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11日,社交新聞網站Reddit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艾倫·施瓦茨(Aaron Swartz)在紐約的公寓里自殺,年僅26歲。消息沒有說明他死亡的原因,但透露他曾患有憂郁癥。施瓦茨家人在一份聲明中稱:“他擁有超人的技能,但是他沒有借此致富,而是致力于讓互聯(lián)網變成更公平,更美好的地方?!?/p>
牢獄之災和巨額賠償?shù)膲毫?/p>
施瓦茨不只是一位著名的計算機活躍分子和編程天才,而且是一個大名鼎鼎的黑客。對于施瓦茨的死亡,不少網民在表達悲痛和震驚之時,也感到惋惜,而且還對其所作所為相當糾結。有人指出,很難界定他是對是錯,但年輕的生命就這樣結束讓人惋惜。
施瓦茨顯然是一位提倡在互聯(lián)網上自由共享知識和信息的計算機專業(yè)人員,他極力反對美國致力于保護網絡知識產權的《禁止網絡盜版法案》(SOPA)和《保護知識產權法案》(PIPA)兩個法案。出于在網絡上公平和自由地獲得知識與信息的觀念,施瓦茨以其高級黑客的超級技術
盜竊了麻省理工學院(MIT)和JSTOR(一個在線學術期刊系統(tǒng),其數(shù)據(jù)庫包括1000多家期刊,供獲得許可的圖書館、大學和出版機構自由訪問)的480萬份學術論文和其他文獻。
2011年7月19日,施瓦茨因數(shù)字盜竊被捕。在支付10萬美元保釋金后,施瓦茨被保釋。JSTOR稱他們無意起訴施瓦茨,而是美國聯(lián)邦檢察官卡門·奧提茲堅持起訴施瓦茨。根據(jù)起訴書透露的內容,施瓦茨被控電信欺詐、計算機欺詐、從受保護計算機內非法獲取信息、魯莽破壞受保護計算機等罪。施瓦茨于2010年9月購買了一臺電腦后,在MIT網絡中注冊了一個用戶名ghost,開始進行數(shù)字盜竊。后來,JSTOR封殺了他的IP地址。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施瓦茨隨后改變了IP地址,繞過MIT和JSTOR的封殺。之后,施瓦茨購買了第二臺筆記本電腦,加快論文下載。JSTOR見狀,又屏蔽了整個MIT校園網絡。但幾周之后,施瓦茨戴著自行車頭盔進入網絡中心,利用外置硬盤,通過物理接觸的方式從MIT內網運行腳本下載JSTOR論文。他進入了MIT的網絡柜,給自己分配了兩個IP地址,在網絡柜中藏好筆記本電腦和外置硬盤,進行數(shù)字盜竊。
美國聯(lián)邦政府起訴施瓦茨時,將其罪名由開始的4項提高至13項,于是施瓦茨面臨最高400萬美元罰款及50年以上的牢獄生涯。但是,2012年9月24日,施瓦茨在出席法庭聽證會時拒絕認罪。施瓦茨的母親則在他自殺后的第二天(2013年1月12日)早上在《黑客新聞》中透露,“艾倫對自己的案件和即將接受的審判感到非常憂郁,但我們卻不知道他正經歷著如此巨大的痛苦?!?/p>
或許,這正是導致施瓦茨自殺的重要原因。
黑客、公眾與網絡知識產權
無論對于黑客有何種定義,但可以有一種基本的認定,即基于特定目的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擅自進入他人計算機系統(tǒng)并對他人信息進行下載(盜竊)、刪改和破壞的人。黑客的動機有很多種,其中,就有出于自由和公正而下載信息以提供給社會公眾使用的目的,施瓦茨作為計算機高手和高級黑客的一部分行為動機可能正是如此。
但是,在網絡時代,人們既擔心知識和信息的泄漏,更擔心政府、軍隊、銀行、安全系統(tǒng)等要害部門的機密信息的泄漏,這將對所有人的安全造成威脅。因此,美國在“9·11”事件之后,國會迅速通過了“反恐怖法案”,其中就包括“網絡恐怖主義阻止和防范”內容,“任何人在一年之內入侵他人電腦并且造成損失,累計金額達到5000美元的,將被視為違法犯罪行為?!?/p>
