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含有英漢語碼轉換的電視娛樂節(jié)目為語料, 運用維索爾倫Verschueren 提出的順應論分析主持人進行語碼轉換的動機。電視娛樂中的英漢語碼轉換并不是任意行為, 而是節(jié)目為了達到特定目的而預先設定的一種言語行為, 旨在順應語言現(xiàn)實、社會規(guī)約和心理動機。
[關鍵詞]娛樂節(jié)目; 語碼轉換; 順應
[中圖分類號]H085.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01 — 0094 — 02
一、 引言
語碼轉換(code-switching) 指雙語者在同一或不同話輪中交替使用兩種語言的雙語現(xiàn)象或雙語言語行為。語用學家維索爾倫Verschueren提出了語言運用就是 “選擇—順應” 的理論。維索爾倫Verschueren(2000)認為,使用語言是一個不斷選擇語言的過程,使用者之所以可以在語言選擇的過程中做出各種恰當?shù)倪x擇,是因為語言具有變異性、商討性和順應性。其中順應性是指語言能夠讓其使用者從可供選擇的項目中作靈活的變通,從而滿足交際的需要。語碼轉換者主要應該順應語言現(xiàn)實社會規(guī)約和心理動機。自20 世紀70年代以來, 國內外不同領域學者從不同角度對語碼轉換現(xiàn)象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但是,對電視娛樂節(jié)目中出現(xiàn)的語碼轉換現(xiàn)象的研究較少。
二、 電視娛樂節(jié)目中語碼轉換的順應現(xiàn)象
從語用學角度出發(fā),維索爾倫Verschueren 指出,語言的使用是語言使用者基于語言內部或外部因素,在不同的意識程度下進行語言選擇的過程。語碼轉換是語言選擇的一種形式, 是指談話者雙方為了實現(xiàn)特定交際目的而使用的一種語言策略。從順應論視角來看,為了使交際達到成功,語碼轉換使用者主要需做以下三個方面的順應:1.順應語言現(xiàn)實;2.順應社會規(guī)約;3.順應心理動機。
(一)順應語言現(xiàn)實
語言現(xiàn)實即語言特征,包括語言成分,語言結構和語義特征等(于國棟, 2001)。在一定的雙語環(huán)境下,當兩種語言互相接觸時,如果其中一種語言的某個概念在另一種語言中不存在,這時候就出現(xiàn)了“概念空缺”。此時,交際者就需要進行語碼轉換,以順應語言現(xiàn)實,彌補兩種語言之間的概念空缺。因受人文地理、自然環(huán)境、社會習俗等諸方面差異的影響,漢語和英語必然具備著不同于彼此的特征,因此,某些在英語語言中存在的概念可能在漢語中找不到相對應的表達,交際雙方就可能會使用語碼轉換,以此來彌補英漢之間的概念空缺,從而使交流更加順暢的進行。如果某個思想或概念在一種語言之中存在,而在另一種語言當中不存在或者難以找到確切的對應表達,又或者兩種表達不能完全相互對等,一旦這兩種語言相接觸,就必然會出現(xiàn)語碼轉換或借用現(xiàn)象,即用其中一種語言來彌補另一種語言在這方面的概念空缺。通過對娛樂節(jié)目中語碼轉換語料的分析發(fā)現(xiàn),當談話涉及到一些英語中專有的名詞時,談話者往往會進行漢英語碼轉換,保留其英文發(fā)音。
例如:在娛樂節(jié)目《快樂大本營》中,
(1)她有好多Gucci的限量版包包,好羨慕哦!
(2)等我發(fā)了工資,我就去買個假LV,哈哈!
(3)今天我們請到了NBA籃球巨星—巴蒂爾!
