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歲的David Bowie今年3月寶刀未老地推出了新碟《The Next Day》,與他合作了近40年的日本攝影師鋤田正義(Masayoshi Sukita)再次為大碟封面掌鏡,時裝設計師好友Paul Smith更是將他的封面制作成T恤公開發(fā)售,而同月倫敦VA博物館更是為他舉辦個人回顧展。在彼岸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正展開名為“朋克:從混沌到時尚”(Punk: Chaos to Couture) 的展覽,毫無疑問這釋放出了強烈的訊息,今年絕對是朋克回歸之年。
大都會博物館展覽的Vivienne Westwood設計的裙子
倫敦VA博物館展覽
Madonna
Sarah Jessica Parker
朋克文化的誕生
1977年時值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銀禧之際,“性手槍”(Sex Pistols)樂隊發(fā)表了單曲《God Save the Queen》,唱片單曲封套大膽地把英女皇的嘴巴用“SEX PISTOLS”的封條封著。這首充滿爭議的單曲歌詞令BBC與獨立廣播局拒絕播放,其大膽的作風與對社會的控訴促使朋克文化的誕生。
當時“性手槍”樂隊的經(jīng)理Malcom McLaren與女友Vivienne Westwood已經(jīng)開設了商店,Vivienne Westwood做服裝設計,將朋克時裝與音樂結合在一起。早期朋克風格的服裝形如撕裂的衣物再系以別針或捆帶(Comme des Gar?ons最近的設計里常見),又或是拿顏料在衣物上宣泄作畫,而黑色的垃圾塑料袋(新銳設計師Gareth Pugh也有用到)也變身為襯衫或衣裙,扣針、剃須刀片則是常見的飾物。那些有意使用的皮革、橡膠、塑料使人聯(lián)想起犯罪與性暴力。這次在大都會博物館的展出中就包括那件臭名昭著的印有朋克伊麗莎白女王的T恤,還有這對夫婦在倫敦國王路所開小店的復制品。Vivienne Westwood說她不認為自己是時裝設計師,“而是希望通過著裝方式對抗腐朽現(xiàn)狀的人”。
新浪潮和后朋克運動
在早期朋克搖滾觀念的激勵下,出現(xiàn)了一大批樂隊和新風格,這便是新浪潮和后朋克運動。這些新形態(tài)的搖滾樂同朋克搖滾的聯(lián)系更多的是在觀念領域,其次才是音樂形式。在朋克風格的時裝上也同樣如此,Zandra Rhodes作為新浪潮時期的英國時裝設計師,作品風格更加溫和,雖然戲劇化但很優(yōu)雅,大膽卻女性化,材質(zhì)卻變得更為有機和天然,因此得到了更多富人和名流認可。1975年Zandra Rhodes首次用朋克風格設計了婚紗和晚禮服。
朋克鼎盛時期
今年5月6日晚,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時裝館慈善舞會(Met Gala)拉開本年度序幕,主題是“朋克:從混沌到時尚”。有誰比當晚的嘉賓Madonna更有資格來演繹自己年代的潮流?穿著本次活動主席、Givenchy創(chuàng)意總監(jiān)Riccardo Tisci設計的集合格紋、金屬鏈和鉚釘這些朋克經(jīng)典元素的套裝出現(xiàn)在紅毯上的那刻,仿佛把我們帶到了朋克的鼎盛時期。Sarah Jessica Parker身著Giles Deacon華麗的印花禮服,夸張的朋克風格金屬Philip Treacy頭飾與Christian Louboutin蘇格蘭格紋天鵝絨長靴的奪目造型更是一舉拿下美國版VOGUE Met Gala特刊的封面。
無望地抨擊與挑釁地表達,作為朋克文化的精髓遠不是這些鉚釘抑或金屬元素的服裝就能道盡,在這吶喊之聲鮮見的今日,才足見20世紀70年代那走投無路的社會棄兒的熱血與赤誠!窮困潦倒與富豪舞會的鮮明對比,更令人重投朋克懷抱,只因心底的三和弦被重新彈奏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