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北京的氣溫不似往年,讓人還感覺不到春天的暖意。和天氣形成反差的是,新國防白皮書《中國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在媒體上的熱度。作為中國首部專題型國防白皮書,其一發(fā)布就引起國內外媒體的熱議。它為何能產生這樣的效應?4月19日,國防白皮書擬制專家組成員溫冰大校接受了環(huán)球人物雜志記者的采訪,詳細講述了該書的亮點和出臺的幕后故事。
公布了7個“首次”
從1998年中國發(fā)布第一部國防白皮書,到今年已經是第八部了。它的產生和發(fā)展,和中國的國防形勢緊密相連。上世紀90年代初,外界對中國在冷戰(zhàn)結束后,是否會填補亞太地區(qū)力量空白產生憂慮。如何消除外界對中國戰(zhàn)略意圖的擔憂成為重要課題。因此,中國當初發(fā)布國防白皮書的目的,是想借此向國際社會說明中國的國防政策和立場,消除誤解。第一部國防白皮書發(fā)表后,收到了不錯的國際反響,后來便形成制度保留下來,每兩年出版一部。
此前的7部國防白皮書都是綜合型的,而今年的白皮書首次以專題的形式推出。溫冰說:“綜合型國防白皮書是從宏觀層面對國防和軍隊建設的介紹,專題型主要集中對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某些領域,特別是國際社會關注的問題進行深入剖析。前者涉及領域比較廣,后者的焦點更集中,強調一個‘?!??!?/p>
記者看到新白皮書分4部分、5個章節(jié),約1.5萬字。從篇幅上看,是以往白皮書的一半。溫冰說:“這并不妨礙白皮書固有功能的發(fā)揮。國防白皮書是一個政策性的文件。不論是綜合型還是專題型,歸根到底要闡述的是宏觀的政策和做法,而不是關注太過細節(jié)的東西。專題型白皮書章節(jié)雖少,但把該講的講透,完全可以達到預期的效果?!?/p>
此外,新白皮書在內容上也有很多看點。溫冰說,白皮書提出了7個“首次”,如首次公布了陸軍機動作戰(zhàn)部隊和海軍空軍的人數:陸軍機動作戰(zhàn)部隊包括18個集團軍和部分獨立合成作戰(zhàn)師(旅),現有85萬人,海軍現有23.5萬人,空軍現有39.8萬人;首次公布了全部集團軍的番號;首次公布了二炮導彈部隊的武器裝備型號;首次提及維護海外利益問題,等等。此外,白皮書還重點介紹了中國武裝力量多樣化運用的一些具體實例。這其中既有我國在捍衛(wèi)國家主權上的努力,也有武裝力量在保障國家社會經濟發(fā)展中發(fā)揮的作用,還有在維護世界和平中的行動?!梆B(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已變成“養(yǎng)兵千日,用兵千日”。
為什么亮出“家底”
相比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新白皮書在內容上的突破引發(fā)了國際社會的關注。對此,溫冰進行了解答。
環(huán)球人物雜志:新白皮書中,為什么會公開陸軍番號、駐地等“家底”?
溫冰:國際社會對我國陸??哲姷谋σ恢焙芨信d趣。以前陸軍集團軍番號、駐地等內容按規(guī)定是保密的。但在新保密條例中,這些內容可以適當地公開。之前有媒體公布過一部分,這次以白皮書的形式一次性公布更為嚴肅和正規(guī)。這樣做不但提升了我國武裝力量的透明度,還展示了我們的自信。我們要告訴世界,中國并沒有隱藏太多秘密。
環(huán)球人物雜志:新白皮書和以往相比,反映出國防力量的哪些變化?
溫冰:從軍隊員額上看,我國軍隊員額最多的時候達到了500多萬,后來經過多次體制編制調整,軍隊的員額在逐步減少。以前陸軍只有步兵,1985年解放軍成立了集團軍,包括炮兵、通信兵等各兵種集成為了一個整體作戰(zhàn)單位。在壓縮陸軍規(guī)模,優(yōu)化結構的同時,海軍、空軍和二炮的建設也在加強。這些變化對照今年和以往的白皮書可以看出。這個過程也就是軍隊現代化的過程。
環(huán)球人物雜志:我們注意到,新白皮書重點提出了對我國海洋權益的維護,這是出于什么考慮?
