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xué)事新茶?!标懹?,唐朝人,精于茶道,是茶文化的傳播者。他的《茶經(jīng)》一書在國內(nèi)外有極大影響。因此,他被后人奉為“茶祖”“茶圣”。
“烹雪應(yīng)憑陶學(xué)士,辨泉好待陸仙人?!闭劦讲瑁匀粫?huì)令人想到水,好茶配甘泉,香茗自淳美。那么,陸羽推崇的名泉在何處呢?
陸羽在《茶經(jīng)》中向品茶人推薦天下二十名泉:廬山康王谷谷簾泉,第一;無錫惠山寺石泉第二;蘄州蘭陵石下水,第三;峽州扇子山蛤蟆泉,第四;蘇州虎丘寺石泉,第五;廬山觀音寺招隱泉,第六;揚(yáng)子江南零水,第七;南昌洪州西山瀑布水,第八;唐州柏巖縣淮水源,第九;廬州龍池山嶺水,第十;丹陽縣觀音寺玉乳泉,第十一;揚(yáng)州大明寺井水(嚴(yán)山堂西園蜀井水),第十二;漢江金州上游中零水,第十三;秭歸玉虛洞下香溪水,第十四;商州武關(guān)西洛水,第十五;吳江縣東南甘泉橋下江水,第十六;天臺(tái)山西南峰千丈瀑布水,第十七;郴縣圓泉水,第十八;桐廬嚴(yán)子陵灘水,第十九;雪山水,第二十。
二十泉水實(shí)在太多,我們就選擇幾個(gè)著名的地方,去尋名泉,品香茗吧。
廬山康王谷谷簾泉第一
谷簾泉位于廬山大漢陽峰的康王谷中。
第一泉水以“甘腴清冷,具備諸美”而著稱,古人烹茶時(shí)把它稱為“絕品”之水。宋代王禹偁在《谷簾泉序》里說:該泉水“其味不敗,取茶煮之,浮云散雪之狀,與井泉絕殊”。歷代名人對(duì)品嘗谷簾泉水饒感興趣,僅宋代就有王安石、朱熹等人游覽谷簾泉并品嘗過谷簾泉水,留下了絢麗的詩篇。
康王谷,即廬山壟。據(jù)《星子縣志》:“昔始皇并六國,楚康王昭為泰將王翦所窘,逃于此,故名?!?/p>
進(jìn)入康王谷中,長溪蜿蜒向前,兩側(cè)高峰入云,一道清流見底。極狹窄處,重巒疊嶂,遮天蔽日,人稱“一線天”。深山有水如簾,宋朱熹題“谷簾泉”三字刻于石上。其水被陸羽品茶視為“天下第一泉”。
陸羽還在康王谷留下了兩句詩:“瀉從千仞石,寄還九江船?!焙笕烁鶕?jù)他的這兩句詩寫成“谷簾泉”詩一首,以示對(duì)陸翁的懷念。
無錫惠山寺石泉第二
無錫,西依惠山,南臨太湖,氣候溫和,風(fēng)景秀美。
惠山有十三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惠泉,即二泉。惠泉,相傳是唐代無錫縣令敬澄所鑿。后被陸羽評(píng)為天下第二泉。
二泉分上、中、下三池。
上池呈八角形,水色透明,甘??煽凇S捎谒泻V物質(zhì)較多,表面張力大,往往水注杯中,隆起數(shù)毫米而不溢出。附近建有景徽堂、漪瀾堂,是游客品茗、觀魚的好地方。
在景徽堂的墻壁上,嵌有乾隆皇帝的“慧泉畫麓東,凍洞噴乳竇。江南稱第二,盛名實(shí)能副……”的題刻。漪瀾堂建于宋代,明代邵寶在一首詩
中如實(shí)記錄了當(dāng)年二泉的盛況:“漪瀾堂下水長流,暮暮朝朝客未休。”
中池,方形。宋高宗南渡時(shí),在泉上建了一個(gè)亭子,取名“二泉亭”。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游覽二泉之后,贊美不已,寫了一首詩詠二泉:“南朝古寺惠山前,裹名來尋第二泉;貪戀君恩當(dāng)北去,野花啼鳥漫留連?!?/p>
下池,最大,長方形。池壁上有明代楊離雕刻的螭首。泉水由螭口流入方池,潺潺不絕。
