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高中體育教學來講,要想使學生喜歡上體育課,就必須在教學方法上有所創(chuàng)新,特別是對于心智已漸漸成熟的高中生來講,他們對于傳統(tǒng)的體育課堂教學已經失去了興趣,所以作為高中體育教師的我們來講,就必須在教法上有所改變,才能提升體育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本文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并結合調查所得當前高中體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并提出相關策略,為推動當前高中體育課堂教學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高中體育 體育課堂 教學策略
一、當前我國高中體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于運動技能的教學沒有予以高度重視。盡管在一定時期內我們主張要淡化運動技能教育教學,但是這并不代表讓體育課完全成為一堂沒有技術含量的“游戲課”,體育課本甚必須要重視運動技能的教學,而怎樣把握這個度是我們要關心的問題,而并不是要讓體育課成為學生的二課堂,成為自由散漫、沒有課堂紀律的借口。體育課堂的游戲環(huán)節(jié)已經占據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因此,教師要有意識、有計劃地融入運動技能教學,讓學生在強身健體的過程中,掌握必要的體育知識與技能,然而從當前情況來看,許多學校的體育課堂教學還沒有做到這一點。
(二)對于體育教學實踐落實不足。一些高中體育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保持一個良好的課堂紀律,為了能夠實現學生對自己的高度評價,在體育課堂的教學中,故意降低教學的難度,減少教學性的內容,花費心思增加課堂上的花樣,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一堂體育課華而不實,那并不符合體育運動的精神和素質教育的本質要求。
(三)對學生的運動興趣理解的過于片面。一些高中體育任課教師希望能夠提高學生對于運動的興趣,這無可厚非,但是對于這一問題,許多教師的理解則過于片面,認為只要最大程度地去迎合學生喜好即可,在學生活動的過程中,老師放任自流,不參與也不指導,使得許多學生在運動過程中存在著盲目性和被動性,這對于提高高中體育課堂的時效性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四)體育課程教學內容單一而重復學生在高中時期的學習壓力較大,課業(yè)負擔沉重,尤其面臨高考的壓力,學生極其需要在循規(guī)蹈矩的文化課學習以外嘗試新鮮的體育課堂教學內容。但是當前我國的普通高中在體育課程內容的設置上卻非常單一和重復,往往陷入套路化與形式化,特別是在一些情況下,體育課往往被其他教師占用,這就使得原本能夠讓學生放松身心的體育課成為了空架子,不僅不能吸引學生,反而成了高中教育教學的“雞肋”。
二、提高高中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具體措施
(一)制定科學合理的體育課堂教學目標。制定科學合理的體育課堂教學目標,突出重點,明確方向是提高高中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本前提。只有讓教師與學生都明確了學習和教學的要求,共同為了實現目標而努力,才能完成一節(jié)高質量的體育課程。因此,教師必須要有組織、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讓學生了解再某一階段內自己所要學習到的內容和必須要掌握的體育技能,使學生對于體育學習做到心中有數。
(二)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體育觀念。要想達到新課程的客觀要求,我們就必須要實現高中體育教學的多元化,而前提是必須要引導廣大學生樹立起良好的體育觀念,要讓學生進一步地去理解體育,去認識體育,樹立對體育運動的科學觀念,并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體育競技精神。通過教師的科學引導,學生會了解學習體育知識的重要意義以及體育對于自身成長與成才所發(fā)揮的關鍵性作用,明確體育作為人的基本素質的重要性。因此,廣大體育教學工作者必須要以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體育觀念為重要目標,從而培養(yǎng)學生實現終身體育的價值理念。
(三)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活化高中體育的課堂教學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共同通過多媒體設備觀看經典賽事的轉播和錄像,在這一過程中為學生進行正確的體育知識講解,通過精心制作的課件,來化解體育教學中抽象晦澀的體育知識,并通過分解動作的圖片演示來使學生更直觀地接受體育知識,從而在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的同時,進一步提升了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充分運用合作探究式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運用體育自身的合作性特點,加強合作探究式的教學引導,積極地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適合于合作探究式學習的良好環(huán)境,引導學生通過小組的形勢共同討論而解決學習問題。例如在講解籃球技術的過程中,通過有效的合作探究不僅提升了小組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還培養(yǎng)了隊友之間的默契程度,更近一步降低了學生的內心壓力與焦慮,可以說起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因此,作為高中體育教學工作者,我們必須要群策群力,從學生的客觀實際出發(fā),時刻以學生為中心,以促進學生的各人發(fā)展為理念,時刻查找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積極轉變教學觀念,開拓創(chuàng)新,拿出行之有效地解決方案,從而進一步提升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我國的教育體制改革貢獻更大的力量。
(五)完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要構建和諧體育課堂,不是簡單地改變一下教學方法就能達到的,它要求教師及時了解體育教育任務、目標、要求以及學生現有的體育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善于發(fā)現影響課堂不和諧因素和學生學習上的困難,并在與學生交流中及時地給予幫助和指點。而且,各種教學方法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需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具體到體育教育中,則可大膽采用統(tǒng)一指導與學生自學、統(tǒng)一練習與自由練習、統(tǒng)一要求與個別要求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可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合理的分組,并進行分層教學,使每位學生感到體育教育的主人是自己。只有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體現其主體作用,才能完成學生能夠完成的教學內容
三、結論
總而言之,高中體育正步入一個新時期,這就要求我們體育教師要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根據學生的實際特征,因材施教,不斷地探索,尋求適合學生自身,可以提高體育課堂教學高效性的策略,通過這些高效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熱愛體育鍛練,培養(yǎng)學生堅持鍛煉的良好品質,創(chuàng)造出一種更適合現代體育教育發(fā)展的教學模式,促進高中體育課堂高效性教學,進而使得高中體育教學水平不斷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朱海紅,高中體育課堂教學的高效性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3/02
[2]張勇,高中體育與健康課堂教學模式有效化探究[J].運動,2012/06
[3]王文兵,生活化:高中體育課堂教學高效之路[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