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十年代國內最走紅的作家,首推張恨水。他以《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緣》等小說風靡全國,傾倒無數男女。他每天同時給七八家報紙創(chuàng)作連載小說,其效率才思可謂天下無敵。他不僅用連載小說救活了多種報紙,且以一支筆養(yǎng)活著數十個人口的大家族,一生創(chuàng)作作品高達二千余萬字,堪稱海內第一。張恨水原名張心遠,而說到張恨水這個筆名的來歷,還與南唐后主李煜的名句有密切的關系。
一九一四年春天,張心遠回到他的出生地南昌,進了南昌補習學堂。他更加努力,節(jié)儉??恐鴥砷g破屋的租金,結結巴巴維持著最低生活。他一點沒覺得苦,有書讀,就有希望。心里有了希望,就有快樂。這中間,他還去過一次景德鎮(zhèn),探望他的童年女友秋鳳??汕秫P已為他人婦了,他未見著,他不由越發(fā)感到童年友誼的純真。剛到秋天,他又被迫失學了。他記得,那天中午放學的時候,他去故居收房租,住戶告訴他:這房子我已買下來了。說著就拿出一紙房屋契約。
他拿到手里一看,有他母親的指印和她畫的十字押。他的心不覺往下一沉。想起放暑假的時候,母親的一封來信,說他已是有妻室的人了,不能把妻子長期扔在家中守空房。這于情于理不合,外人要說閑話的。母親催他回去。為了節(jié)省路費和時間,他沒有回去。他什么都明白了,一句話沒說,就回到了舅舅的銅匠鋪子里。舅舅對他說:\"別怪你媽,她是迫不得已才這樣做的,她受了很大壓力,你以良叔叔,你岳家,還有許多鄉(xiāng)人。\"
心遠苦笑了一下,說:\"我知道。\"
\"你準備動身回家?\"舅舅關心地問。
他擺了下頭,說:\"我明天走,到武漢去。\"
舅舅驚詫地反詰他:\"到武漢去?\"
\"嗯。\"他應著,\"我的本家叔叔張犀草在漢口做編輯,我到他那里看能否找到事做。\"
舅舅為他做了頓好吃的,又給了他五元川資,叮囑他說:\"能找到事作更好,找不到事做就回家去,免得你媽時時牽掛著你。\"
張犀草在漢口的那家小報,就他一個獨腳編輯。心遠雖然晚他一輩,但他們年齡相差不多,而且他早就知道心遠的詩名。見著他很高興,把他安排住在一家雜貨鋪的樓上,對他說:\"我一個人辦一張報,正缺個幫手。你來得正好。你還可以寫詩,武漢的報紙很多,可以寄去發(fā)表。\"
心遠的工作就是\"補白\",一天只需要到報館工作一兩個小時就可完成。其余的時間,他就寫詩。他給報紙投寄詩稿時,得署上名字。他猶豫了,父親的教導深深地刻印在他記憶中,詩文小說之道,雕蟲之技,茶余飯后的消遣品,他不想具上心遠這個名字,可用個什么樣的名字呢?他又想起了他家天井中紛揚凋落的桂花,和他喜歡的李煜的那闕詞。他反復吟起了最后一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他又想起他為《小說月報》的兩篇小說所署的筆名。又感嘆起自己事業(yè)無成,命運多舛,世態(tài)冷熱,他的青春年華似水般在流逝,突然間,他心中生起對命運的不甘和反抗情緒,他無聲地呼喊起來,我不能沉淪,我要去和命運抗爭!不能讓青春時光白白流逝。于是,他提筆在張犀草認為寫得好的詩章上,署上了\"恨水\"這個筆名。
自此,張恨水這個名字便開始頻繁地出現(xiàn)在報端,并最終成為蜚聲海內外的一代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