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十八大對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為加深對十八大有關法治思想的認識和理解,本刊編輯部約請部分專家學者,圍繞“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主題,從不同角度撰文闡述有關認識和思考,與大家一起探討交流。
黨的十八大強調,要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fā)展、化解矛盾、維護穩(wěn)定的能力,這是對提高領導干部能力和素養(yǎng)的非常重要的同時也是根本的要求之一,也是提高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取向。所謂法治思維的實質在于:我們的所有政治行為,必須基于事先設定的規(guī)則和程序,而切忌沒有章法的隨心所欲和為所欲為。
主張政治行為依據(jù)事先設定的規(guī)則和程序,是早為思想家所倡導的重要政治法則。古希臘思想家亞里士多德就主張法治,認為“法治優(yōu)于一人之治”。而之所以“法治優(yōu)于一人之治”,主要是因為,政治需要穩(wěn)定、理性、有序,為此必須避免感情用事。法律正是具有這種沒有感情、能夠理性有序的特征,而人恰恰是不免有感情的。后來的孟德斯鳩也認為,那種專制制度的人治特征主要就表現(xiàn)在其朝三暮四,隨心所欲。正是基以這樣的一些基本認識,所以法治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政治的基本理念,法治思維也就成了現(xiàn)代政治運行的基本要義。
法治思維既是一個宏觀的理念問題,又是一個甚至可以說更是一個微觀的具體問題。之所以認為它是一個微觀的具體問題,是因為這樣的問題在我們每一個層面的領導體制中、在任何性質的組織體系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這些問題解決得如何、或者說運行的水平怎么樣,直接關系到法治思維的運用及其效應。
法治思維,說到底,就是一個制度與規(guī)范的問題。在我們的政治實踐中,這方面的問題恰恰普遍存在,或者說尚有很多需要不斷改進的地方。在這里,筆者僅舉一個實際例子,來說明這些制度和規(guī)范迫切需要運用法治思維來改進和提升的情況。
這個例子是,關于干部選拔制度。在某種意義上說,干部選拔制度在全部的政治制度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在黨的有效執(zhí)政中占有基礎性的地位。應該說,近年以來,我們黨在改革和完善干部的選拔制度方面作出了不少的努力和探索。但是,我們尚有很多制度的和程序的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譬如說,一個基礎性的問題是:對于不同層次、不同性質的組織體系中的干部任用缺乏分類規(guī)范。從組織理論的角度看問題,不同層次、不同性質的干部應該具有不同的選拔任用方式;反過來說,干部的不同任用方式通常適用于不同的組織類別。但是在這方面我們重視不夠,乃至于應該由選舉產生的干部恰恰沒有通過選舉的方式產生,而應該通過任命產生的干部或許又反而強調通過選舉的方式產生,諸如之類。再譬如說,目前一些地方在探索并實踐干部的公開競爭性選拔方式,但是這種探索又往往缺乏法理的依據(jù)。如按有關法律規(guī)定應該有當?shù)厝嗣翊泶髸a生的政府組成人員,卻通過公開考試擇優(yōu)錄用的方式產生。再有,在一個黨的組織部門管轄的眾多的干部職數(shù)中,有時侯會“拿出”部分職數(shù)用于向社會公開選拔。這種方式對于擴大選拔領導干部的視野,將競爭機制引入干部任用之中,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這里產生的一個問題是:為什么是這些組織中的這些職位、而不是那些組織中的那些職位被用來公開競爭;為什么是這么個數(shù)量的職位而不是那么個數(shù)量的職位被用來公開競爭;為什么是這一次的選拔通過這種方式而以后會不會采取同樣的方式等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卻往往缺乏法理的依據(jù)以及制度性的規(guī)范。同樣還有一個非常實質性的問題是:社會特別是參與競爭者對于這種公開選拔的程序規(guī)范往往并不知曉,就是說,一個報名參與競爭者參加了筆試、面試等等必要的程序,但他在每一個程序中的成績特別是這個成績對于他是否能夠最終被錄用的意義,無法使他心中有數(shù)。在干部選拔制度實施中還有這樣的情況,近幾年以來,我們注重的干部任用中的民意程序,即在考察任用干部的過程中,要對候選人進行民意測驗。這種方式對于了解候選人的群眾基礎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這里同樣存在著一些不規(guī)范的問題,例如何為“民意”或者更簡單地說,哪些人能夠稱之為“民”?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人們注意到,對于哪一級的干部需要哪些“人民”以及需要多少“人民”來進行民意測驗,進而言之,憑什么需要這些“人民”而不是那些“人民”或需要這么多“人民”而不是那么多“人民”來進行民意測驗,往往也是缺乏確定性的規(guī)范和法理依據(jù)。
綜上所述,通過提高各級領導干部的法治思維,來促進政治實踐的制度優(yōu)化與規(guī)范運行,不斷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著力推進黨的科學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依法執(zhí)政,這不僅僅是一個理念問題,更是一個技術問題。事實和邏輯表明,制度的合理性和規(guī)范的正當性在組織管理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正如鄧小平所說的,制度好,可以使好人做好事,壞人干不了壞事,而制度不好,好人做不了好事,壞人卻盡干壞事。因此,注重從提升法治思維的角度促進政治的制度優(yōu)化與規(guī)范運行,應該是我們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和政治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取向。 (作者系上海市社聯(lián)黨組副書記、專職副主席,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上海市政治學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