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斯諾登就是一場大戲。人看似無蹤無影,戲卻屢掀波瀾,相繼攪動美國與中國、俄羅斯、拉丁美洲等國家的關系。特別是斯諾登通過德國《明鏡》周刊爆出美國一直在監(jiān)聽歐洲盟友的猛料后,歐洲一片嘩然:這也太不地道了!
除了英國照例對批評美國有些支支吾吾外,歐洲大陸的法國、德國一片討伐聲。德國屢有高官表示,此舉讓人想起冷戰(zhàn)歲月的敵對間諜行為,“美國朋友”竟然視德國為隔心隔肺的外敵,真讓人氣不打一處來。歐洲議會7月4日要求美國公布針對歐盟間諜活動的全部內容,否則將廢除美國與歐盟之間的數據共享協(xié)議《恐怖主義金融追蹤計劃》和《旅客信息記錄》。同時,歐盟還有人不斷呼吁暫停美國與歐洲自由貿易協(xié)定談判。
處于守勢的美國想盡辦法息事寧人。美國國務院表面上說話不多,但私下正忙于滅火。奧巴馬則盡力淡化此事。他說,德國《明鏡》周刊所報道的內容只是一些刺探情報的常見手段,是任何一個國家的情報機構都會采取的做法,美國的做法與其它國家無異?!拔覀儜撁靼?,不僅是美國,每一個歐洲國家、每一個亞洲國家,只要有情報機構,每個國家都會這樣做。他們只是想要更好地理解這個世界,更好地理解世界上所發(fā)生的事。如果不這樣做,那情報機構還有什么用?”“我可以保證,在歐洲各國,有些人未必會對我早餐吃了什么感興趣,但至少會對我與他們領導人舉行會晤時的談話要點感興趣。這就是情報機構的運作方式。”奧巴馬還安撫歐盟說,歐洲是美國最親密的盟友,彼此一直共享情報,“我們各國之間幾乎沒什么信息沒有共享”,即使美國對盟友搞了竊聽和監(jiān)視,也并不能代表美國“不信任”他們。
“9·11”事件后,美國的一個重大變化是:在國家安全問題上草木皆兵。舉著“愛國主義”和“國家安全”的大旗,借著高科技發(fā)展的便利,美國以懷疑的目光盯著所有外部世界。所謂盟友,不過是外交辭令。
奧巴馬更是被美國媒體冠以“大數據總統(tǒng)”的別稱。自他執(zhí)政以來,加緊使用無人機,迅速增強特種部隊,大搞秘密活動,把從小布什手中繼承下來的電話、網絡監(jiān)聽計劃大力“發(fā)揚光大”。在奧巴馬看來,這些手段稀松平常,無所謂地道不地道。別說歐洲盟友,連美國公民還不是一樣受到嚴密監(jiān)控?!斯諾登所透露出的一點點信息便令歐洲盟友暴跳,其實,這只是捅破了一層窗戶紙而已。
冷戰(zhàn)結束以來,集團與集團的對抗趨緩,美國和歐洲盟友的關系有了漸行漸遠的趨勢。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fā)后,從經濟發(fā)展模式到危機產生根源,從國外金融機構監(jiān)督到國際貨幣體系政策,從拯救舉措到“退出”機制,美歐之間利益和政策的分歧日益顯現。眼看著美元疲軟,而歐元趁機穩(wěn)坐第二大國際貨幣的交椅,美國更是耿耿于懷。這幾年,美國從未停止利用匯率打擊歐元,設法讓歐元難以保持穩(wěn)定,難以發(fā)揮統(tǒng)一貨幣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歐盟對此當然心知肚明,頗為不滿。最近,隨著歐債危機深化,美國開始出手,不斷對歐洲盟友進行打壓、分化甚至挑撥離間。美歐形為盟友,實為不愿撕破臉皮的制約者和斗爭者。
現在,斯諾登披露出來的“被監(jiān)聽”事件成了一根導火索,終于讓歐洲各國找到機會,可以把積蓄已久的怨氣朝美國發(fā)泄出來。當然,窗戶紙被捅破,歐盟的臉面確實掛不住,對著美國高聲斥責一陣,也是人之常情。但美歐間仍未撕破臉皮,因為雙方均有一個基本判斷:縱觀全球,美歐間有著基本相同的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戰(zhàn)略目標也保持著較高程度的一致性。因此,心里雖然添了點堵,但美歐自由貿易協(xié)定的談判還是如期舉行;美國私下打了招呼后,歐洲盟友還是不敢讓懷疑載有斯諾登的玻利維亞總統(tǒng)專機飛越領空。
雖同床異夢,但仍斗而不破,這將是今后美歐關系的基本走勢。畢竟,他們還是“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