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羊達鄉(xiāng)羊達村村委會門口見到劉景文時,他正要帶人下村“巡邏”。臂戴紅袖標,身穿黑棉襖,干裂的嘴唇和因為長期紫外線照射而自然瞇起的雙眼…眼前的他與資料里那位“拉薩市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西藏大學客座教授,商標、知識產權保護專家”的預想形象出入不小。巡邏路上,關于援藏,關于拉薩,兩年多來的感受老劉為我們一一道來。
說業(yè)務,以我之長為西藏謀利益
反擊“尼木藏香”品牌惡意搶注案,是劉景文在保護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打的一場漂亮仗。2010年,成都某企業(yè)在沒有任何歷史傳承依據,不具備此類產品貿易經歷的狀態(tài)下,刻意掩蓋西藏“尼木”作為固有縣級行政單位,并且尼木當地具有悠久的藏香制作歷史的事實,向國家商標局提出申請,惡意搶注“尼木藏香”品牌。當年,尼木縣法院恰好是劉景文的聯(lián)系點,在發(fā)現這—侵權行為后,他與同為北京援藏干部的拉薩市工商局副局長劉斌協(xié)同合作,開展廣泛深入的調查,據理力爭,最終在三個月異議期內向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提出異議,成功駁回了該企業(yè)的注冊申請。通過該案,他開始關注如何以己之長,用法律武器去呵護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還有干百年積淀的文化傳承。了解到西藏企業(yè)普遍存在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強的現象后,他帶領知識產權庭的同志到企業(yè)走訪宣傳?!爸Z迪康品牌被侵權案、堆龍縣拉薩礦泉水優(yōu)質水源地保護項目……”—件件實打實的維權,保護實例為北京法官在西藏企業(yè)、民眾當中贏得了好口碑,維權意識也在這片土地上逐漸開始萌芽。
作為一名學者型干部,劉景文懦雅的外表背后,不乏一位法官伸張正義,為民做主的鐵血本色。2010年“陽光公司”案,眾多受害人因聽信事主以“預售房”為誘餌的集資宣傳,爭相把血汗錢投入看似美好的騙局。面對這起涉案金額高達一億四千萬,牽扯面相當廣泛的硬骨頭案件,劉景文帶隊,協(xié)同當地公檢法機關,殫精竭慮,攻堅克難。最終使受害人的利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補償,詐騙禍首得到了法律應有的制裁。
援藏期間,劉景文及其團隊還爭取到最高法院指定拉薩市中院調研課題——《關于藏區(qū)傳統(tǒng)婚俗有關法律問題》調研項目,多次深入廣大藏區(qū)調研。2012年底終于完成《關于修正西藏婚姻{去變通條例的立法建議》立法調研工作,并草擬《西藏自治區(qū)法院審理婚姻家庭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彌補了西藏地區(qū)此方面立法依據的空白。
談援藏。傾我心智使這段歲月更華彩
羊達村村委會會議室是劉景文和幾位干部的值班室,也是他們的宿舍。每晚蜷縮在短窄的藏式木條凳上沒法伸直腿,對于他來說無異于“練功”。聊起駐村下基層的生活體會,劉景文說的卻是自己對老西藏“特別能奉獻、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吃苦”精神的詮釋理解。
講到奉獻,在藏辦案許多時候是沒有津貼,沒有值班費,沒有加班補助和交通補貼的。老劉并未因此抱怨,他時常對比身邊哪些扎根西藏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內地同事。心里向這些甘于奉獻,默默救著自己工作的人們看齊。
在拉薩工作,案件量遠少于內地,但法院工作卻比內地繁雜。在人員不足的情況下,駐村維穩(wěn)需要不間斷地24小時值班。十八大期間,劉景文甚至在辦公樓住了整整一個月。由于工作得法,拉薩民事一審案件調解率遠遠高于全國,部分基層法院充分調動社會力量,能動地實現社會大調解,把絕大部分矛盾化解于基層,對社會穩(wěn)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說特別能戰(zhàn)斗,劉景文由衷地感慨:“不是我把先進的工作經驗帶到這里,而是我在向這里的法官學習!”
失眠、白發(fā)、日漸增多的魚尾紋…--兩年多來,高原缺氧的環(huán)境考驗著劉景文是否擔當得起“特別能吃苦”的西藏精神。而讓很多人沒有想到,正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團組織工作出身的劉景文發(fā)揮身兼黨政雙職責的優(yōu)勢,竟把法院工作、文化工作做得生動活潑,充滿人情味兒!經他組織策劃,原本一個小支部區(qū)區(qū)13人的祭掃孔繁森烈士墓活動,最終被領導認可大力推廣成為全體援藏干部近300人參加的大活動,老劉的驕傲之情溢于言表,而提起在獨創(chuàng)的“法院文化節(jié)”文藝晚會上傾情請出神秘嘉賓(劉景文以前四任北京法院系統(tǒng)援藏干部受邀回到拉薩)那一刻的動情,淚水再次涌上了這位剛強漢子的眼角……
聊深情,用我真心對這方熱土酒摯愛
某天,劉景文突然意識到自己和人說話,已經常用到“回拉薩、去北京”這樣的詞匯。那一份對這片熱土的摯愛,再無法用語言和文字表達,因為在那里,有他默默資助了近三年,即將走進高考考場的中學生;有在他的幫扶下去世前一周終于住進好房子,用上好家具,含笑九泉的藏族老黨員巴桑;還有經過法院扶貧團隊幫助,從靠救濟的低保戶變?yōu)榇u廠廠主,徹底脫貧致富的次仁貢嘎一家……
再有四個月,劉景文就將結束援藏工作回京。在他心里,這個倒計時時鐘催促著自己在有限的時間里盡可能再為西藏人民做些什么。于是劉院長、劉法官在這段時間里更多地在踐行“劉老師”的角色。法院內部對民族干部、年輕法官的培訓刻不容緩,劉景文在努力使他們樹立變“這個”案件為“這類”案件的思維方式,使北京法院的經驗在高原法庭上真正成為指導辦案的實例。拉薩大學的課堂上,心系傳承薪火的他更是對學生們傾囊相授,行政訴訟法課堂上的熱烈反響,計劃中的知識產權、刑事訴訟等課程都讓他對自己教師的角色滿懷熱情,盡心投入。
讓老劉欣慰的是,從北京法院爭取到的510萬元援藏資金如今已經落實到拉薩中院“五小溫馨工程”(小食堂、小浴室、小電子圖書室、小活動室、小應急備勤房)上。中外法律專家們到首都北京講課,雖不能親赴拉薩,而他們授課的光盤已經承載著先進的業(yè)務知識,被劉景文和同事們帶到了雪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