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可泰(泰文的意思是“幸福的黎明”)是泰國中部的一座古城,南距曼谷447千米,北距清邁350千米,它對每個泰國人都有著重大的意義。素可泰不僅是泰國文化的發(fā)源地,更是昔日泰國第一個由泰族當權的統(tǒng)一王國——素可泰王朝的都城,1991年素可泰古城遺跡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素可泰王朝的歷史
素可泰王國即中國史書上所說的暹國,建于13世紀。此前,湄南河流域的泰人處于真臘帝國(柬埔寨古王朝)的統(tǒng)治之下。1238年,泰族部落首領膺它沙羅鐵(1238~1270年在位)趁真臘帝國衰落之際趕走真臘官吏,宣布獨立,并以素可泰為都城建立了素可泰王國,這是泰國史上第一個王朝,首領膺它沙羅鐵自立為王朝第一代國王。
到蘭甘亨統(tǒng)治時期,素可泰的國勢達到極盛。蘭甘亨是素可泰王國的第三代國王,《元史》稱之為“敢木丁”。蘭甘亨武功文治成就卓著,他不斷向外擴張,其勢力逐漸擴展到整個湄南河流域及附近地方,使素可泰王國成為中南半島的一大強國。他留下的第一塊泰文碑銘記載了素可泰的疆界,當時素可泰王國直接或間接統(tǒng)治的區(qū)域超過現今泰國的版圖。他不僅以武力建立了領土廣袤的國家,同時還進行了政治、軍事和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實行軍政合一的君主集權制,制訂出了泰國最早的成文法律。他參照巴利文(古印度文字)和吉蔑文(今柬埔寨文的前身),于1283年創(chuàng)立了泰文字母系統(tǒng),為泰國民族文化的發(fā)展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所以有人稱贊蘭甘亨是“泰民族文化的肇始者”。蘭甘亨還從錫蘭(斯里蘭卡)引進宣揚平等主義和重視現狀的小乘佛教,用它來對抗之前占據統(tǒng)治地位的婆羅門教和大乘佛教。素可泰時代值得稱頌的成就還體現在藝術雕塑和建筑方面,素可泰藝術家吸收了高棉、印度和錫蘭文化,創(chuàng)造出華麗的寺廟和陶瓷,這些也成為今日泰國最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藝術遺產。
蘭甘亨的統(tǒng)治時期是素可泰王朝的昌盛時期,人民安居樂業(yè),在蘭甘亨石碑中就有“凡水皆有魚,凡土皆有稻”的描述。他還將一口銅鐘掛在王宮門前,百姓鳴鐘喊冤,就能得到國王的接見。在對外交往中,蘭甘亨與中國建立了友好的關系,多次遣使訪問中國。據說,蘭甘亨曾于1294年和1300年兩次親訪中國(元朝),并邀來中國陶瓷工開窯燒制陶瓷,創(chuàng)立了泰國最早、最著名的“宋加洛瓷器”。蘭甘亨于1317年逝世,泰國人非常尊崇蘭甘亨,稱其為“大帝”,還有人稱其為“泰國之父”。
素可泰古城是隨著素可泰王國的興起而興建的,被視為泰族的發(fā)祥地,先后有9位國
王在這里統(tǒng)治國家持續(xù)200年之久。素可泰王朝滅亡后,都城素可泰亦遭到破壞遺棄,后來又在其東面約10千米處另建新素可泰城,這就是今天坐落在永河左岸的素可泰府首府。
古城遺跡
素可泰古城是泰國中部保存最為完好的古跡。古城中央是王城,呈矩形,許多最重要的遺跡包括20多座寺廟就在王城內。與泰國的許多古城一樣,素可泰古城的布局也遵循著固有的法則:中央是宏大的寺廟建筑群,四周圍繞著城墻和護城河,外圍是綠油油的稻田,更遠處則是叢林茂密的山巒。