溫冰:過去我們對海洋權益重視不夠,而且力量也有限,加上一些歷史和法律原因,有的國家趁機鉆了空子,侵害侵蝕了我國的海洋利益。尤其是近幾年,維護海權的形勢更加復雜,海上威脅成為了中國安全的主要威脅。這次白皮書提到這些,是再次向世界嚴肅地表明我們維護海洋權益的決心和能力。
環(huán)球人物雜志:這也是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制造事端被提及的重要原因?
溫冰:是,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固有領土。自從去年日本提出“購島”計劃后,日本的做法使事態(tài)逐步升級,現在的情況是日本一手造成的。這其中一個關鍵原因是,日本不承認兩國在釣魚島問題上存在爭端。這種情況下,我們有必要提醒日本,闡明我們的基本立場。同時正告世界,中日兩國在釣魚島問題上有重大爭議,我們不會回避。
環(huán)球人物雜志:有外媒認為白皮書中,美國調整亞太戰(zhàn)略的內容,是中國對美國“不加掩飾”的指責,您如何看?
溫冰:我們沒有指責美國,只不過在陳述這幾年來的一個事實。美國重返亞太給地區(qū)安全形勢帶來了新的影響因素,這使地區(qū)安全變得更為復雜。這種變化也會影響我們對安全形勢的判斷,美國重返亞太到底會帶來怎樣的影響,我們也在觀察。從白皮書全篇看,對如何保持中美間的合作我們是很重視的。
每個字都凝聚著心血
不過,這樣一本國防白皮書的出臺,卻沒那么簡單。溫冰說:“這是多個部門協(xié)作的集體成果。”2004年開始,溫冰先后參加了5部國防白皮書的寫作,對此他深有體會?!暗谝徊繃腊灼怯绍娛驴茖W院、總參謀部和國新辦等部門協(xié)同工作,最后由軍事科學院統(tǒng)一撰寫的。一般參與的核心專家有6—7名。這成了后來白皮書創(chuàng)作的一個傳統(tǒng)?!?/p>
此次專題型白皮書創(chuàng)作的想法,專家們是在2010年提出的,經過長時間的討論,去年5月才開始正式創(chuàng)作。當時寫作的一個難點是收集材料。為了能完整又精煉地表述國防政策,專家們需要翻閱各部門的大量文件,進行整理和提煉。不過,對這項繁瑣的工作,他們已經習以為常。溫冰辦公室里現在還堆放著大量與此相關的書籍和文件,可見其日常的工作狀態(tài)。
另一個難點,就是對政策的理解和統(tǒng)一。由于個人的研究領域有限,專家們不可能面面俱到。研討會就成了家常便飯。比如在某個領域出現問題,相關部門的人員就會和專家組一起討論。研討的問題有大有小,有時可能是一個句子的表達,或是一個詞的運用。溫冰說:“討論中出現分歧是常有的事。實在無法統(tǒng)一的情況下,會先選擇一種方案形成初稿,再送給參與白皮書擬制的部門收集建議?!?/p>
“初稿會依次送到各部門,他們會對白皮書提出修改意見,這樣下一個部門就能看到上一個部門的意見,經過一圈傳閱,初稿再回到我們手里時,就有了更為完善的想法。雖然每個部門都更著重于涉及自身的內容,但也可以對其他部分提出看法。有意思的是,在專題研討會上討論最激烈的部分,收到各個部門的反饋往往最多。這說明大家的態(tài)度都是認真負責的。”溫冰說。經過這樣長達半年的討論和寫作后,白皮書的成稿最終提交上級部門審核,定稿后向全世界公布。
如今,再想起白皮書的創(chuàng)作過程,溫冰有些激動地說:“語言文字要精煉并且符合規(guī)范,政策解釋上更要沒有歧義。為了做到這些,白皮書中的每個字都凝聚著大家的心血,沒有一句廢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