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
曹 組
碧山錦樹明秋霽。路轉(zhuǎn)陡,疑無地。忽有人家臨曲水。竹籬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涼只恐鄉(xiāng)心起。鳳樓遠、回頭謾凝睇。何處今宵孤館里,一聲征雁,半窗殘月,總是離人淚。
【思考練習】
1.上闋后四句寫景,描繪了怎樣一幅圖景?試結(jié)合具體詩句作簡要分析。
2.簡要分析“凄涼只恐鄉(xiāng)心起”一句在整首詞中的作用。
天末懷李白
杜 甫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思考練習】
1.首句給全詩奠定了怎樣的基調(diào)?試結(jié)合詩句簡析。
2.古人講究煉字,你認為本詩中最引人深思的是哪一個字?為什么?
魯山山行
梅堯臣
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
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
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
人家在何許,云外一聲雞。
【思考練習】
1.頷聯(lián)“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中的“改”、“迷”二字妙在哪里?
2.這首詩描寫景物主要運用了什么樣的手法?
【參考答案】
《青玉案》
1.后四句通過“人家”、“竹籬”、“酒旗”等意象,描繪了一幅秋季鄉(xiāng)村寧靜、安詳?shù)膱D景。先是忽然看到臨水人家的驚喜,接著寫眼前如畫的鄉(xiāng)村給詞人帶來的溫暖和慰藉,表達詞人的思鄉(xiāng)之情。
2.這一句既點明了題旨,又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承接上闋寫景,點出旅愁鄉(xiāng)思的主題;領起下文,抒寫獨宿孤館,鄉(xiāng)思盈懷的惆悵之情。
《天末懷李白》
1.首句以秋風起興,給全詩籠罩一片悲愁。時值涼風乍起,景物蕭疏,悵望云天,此意如何?只此兩句,已覺人海茫茫,世路兇險,無限悲涼,憑空而起。
2.最后一句中用一“贈”字,是想象屈原永存,他和李白千載同冤,李白作詩相贈以寄情。這一“贈”字之妙,正如黃生所說:“不曰吊而曰贈,說得冤魂活現(xiàn)?!?/p>
《魯山山行》
1.“改”字表現(xiàn)出幽靜的魯山,隨著觀察角度的變化景色也在變化。因為“行”,所以好峰才處處改,由一個畫面換成另一畫面。以“改”字體現(xiàn)“行”,正切合詩題“山行”的意思。“迷”字的妙處,一是曲徑幽深,容易走錯路;二是獨行,自己一個人,無人指路,于是“迷”了?!懊浴弊职岩粋€人游山的體驗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
2.全詩主要運用了動中有靜的寫作手法。山林空蕩,熊在爬樹,鹿在飲水,構(gòu)成了一幅很動人的秋日山林熊鹿圖。這畫面是動的,可是詩意卻是靜的,表現(xiàn)了山中人跡罕至、非常幽靜的境界, 尤其“云外一聲雞”一句,非常自然,確實給人以“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的感覺。
(供稿 褚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