唐代以來,許多騷人墨客、帝王將相在游覽二泉后留下了詩畫墨跡;雙目失明的現(xiàn)代音樂家阿炳創(chuàng)作的《二泉映月》樂曲,便是取名于此。
如今,當(dāng)游人在天下第二泉品茗時(shí),聆聽優(yōu)美的《二泉映月》,一定會(huì)有無限的遐想。
蛤蟆泉水第四
第四泉在湖北宜昌西25千米長江的扇子峽山麓,是一塊形似蛤蟆的奇石。
陸羽遍嘗天下名水,他在《茶經(jīng)》中寫道:“峽州扇子山有石突然,泄水獨(dú)清冷,狀如龜形,俗云蛤蟆口水第四?!?/p>
在蛤蟆泉稍東,一石巖可坐10余人,舊多于此汲泉水烹茗,談?wù)撨M(jìn)峽出川的韻事。
“嚙雪飲冰疑換骨,掬珠弄玉可忘年?!保ㄋ巍り懹危┰娨庹f,飲此泉之水,能使人筋骨為之一換;長飲此泉水,可使人不知老之將至。泉水白如冰雪,明如珠玉,嚙飲之泉水可成仙,掬弄之能延年,古人的這些贊美之詞,為蛤蟆泉水涂上了一層神秘色彩,也吸引了無數(shù)的名人雅士前來品茗。
蘇州虎丘寺石泉第五
虎丘,又名海涌山,在蘇州閶門外山塘街。春秋晚期,吳王夫差葬父闔閭于此,相傳葬后三日,“有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一說為“丘如蹲虎,以形名”。
東晉時(shí),司徒王珣和弟司空王珉在此建別墅,后舍宅為寺,名虎丘山寺,唐改為報(bào)恩寺,北宋改為云巖禪寺,清更名為虎阜禪寺。
在劍池西南高處,有一狹長形水池,池北陡崖壁立,便是被陸羽評(píng)定為“虎丘寺石泉第五”的名泉。
由于泉名相傳為陸羽品定,故又名陸羽井。因南鄰石觀音殿,俗稱觀音泉。《吳郡志》記云:“四旁皆石壁,鱗皺天成。下連石底,漸窄。泉出石脈中,甘冷勝劍池?!比越ㄓ型?,為烹茶宴客之所。
用那里的泉水泡茶,芬芳清冽,甘美可口,回味無窮。虎丘石泉?dú)v來為人們品茶的極佳泉水,每每飲之,總是贊不絕口。
廬山觀音寺招隱泉第六
廬山棲賢寺,又名招賢寺,建于公元489年,是為了紀(jì)念曾在廬山白鹿洞和棲賢寺讀書的李渤。
棲賢谷是廬山最大的峽谷之一,谷中溪水稱三峽澗,是廬山奇觀之一。三峽澗流至棲賢寺附近,匯成深潭,名為金井、玉淵。潭深色碧,水珠飛濺,日光照射之下,閃耀奪目。金井附近,同棲賢寺夾澗相望的便是天下第六泉,又名招隱泉。
招隱泉旁邊建有陸羽亭,相傳為陸羽烹茶的地方。亭內(nèi)有石龍首,泉水自龍口中出,四季不竭。盛夏飲之,清冽甘美,暑熱立解。用以煎茶,色清味釅,解乏提神。黃庭堅(jiān)有詩贊曰:“乳粥瓊糜泛滿杯,色香味觸映根來。睡魔有耳不及掩,直拂繩床過疾雷?!?/p>
長江南零水第七
長江南零水位于鎮(zhèn)江金山。
金山,原在今江蘇鎮(zhèn)江市西北長江中。唐張祐《詠金山》詩:“樹影中流見,鐘聲兩岸聞?!鼻宓拦鈺r(shí),江道變遷,金山始與南岸連接。白娘子水漫金山的神話就發(fā)生在這里。
金山并不高,只有60米;繞山一周,也不過500多米。在金山之西便是中泠泉,又稱南零水。此泉被陸羽評(píng)為第七泉。
中泠泉水質(zhì)醇厚甘冽,神奇的是盛滿可以高出杯口數(shù)毫米而不會(huì)溢出。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暢飲中泠泉水之后,曾寫下激昂奔放的詩篇:“揚(yáng)子江心第一泉,南金來北鑄文淵。男兒斬卻樓蘭骨,閑品茶經(jīng)拜羽仙。”
游覽金山,品茗中泠泉水,大有飄然欲仙之感。
【責(zé)任編輯】趙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