摘 要:隨著軟交換技術的應用,網絡結構出現了重大的改變,MSC Server與MGW之間傳輸路由的安全性與穩(wěn)定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否則當傳輸網絡中斷或者IP承載網出現問題的時候,將會阻礙MGW所要承載的業(yè)務運行。
關鍵詞:軟交換 雙路由 保護方案
中圖分類號:TP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5(b)-0089-01
隨著軟交換網絡技術的引進,網絡的結構出現了很大的改變,MSC Server與MGW之間傳輸路由的安全性與穩(wěn)定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于MGW傳輸容量的要求也越來越大,當MSC Server與MGW之間傳輸路由環(huán)網發(fā)生問題的時候,可以結合TDM技術、IP OVER E1技術與第三方資源傳輸進行MC接口備鏈。進一步解決由于引進軟交換網絡技術而帶來的問題,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安全的網絡業(yè)務環(huán)境,提高核心競爭力。
1 軟交換概述
1.1 功能
(1)信令互通。軟交換能夠通過相應的協(xié)議與外在的媒體網關、SCP、信令網關、應用服務器、媒體服務器以及其他的軟交換網絡進行互換,除此之外,還可以與NGN網絡中的實體設備協(xié)調工作實現各項復雜任務的完成。
(2)業(yè)務提供。軟交換在網絡的發(fā)展過程中占據著非常重要位置,所以,軟交換網絡可以提供CLASS 4以及CLASS 5交換機的所有業(yè)務,涵蓋了基本業(yè)務與補充業(yè)務。除此之外,還可以與智能網絡結合提供相應的智能業(yè)務。
(3)呼叫控制。作為軟交換網絡中非常重要的功能之一,其為建立、保持以及釋放呼叫提供相應的控制,包括連接控制、呼叫處理、資源控制、翻譯與選路以及智能呼叫檢測。
1.2 結構
(1)接入網。為用戶接收數據提供多種接入方法,同時將數據轉變?yōu)榭梢栽贗P網絡上進行傳輸的數據格式。
(2)IP承載網。其是以IP分組交換技術為基礎,進行信令流與媒體流等信息數據傳輸的途徑。
(3)業(yè)務。為軟交換網絡中的各種業(yè)務提供業(yè)務編輯、媒體資源與數據資源,其中包括的主要設備有應用服務器(AS/SCP)、位置服務器(EIR/HLR)以及短消息服務器(SMS-C)等。
(4)核心網。為網絡提供承載與呼叫控制,并且具有媒體處理與轉換的功能,其主要的構成設備有移動媒體網關(MGW)與軟交換設備(GMSC Server,MSC Server)。
2 MC口IP OVER E1備份技術的設計
2.1 功能實現
IP OVER E1主要是通過E1進行IP數據的傳輸,利用SPB取代IPI或者SIC-IPI,進行有關數據的傳輸,比如:媒體流數據、信令數據。從媒體面而言,INLP是取代了IPI,媒體流的數據都將通過VTCD的INLP接口進行傳輸;從控制面而言,INLP是取代了SIC-IPI,進而導致偶聯(lián)數據的收發(fā)都將經過INLP接口進行傳輸。
2.2 實現方案
選擇SPB作為INLP邏輯板,以此來實現IP OVER E1的功能,其上面包括4塊MPC 8260,可以為PCM與IP的轉換提供便利條件。INLP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SPB將TDM的窄帶信令轉變成為IP包。當SPB在處理窄帶信令時,相應的信令鏈路將會從SPB的E1 LIU單板上進來,通過交換芯片進行相應的交換,然后將信令傳輸到MCC上進行IP包轉換處理。
2.3 協(xié)議棧模型
在應用IP OVER E1技術的基礎之上,MSCS與MGW之間的MC接口能夠使用TDM進行承載組網。其協(xié)議棧模型見圖1。
MSCS以及MGW網絡中新加的INLP單板,主要的作用就是進行轉換IP數據與E1數據。利用此作用,MC口的業(yè)務就可以進行第三方的承載傳輸。
3 MC口IP OVER E1備份技術的應用
3.1 測試階段
對于該項技術的測試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主備倒換測試。測試的主要項目有:控制INLP線路的通斷,測試INLP備用時通斷路是否正確;控制INLP的單板插撥,測試INLP備用時通斷路是否正確;控制SIPI的線路插撥,測試SIPI通斷路是否正確;控制SIPI的單板插撥,測試SIPI通斷路是否正確。二是負荷分擔測試。測試的主要項目有:控制INLP線路的通斷,測試INLP/SIPI負荷通斷路是否正確;控制INLP的單板插撥,測試INLP/SIPI負荷通斷路是否正確;控制SIPI的線路插撥,測試INLP/SIPI負荷通斷路是否正確;控制SIPI的單板插撥,測試INLP/SIPI負荷通斷路是否正確。
3.2 應用案例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MC口備份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比如:當青海汛期到來的時候,洪水就會沖斷光纜,發(fā)生故障,導致傳輸環(huán)網中斷,此時利用MC口備份技術接管電路的所有業(yè)務,在短時間內就可以恢復傳輸環(huán)網的正常運行,不僅為數據的傳輸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還可以挽回了一部分經濟損失。
3.3 經濟效益
以單個的軟交換為例,影響通信能力的因素有移動端局、HLR發(fā)起端以及移動關口局等,進行核算的原則是統(tǒng)計故障時間內可能發(fā)生的通信頻率,同時計算呼叫的總次數,通過用戶的撥打系數進行計算。影響用戶數量的因素有通信能力以及用戶的影響力,其核算就是通過在單位時間內發(fā)生的故障對用戶的影響。影響經濟損失的因素為用戶的較少以及業(yè)務量的降低,其核算就是估算故障時間內可能會創(chuàng)造的經濟價格,其計算量為損失的業(yè)務量乘以業(yè)務費率。
4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軟交換網絡得到了普遍的應用,同時也帶來一些問題,通過研究其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所以,軟交換核心網雙路由中斷業(yè)務保護方案的研究與應用是值得有關人員深入探討的課題。
參考文獻
[1]賞海燕.軟交換核心網雙路由中斷業(yè)務保護方案的研究與應用[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09(20).
[2]張世瑋,王威,趙磊.淺談移動軟交換核心網故障處理—某地軟交換核心網故障實例分析[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