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對于中國人來說,永遠不是選擇題,而是必選題,在投資領(lǐng)域短缺的情況下,中國人堆積過中藥藥材,買過成噸洋酒,炒作過農(nóng)產(chǎn)品,也追捧過藝術(shù)品,更遑論房產(chǎn)、股票、基金這等熱門投資品種。
“中國式”是個流行詞匯:比如中國式離婚、中國式過馬路,說明任何事物在中國都會派生出獨特的格局?!爸袊嚼碡敗蓖瑯右彩沁@樣一種現(xiàn)象,它植根于國情和思維方式,甚至與現(xiàn)代的理財比照存在很多誤區(qū)。諸如,中國人理財具有很濃烈的國情特色:相信自己多過相信專業(yè)機構(gòu);看重收益,相對輕視風險;從眾化心理深厚,喜歡一窩蜂投資;賭性濃厚…… “中國大媽”的炒金舉動足以管中窺豹,當然還有那些“炒房團”、“敢死隊”……
這些不合常理之處,又是中國的“常理”。既然存在發(fā)生,就有客觀存在的理由。我們每個人都是親歷者,可能也都是制造者,“中國式”理財仍在延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