(4)吳欣的房間里擺滿了Hello Kitty。
在上面的三個例子中, Gucci和LV 都是名牌包的品牌名稱 , NBA 是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 的縮寫,表示全美職業(yè)籃球賽。這些詞匯在漢語中是沒有的,如果翻譯成中文來表達則會缺少真實性或者略顯贅余。此時,談話者往往需要忠實于源語言,并進行相應的語碼轉換,以保持概念的真實性和原汁原味。在例(2)中, “LV” 其實是LOUIS VUITTON首字母縮略詞,縮略詞的使用不但可以使話語表達更加簡潔,也可以避免翻譯成中文會顯得累贅和不確切。例(4)中 “Hello Kitty”,是一種非常流行的卡通小貓,從在中國流行至今一直被叫做“Hello Kitty”或者“Kitty貓”,而其中文翻譯“凱蒂貓”則很少被使用。因此,如果談話者此時用“凱蒂貓”來表示的話,很多觀眾反而會茫然不知所云,更無法吸引時尚的年青觀眾。以上例子說明,語碼轉換可以用來彌補兩種語言之間的概念空缺。而有些時候,某個英語概念雖然在漢語中有對應的表達,但是兩者所涵蓋的語義范圍卻不盡相同,這時也可以運用語碼轉換來彌補差異,例如:
(6)海濤一個人在那兒跳的很High。
(7)Come on!讓我們一起high起來!
在上述例子中,“high” 在句中代表的意思并不是其漢語對應詞“高”,而是“高興、起勁兒、 瘋狂” 的意思。在例(7)中,主持人運用英文 “high” 更能夠生動準確地描述出海濤興奮地狀態(tài)。而例(7)中,“high”是用作動詞,比起用中文來說,“high”更能夠調動現(xiàn)場年輕觀眾的熱情,活躍節(jié)目的氣氛。而“come on”意思是“來吧”或者是“加油”,使用的目的同樣是活躍氣氛,但如果用中文來說,便略顯生硬。
(二)順應社會規(guī)約
人們在使用語言進行交流時,為避免交際失敗,都需要遵守一定的文化習俗和社會準則。在娛樂節(jié)目中,當談話涉及到尷尬及敏感話題時,主持人通常會進行語碼轉換,以順應風俗習慣和社會規(guī)約,從而避免社會性尷尬。中國文化深受佛、儒、道的影響,提倡家族觀念和道德準則,有著與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會規(guī)約(程裕禎, 1998)。中國人在表達情感的時候,通常會采用比較委婉含蓄的方式。特別是當談到與愛情或者性有關的話題時,往往不會用直接的語言進行表達。
例如:
(8) 你們在這部戲里需要Kiss嗎?
(9) 哇哦,蔡妍你好sexy哦!
在例(8)中,“Kiss” 是“接吻”的意思。例(10)中的 “sexy” 用來形容女性是“性感的,嫵媚的,誘人的”?!敖游恰币约啊靶愿小边@些詞在中國文化中是比較敏感的,而在英語文化中則相對開放。因此主持人順應中國文化傳統(tǒng),運用語碼轉換進行了含蓄地表達,避免尷尬的同時語義表達也更加清晰。
(三)順應心理動機
語碼轉換對心理動機的順應是一種主動順應,是由交際者在一定的心理動機下主動引發(fā)的。在很多情況下,交際者的心理動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交際者的語言行為。在電視娛樂節(jié)目中,主持人進行語碼轉換的心理動機主要有拉近距離、創(chuàng)造幽默、傳遞時尚等。
1.拉近距離
在節(jié)目錄制過程中,為了增強節(jié)目效果,活躍現(xiàn)場氛圍,主持人必須要考慮嘉賓和觀眾的心理特征,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與嘉賓和觀眾的互動。例如,在娛樂節(jié)目《天天向上》中:
(10)汪涵:她(金銀玲)會韓語,英語也非常不錯。
歐弟:Oh, yeah, So can we have a conversation?
金銀鈴:Yeah, what do you want to talk about?
歐弟:If you, if you, you have to say, OK, do you have a boyfriend?
金銀玲: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 Ha-ha.
