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微博里喜歡抱怨的關注都分了類,發(fā)現(xiàn)了他們每日抱怨的東西不外乎這么幾項:愛人不愛,工作不順,掙錢不多,考試沒過,天氣不好,友鄰不睦,朋友不義…… 周遭生活的一切都能信手拈來,抱怨成一條冗長的裹腳布——怨念者對生活觀察細致入微,再稍稍加以辭藻修飾,給我等看官呈現(xiàn)出一幅凄慘的幽怨生活圖。生動、夸張、不乏調侃,堪稱佳作。
相反的,我有一好友吳小姐,三歲喪父,其母小兒麻痹癥臥床不起,經濟來源全靠親戚接濟。她每日四點起床,伺候完母親后方來上學。吳小姐與我一路同學,高考前三天其母去世,醫(yī)院醫(yī)生善意隱瞞吳小姐,發(fā)榜之日我陪她上墳,她慟哭不止。本以為整個暑假吳小姐都要沉浸在痛苦之中,卻不想她帶著笑容打了一個暑假的工,賺了半年的生活費。
此后吳小姐進京求學,戀愛,工作,無不順利,現(xiàn)已結婚嫁人,薪水雖不高,亦足夠生活,老公雖不帥,卻大度體貼。
同學聚會,自然是某些人極盡炫富之本領之時。我這等修煉尚且內心不忿,幾度欲出手阻止他們犯二,吳小姐無房無車無存款,甚至連父母也沒有,卻一直笑容滿面,在演出中吃完了她面前的一整只雞腿。
前幾日與吳小姐小聚,難掩內心對她有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的佩服之情?!澳憧茨慵t光滿面、心寬體胖的樣兒,這些年過得真心好啊!”
吳小姐笑著啃雞腿:“有什么理由不好?”
當時我盯著吳小姐啃下的雞骨頭,多多少少有三分鐘的震驚。這句話若是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她說出來, 還在情理之中,但是吳小姐……
吳小姐說:“父母雙亡,家庭不能給我任何經濟幫助和心理援助,這是既定事實,我得有勇氣接受,對吧?”
我點頭。
吳小姐又說:“競爭激烈,屁民卑微,這也是事實,我必須有勇氣接受,對吧?”
我使勁點頭。
吳小姐還說:“在這樣的條件下,我有工作,有男人,能付得起房租,擠得上地鐵,我要沉得下心來滿足,對吧?”
我拼命點頭。
吳小姐進一步說:“現(xiàn)在條件不夠好,我要有信心改變是吧?”
我頭點得有點暈。
吳小姐最后說:“在改變的路上遇到挫折,我得有能力去接受,然后有勇氣爬起來接著改,對吧?”
我把下巴抵在桌子上,無辜地看著吳小姐:“我點不動頭了。你讓那些喜歡抱怨的親們情何以堪??!”
吳小姐伸出大手拍拍我腦袋:“抱怨就是放屁。偶爾放一個可以原諒,在公眾場合不停地放,生理和心理都有疾病了是吧?”
苦惱的真相也許就是這么簡單。人慫,不敢接受現(xiàn)實;人有點慫,接受了現(xiàn)實不敢去改變;人還是慫,改變的路上遇到點風吹雨打就倒地不起,哭爹喊娘。那些漫天的苦惱,說到底,大概就是因為苦惱的主人是慫人。慫不可怕,可怕的是把自己的慫說得全天下人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