對于促進社會發(fā)展和文化傳播的一般的知識和信息,在現(xiàn)有法律框架和文化下,大部分人也認同需要保護。保護知識產權的目的當然是為了鼓勵人們從事發(fā)明創(chuàng)造,并公開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成果,從而推動整個社會的知識傳播與科技進步。相應地,在網絡時代,網絡知識產權也應當獲得保護。
網絡知識產權是由數(shù)字網絡發(fā)展引起的或與其相關的各種知識產權。網絡知識產權除了傳統(tǒng)知識產權的內涵外,又包括數(shù)據(jù)庫、計算機軟件、多媒體、網絡域名、數(shù)字化作品以及電子版權等。但是,網絡信息資源的特征也決定了網絡知識產權具有與傳統(tǒng)知識產權完全不同的特點,如知識產權具有專有性,而網絡知識產權的保護則是公開、公共的信息;知識產權具有地域性,而網絡知識產權則是無國界的。
2011年美國政府又草擬了更全面的SOPA和PIPA提交國會審議,但是引發(fā)了全球聲勢浩大的抗議。
網絡自由和網絡知識產權保護的邊界
施瓦茨之死可以說是對SOPA和PIPA的反抗,而且一些美國人認為,是美國司法部及其引用的過時的殘忍的《計算機欺詐和濫用法》殺死了計算機天才施瓦茨,因此人們希望施瓦茨之死可以促成一部“艾倫(Aaron)法案”,廢止嚴苛的計算機犯罪法,以保護人們在網絡上
自由獲取信息和發(fā)表言論的權利。
為什么包括施瓦茨和許多著名網站,如維基百科等網站在內的計算機專業(yè)人員、網絡機構和公眾要反對保護知識產權的SOPA和PIPA呢?維基百科給出了一些理由。維基百科稱,SOPA和PIPA的法律條文并不是為了有效阻止人們侵犯版權這一主要目標,而已經變相成為一種嚴重妨礙互聯(lián)網開放和自由的惡法。這將會增加網站所有者的負擔,因為警方可以因為一項侵權的信息而依法對所有網站封禁,這已經是一種不必要的遏止作為。
這就會有兩種結果。那些小型網站會沒有足夠的資源來為自己辯護,而大型媒體出于競爭的目的故意在版權信息并未遭到侵犯的情況下提出訴訟。如果很多網站尤其是國外網站紛紛被列為網站黑名單,這些網站將不會出現(xiàn)在各大搜尋引擎的結果之中。這樣,SOPA和PIPA就會建立一個充滿限制與控制的狹隘框架。
當然,維基百科稱,他們反對互聯(lián)網盜版并保護知識產權。維基百科的使命是與公眾分享來自世界各地的知識,因此維基百科會盡所有可能深切關注那些有關保護他人權利的議題,并確保創(chuàng)作者不會受到侵犯。
但是,這并不代表維基百科和其使用者們愿意看到有人踐踏人們的網絡自由,而SOPA和PIPA的規(guī)定可能侵害人們自由地從網絡獲取知識和自由表達意見的權利。例如,SOPA和PIPA的法律條文不能區(qū)分著作權保護與言論自由表達的細微差別,一旦疑似侵權的網站只能被迫默默關閉,一旦有部分內容重疊便認為是侵權,這就會讓人們失去追求保護言論自由的價值觀念,而且人們將會失去所有能夠代表我們這一代的一切。
互聯(lián)網絕不能為了適應過度簡單的解決方案,以及為了取悅那些花費高額金錢來推動這一控制法案的版權持有人,最終變成一個忽視人們得以自由表達權益的世界。不過,維基百科認為,《數(shù)字千年版權法》是一個可以接受的既保護知識產權,又有自由表達意見和分享知識和信息的法案,也就是能在不踐踏自由表達的前提之下找到一個正確的方法,進而依法對那些已確實侵犯版權的文章和作者進行處理。但是SOPA和PIPA的出現(xiàn)并不代表這些價值觀,所以維基百科反對SOPA和PIPA。
施瓦茨的獨特意義
施瓦茨以盜竊學術論文的行動來反對SOPA和PIPA還有其自身的獨特原因。在施瓦茨看來,自己未經他人允許下載論文等各種信息首先不是為了自己享用和獲利,而是為了許許多多迫切需要和使用這些知識和信息的公眾,其次是為了避免或打破政府、大學和學術機構、出版商、企業(yè)等機構壟斷和獨享公共信息,其中有些公共信息本來就屬于每個公民。
