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撒貝寧,18歲以一首《小白楊》進了北大;22歲成為央視最年輕的法制節(jié)目主播;23歲在“榮事達”杯全國電視主持人大賽中獲得冠軍;27歲成為中國法律援助形象大使;30歲獲得金話筒獎。撒貝寧被譽為“中央電視臺的帕瓦羅蒂”,更有“綜藝小王子”的雅號。撒貝寧告訴記者生活中他的愛好就是籃球、音樂和電影。
籃球是項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運動
初中起,撒貝寧就喜歡打籃球,直到現(xiàn)在20多年過去了這個運動一直是他鐘愛的。他覺得在籃球運動中可以提升一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暗梅趾芎唵?,但是用什么樣的方式、以什么角度、戰(zhàn)術(shù),這是項相互配合完成的運動,在和同伴的配合下,切斷對方的防線,進行籃下突破,那一瞬間獲得的樂趣要比單純得分更多?!比鲐悓幷f他不在乎一場球得了多少分,更在乎每一分是怎么得到的?!疤饋碜儞Q方向,偷襲,騰空后怎么在100分之一秒的瞬間想辦法繞過對方防守隊員投進球,還要保持身體平衡,這是需要考驗想象力的?!比鲐悓幷f每一場球都有發(fā)揮想象力得分的情況,也正是這樣的快感支撐他這個樂趣一直到現(xiàn)在。
籃球這項有氧運動對四肢的協(xié)調(diào)性也有很大幫助,這段時間撒貝寧參加一檔舞蹈相關(guān)的新節(jié)目,以前從沒學過舞蹈的他,很快掌握老師教的動作,他說得益于打籃球和體育鍛煉。
這么多年的籃球運動撒貝寧一直選擇和同學一起進行,不僅彼此熟悉能夠打出精彩的配合,更是因為熟人打球是以鍛煉為目的,既能體會籃球帶來的樂趣,又不會受傷。
音樂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撒貝寧是回族,生于廣東湛江,父母都在部隊從事文藝工作。他對音樂的愛好也是很小就有的。年僅四歲時,撒貝寧一人站在舞臺上表演兒歌毫不怯場,“母親是音樂學院畢業(yè)的,我遺傳了她的音樂細胞。小時候被我媽硬拽到少年宮合唱團,參加海選,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唱歌,就放開嗓子唱,當時400多孩子報名少年宮只招了30個,居然把我招進去了,我以為是我運氣好,從小學三年級一直唱到初中一年級?!边M入初中后,他代表學校參加全市中學生演講比賽,拿了第一。此后兩年多的時間里,撒貝寧穿梭于各類演講比賽,選手一聽有撒貝寧參加,就“只能爭亞軍了”。
北大每年都邀請各省重點中學里學習好、有文藝特長的同學參加冬令營。高三那年,撒貝寧有幸去了。試演時唱了一首《把根留住》,評委老師問:“你會唱民歌嗎?”撒貝寧搜腸刮肚地想起了一首《小白楊》。老師說,明天匯報演出,你就唱《小白楊》吧。撒貝寧傻了眼,連夜找到父親的戰(zhàn)友,趕制伴奏帶,還請了一位聲樂老師,兩個小時速成,調(diào)整發(fā)聲發(fā)音,第二天順利通過了匯報演出。
離高考還有三個月,小撒接到了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激動得差點暈過去,回宿舍收拾書包時眼圈紅紅的,同學不解地問,“你被開除了?”
進了北大后,撒貝寧記得同學床頭都是書,而自己床頭擺滿了磁帶,那個時期國內(nèi)外各種流行音樂他都有,自己喜歡的歌手只要有新專輯哪怕吃半個月方便面也要買到手:“他們借我的磁帶聽,我借他們的書看。同學都說我不應(yīng)該進北大,應(yīng)該進音樂學院?!比鲐悓幷f自己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很強:“我會從音樂中充電,從音樂中尋找自己對世界的感受,它是我和世界信息傳導的介質(zhì)?!?/p>
電影中感受不一樣的人生
“在電影中人不止活了一輩子,感受不一樣的人生,是電影帶給我最大的魅力?!比鲐悓庍€記得上大學時看的第一部電影是《辛德勒名單》,當時他和舍友租的錄像帶看,被震撼了:“后來大家湊錢買了電腦,晚上關(guān)上燈一起在宿舍里看,一遍又一遍臺詞幾乎能背下來,看完片子大家還要討論一番,像影評會。從別人的講述中,找到自己沒有感受到的層面?!比鲐悓幀F(xiàn)在依然很喜歡電影,只是平時太忙沒有時間進電影院,他就把電影下載到電腦上,在飛機上看,大學時對影片的執(zhí)著與狂熱的感覺很難找到了?!艾F(xiàn)在看完后沒有太多感觸就過去了,當時的年齡對未來生活有很多不確定,電影中有著我們對未來的想象和憧憬,現(xiàn)在的生活很現(xiàn)實也很清晰,沒有那么多的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