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街書會位于河南省寶豐縣城南七公里處的馬街村。它源于元代(1316年),至今已有七百年的歷史。馬街書會在每年的農(nóng)歷正月十三舉行,是一年一度民間說書藝人的曲藝盛會。藝人相繼傳承,年復一年,相延成傳統(tǒng)的馬街書會。
因當?shù)赜恤[元宵之風俗,故馬街的說唱藝人此時會被爭聘一空。此外,來自天津、山東、安徽、河北、湖北、四川、陜西及河南等全國各地的成百上千的民間藝人匯聚于此,以天為幕,以地為臺,說書亮藝,以曲會友。每年的馬街書會,藝人們于每年的正月初八就自費陸續(xù)來到馬街村,他們帶著自己的樂器,住在村里的一排簡易小平房里,雖然寒冷又沒有爐火,可他們都會全身心投入到緊張的自我排練中。
馬街書會,一日能看千臺戲,三天能聽萬卷書。豐富多彩的書曲此起彼伏,在春寒料峭的田野上,無論臺上臺下,無論男女老幼,說的、聽的、笑的、看的、吃的、跳的、拍的、拉的、唱的,那一張張生動而鮮活的面容和笑臉,伴隨著動人心魄的場面。喝上一碗熱乎乎香噴噴的羊肉湯,聽一曲高亢痛快淋漓的精彩河南墜子,看一看臺下癡迷虔誠的老少戲迷們,你能不為這草根藝人骨子里代代相傳的那種“活著就是要唱”,生命要在唱中延續(xù)執(zhí)著不屈的光芒而感動嗎!
這些民間藝人大多是農(nóng)民,一年365天,他們有364天是農(nóng)民,但在這一天,他們是民間藝人、是藝術(shù)家。近些年,在馬街書會的參會藝人當中,逐漸加入了許多熱愛民間曲藝的企業(yè)家、政要人員。在這里大家不分高低貴賤,同吃一鍋菜,同睡稻草床,同蓋一床被。
在熱鬧繁華的背后,馬街書會也面臨著民間藝人逐年減少的尷尬?!扒f不能讓馬街書會變成廟會。”馬街書會研究會會長、馬街書會曲藝團團長張滿堂道出了他的憂慮。張滿堂從2004年開始,一直致力于挽救、弘揚馬街書會。在他的努力下,馬街書會蓋起了一排小平房,雖然有些簡陋,但藝人們遠道而來,總算有了個臨時休息和吃飯的地方。
一把胡琴靠墻豎,一捆草墊墊身底。夜幕降臨,來參加馬街書會的藝人們就在這簡陋的不能再簡陋的環(huán)境中席地而臥。問他們?yōu)楹螚l件這么艱苦還要來馬街,“因為喜歡,很喜歡”。這么簡單而質(zhì)樸的回答,卻讓我徹底懂了在他們那顆善良而執(zhí)著的心中,馬街是怎樣的“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