例如,對于法院的判案信息和各種有關的文檔,如法庭記錄,不僅當事者(原告、被告和雙方代理人)應當可以免費獲取,就連一般公眾也可以免費獲取。對于當事人來說,獲取這些資料是為了應訴并保護自己的權益,對于普通公眾來說是獲取和學習法律知識并領略法的精神,也判斷和了解公平和正義是否體現(xiàn)在每個案件中。
現(xiàn)在,盡管每個美國人可以查詢美國聯(lián)邦法庭記錄系統(tǒng),以獲取這方面的信息,但是每次查詢都要付費。這些信息即便對當事人也要每次收費,而非一次性地付費。這就使得包括施瓦茨在內的網絡自由者想出各種方法來應對。施瓦茨和一些計算機活躍分子建立了一個網上的開放數(shù)據(jù)庫,稱為RECAP。這個數(shù)據(jù)庫的聰明之處在于,它允許用戶將自己付費獲取的任何判案記錄放入這個數(shù)據(jù)庫中以自由和公共方式存儲,因此可以讓更多的人不用付費就能獲得這些資料。
為此,施瓦茨只付了一小筆錢,就獲取了美國各地法院的法庭記錄和判案結果的海量數(shù)據(jù),然后把它們放到RECAP公共數(shù)據(jù)庫,讓所有公眾免費共享和使用。此舉也讓施瓦茨受到美國聯(lián)邦政府的憎恨,這顯然是破除了法院對判案資源的壟斷。但是,在計算機活躍分子和一些公眾看來,此舉是施瓦茨們反對網絡知識
和信息壟斷的一項重大勝利,但政府失去了壟斷資源后惱羞成怒,開始誹謗施瓦茨,同時FBI也介入調查,想要懲處他。在那段時間,施瓦茨可能會因這一網絡自由的行為付出不小的代價,但是,由于施瓦茨并無什么明顯的違法漏洞,因而政府未能對他有任何懲處。
JSTOR在施瓦茨返還了他非法下載的所有文件和論文后,于2011年6月撤銷了對他的指控,并聲稱將繼續(xù)在平衡研究人員、學生、圖書館和出版商利益的同時,盡可能發(fā)布自己管理的內容。同時,JSTOR宣布將公開逾450萬篇文章,供公眾免費訪問。
另一方面,美國一些公眾和法律人士也認為,聯(lián)邦當局試圖將施瓦茨作為一個典型,把他的行為的違法和危害渲染得特別可怕,這是不公平的。但是,堅持起訴施瓦茨的聯(lián)邦檢察官并不認為是相關法律舉措害死了施瓦茨。聯(lián)邦檢察官奧提茲在首先對施瓦茨的家人表示同情后說,“對于一些感到憤怒的人認為檢察官辦公室對施瓦茨的起訴是無理由的以及起訴導致了施瓦茨結束自己生命的悲劇,我似乎無話可說。但是,我必須澄清,針對和處理此案的起訴行動是恰當?shù)?。”她同時認為,她的檢察官辦公室只不過是在采取艱難的行動,“強制執(zhí)行一項他們發(fā)誓遵守的法律,這樣做是有充分理由的?!?/p>
施瓦茨的行為和死亡提出了一個特別的問題,網絡知識產權保護和公眾在網絡上自由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邊界該如何界定。這不僅是美國,也是全球各國都需要在網絡時代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責任編輯】張?zhí)锟?/p>
▲計算機儲存數(shù)據(jù)
10字節(jié)=一個單詞
2000字節(jié)=一頁文稿
100K字節(jié)=一張低分辨率照片
1兆字節(jié)=一部短篇小說
2兆字節(jié)=一張高分辨率照片
100兆字節(jié)=一排放在1米長的書架上的小說
1吉字節(jié)=17個小時的數(shù)字音樂
10太字節(jié)=美國國會圖書館(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里所有的書刊
▲計算機最多的十個國家
①美國占世界總數(shù)的25.49%;②日本占8.5%;③中國占7.03%;
④德國占5.58%;⑤英國占4.27%;⑥法國占3.58%;
⑦韓國占3.14%;⑧意大利占2.87%;⑨加拿大占2.63%;⑩俄羅斯占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