進入王城,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銅鑄的蘭甘亨國王的紀念像,他安詳地坐著,右手持經,左手相指,似乎在教誨人們。背后的4幅大型青銅浮雕記載了他的豐功偉績,左下方的四方柱石碑是蘭甘亨石碑的復制品,原碑出土于19世紀,是泰文字母創(chuàng)立以來的第一塊碑銘,刻于1292年。
王城中央坐落著古都最大最重要的寺廟——瑪哈泰寺。瑪哈泰寺是素可泰王國的精神中心,寺廟占地長寬各200米,中央的塔臺是由首任國王膺它沙羅鐵建造的。14世紀40年代,盧泰國王對其進行了重建,用以安放佛祖舍利。其后的統(tǒng)治者不斷地增加這里的建筑,到素可泰古城被廢棄時,這里已有200座佛塔和多座佛殿,其中主佛殿與中央塔群排在同一東西軸線上。如今這里留下一尊巨大的坐佛像和眾多的立柱,可以想見當年的佛殿是何等壯觀。與泰國其他主要的佛像一樣,這尊坐佛也是坐西朝東。佛塔的形式多樣,主塔中蓮花花蕾形佛塔聳立在寺廟中央,由8座小塔拱衛(wèi),具有純粹的素可泰古典風格;方形大基座四周雕刻著168位佛陀弟子的形象,彌足珍貴;主塔兩側不遠各豎一座12米高的佛祖立像。此外還有階梯金字塔形和八角形的佛塔等,不一而足,體現了素可泰時代建筑藝術的繁榮。寺廟內還有荷花池塘,清風綠荷,水映寺影,亦增情趣。
在王城西南方的西沙瓦寺中有3座建于12~14世紀的玉米棒形佛塔,這是高棉式的佛塔,顯示出真臘帝國的影響。沙西寺坐落在一個大型人工湖中央,鐘形塔前有巨型佛像,經修復后壯觀如昔。王城北部的索拉薩克寺有座建于15世紀早期的磚砌鐘形佛塔,其方形基座由24頭灰泥塑造的大象支撐著,這象征著由大象托起的須彌山。須彌山是印度神話中的山名,亦為佛教所采用,許多佛教造像和繪畫都以須彌山為題材,用以表示天上的景觀。
素可泰王朝的王宮坐落在王城中央,紅磚鋪就的地基上只存有一些斷墻殘柱,從中依稀可窺見當時王宮的面貌。據專家考證,王宮的宮殿面積不大,建筑也較樸素,緊靠著宮殿的班尼翁寺是當時王家拜佛的地方。城外還有環(huán)象寺(32頭雕象環(huán)繞塔座)、西春寺(以大佛坐像著稱)等遺跡。
蘭甘亨國立博物館
王城東南部建有蘭甘亨國立博物館,為紀念蘭甘亨大帝而得名。1964年,泰王和王后主持了開館典禮。博物館的館舍由兩棟樓房組成,前面一棟于1983年建成,為紀念創(chuàng)制泰文700年而建,所以叫泰文樓,主要通過圖片和模型來介紹素可泰的過去和現在;后樓是一幢灰白色的二層樓房,在這里陳列著從素可泰古城遺址乃至周邊地區(qū)發(fā)掘的文物。
博物館的展品包括泰國各種古佛像、佛牌、陶器、木雕、石刻和兵器等,這里所說的佛牌是泰國獨有的一種佛教圣物,是佛像的小型浮雕版本,用來作為護身符。館內還有蘭甘亨國王于1292年制作的第一塊泰文碑銘的拓本和一座行走姿態(tài)的銅佛像,系素可泰時期的文物,被視為鎮(zhèn)館之寶。館內瓷器很多,其中中國瓷器就有400多件,如浙江龍泉出產的元青花纏枝花罐、元青花蓋罐和江西景德鎮(zhèn)生產的明代青花碗等,上面都繪有各種花卉和圖案,工藝精美。在博物館內還可以看到蘭甘亨國王親自判決民間案件的石板,素可泰古城中的一些文物如沙西寺中原有的銅佛像和中國陶器被修復后,也存放在蘭甘亨博物館之中。
本文配圖見中插
【責任編輯】王 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