在當歐弟聽說金銀玲英語非常不錯后,為了拉近與嘉賓的距離,并且達到娛樂效果,用并不地道的英語與她進行對話。而本來在說中文的金銀玲也非常配合,改用英文回答歐弟的問題,這樣一來,談話雙方都為拉近與彼此的距離進行了語碼轉換。歐弟此時進行的語碼轉換,不但給了嘉賓展示自己的機會,他蹩腳的英文同時也逗樂了觀眾與嘉賓,達到了娛樂節(jié)目的幽默效果,活躍了整個現(xiàn)場的氣氛。
2.創(chuàng)造幽默
如《快樂大本營》中:
(11)謝娜:如果你們提前說了(這次相親)有(海濤)這樣的選手出現(xiàn),我們是不會參加的。因為我們那個“Level”是比較高的。
維嘉:因為海濤的情感生活一直空白,然后他需要大家鼓勵他。
謝娜:空白和+2iEzt/L+qj9YiRHB57RHFJecO49xpRNJJEbCxfFoGU=傻是兩回事兒。
眾人:哈哈哈。
上述對話中,謝娜用“Level”來代替中文中“水平”的意思,并且模仿港臺明星的怪語調,調侃海濤的同時逗得眾人哈哈大笑。如果直接用“水平”的話,則顯得平淡直白,達不到輕松的調侃及幽默的效果。
3.傳遞時尚
在中國,英語作為一種國際語言,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尤其是對于年輕人來說,英語已經(jīng)成為與時尚不可分割一部分。由于電視娛樂節(jié)目的觀眾以年輕人為主,主持人在主持節(jié)目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加入時尚元素,才能更好地順應觀眾追求時尚的心理。例如在本語料中,某些語碼轉換的使用就是為了傳遞時尚感和異域風情感,迎合年輕觀眾的品味。這種語碼轉換主要涉及流行元素中的英語名稱及英語感嘆詞,例如:
(12)海濤的“Rap”是很棒的!
(13)海濤: yeah 今天我來到快樂大本營 yeah 心情非常的開心 oh yeah come on 跟我一起來
例12中的“Rap”,即說唱音樂,是當前非常流行的歌曲形式,節(jié)奏明快,很受年輕人的歡迎。但是如果把原句中的“Rap” 改成“說唱音樂”,則顯得生硬古板,不符合年輕觀眾對流行時尚的追求,也不符合娛樂節(jié)目的輕松愉快的氛圍。例13中的英語感嘆詞屬于“音樂填充詞(musical fillers)” (Moody, 2006) ,不充當語義成分。在此,主持人進行語碼轉換一方面是為了配合音樂節(jié)奏,另一方面是為了傳遞英語所具有的時尚情調,迎合年輕人的時尚心理。當前流行的“Rap”不但能夠傳遞時尚感和現(xiàn)代氣息,迎合年輕觀眾對時尚潮流的追求,還能夠拉近節(jié)目與年輕觀眾的心理距離,增加相互之間的親密感。
三、 小結
當今社會,語碼轉換現(xiàn)象已經(jīng)滲透到不同的社會生活領域之中。運用順應論對中國娛樂節(jié)目中的漢英語碼轉現(xiàn)象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漢英語碼轉換是節(jié)目主持人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語言策略,主要表現(xiàn)在對語言現(xiàn)實、社會規(guī)約和對嘉賓與觀眾心理動機的順應。值得注意的是語碼轉換的動機涉及語言、文化、社會及參與者心理等諸多方面因素,主持人對一個語碼轉換的使用有可能是出于多種動機。電視娛樂節(jié)目是非常重要的大眾傳播工具,漢英語碼轉換的使用順應了時代潮流,推動著語言的接觸和融合,加快文化的交流和趨同,體現(xiàn)了語言交際簡約性時尚意識和策略。
〔參 考 文 獻〕
〔1〕 Verschueren.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2〕 程裕禎. 中國文化要略〔M〕. 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
〔3〕 于國棟. 語碼轉換的語用學研究〔J〕. 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外國語,2000.6.
〔4〕 于國棟. 語碼轉換研究的順應性模式〔J〕. 當代語言學,2004.
〔5〕 趙文,郭普. 從順應論看流行歌曲中的英漢語碼轉換〔J〕. 昭通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語言學,2010.4.
〔責任編輯:郭梅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