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來含辛茹苦歷盡艱難才積攢起這些財富,要和這些錢說分手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喬治·皮博迪
喬治·皮博迪一手創(chuàng)辦了摩根財團,有人稱他是世界上最乏味的人之一:他除了賺錢以外,幾乎一無所長。他曾是典型的冷酷無情的銀行家,童年的貧困和創(chuàng)業(yè)過程目睹的金融危機,讓他成了臭名昭著的吝嗇鬼。晚年身體的病痛又促使他獻身于慈善事業(yè),他晚年的善行和早年的貪婪一樣沒有節(jié)制。
幼年貧困造就吝嗇鬼
皮博迪是個很健談的人,卻不怎么討人喜歡。他身高6英尺多,淡藍色的眼睛,深棕色頭發(fā),臉上布滿皺紋,球形下巴,蒜頭鼻子,絡腮胡,腫眼泡。在平凡的外表下,他卻是個孤獨的小氣鬼。
皮博迪出生在馬薩諸塞州丹弗斯市,只上過幾年學。在他只有十幾歲時,父親去世了,他在哥哥的店里干活兒,來養(yǎng)活自己的寡母和六個弟妹。早年生活的貧困給他留下了很深的烙印,和很多全憑刻苦努力擺脫貧困的人一樣,他很傲氣卻沒有安全感。后來,他在巴爾的摩和一個年長、有錢的合伙人做織物生意取得了成功,但昔日貧困的情景如影隨形一直影響著他。他總是和這個世界格格不入,點數(shù)著自己所受的傷害。他積聚財富,不停地工作,卻孤芳自賞。
他住在攝政街一家飯店配置了家具的房間里,除了偶爾外出釣釣魚,他幾乎把所有時間都留給了工作。在整整12年間,他從未連續(xù)休息過兩天,平均每天工作長達10個小時。他每年的儲蓄額高的令人難以置信,他年收入30萬美元,而每年最多只花3000美元,擁有巨額的財富卻罕見地吝嗇。
盡管他為家鄉(xiāng)丹弗斯市建造了一座會堂和一座圖書館,但他仍將大部分的錢儲存起來,以備應付下一次金融恐慌。1852年,他告訴一位朋友:“我有足夠的資本,但我經(jīng)歷了太多的金融恐慌,雖沒受多少損失,但卻看過太多巨額資金被席卷一空的場面。即使是我自己的錢,我也必須小心謹慎。”
他的合伙人朱尼厄斯·摩根講述的一個故事似乎佐證了皮博迪的摳門。一天早上,他發(fā)現(xiàn)皮博迪風濕病發(fā)作,身體十分虛弱。吝嗇的皮博迪連一輛專屬的馬車都沒有,總是坐公共馬車上班。摩根勸他:“皮博迪先生,您感冒不該再堅持在這里工作?!逼げ┑夏闷鹈弊雍陀陚悖饝丶倚菹?。20分鐘后,摩根發(fā)現(xiàn)他的合伙人皮博迪還站在雨里。他問皮博迪為什么還在這里。皮博迪回答:“我是要回家,可是只過去一輛兩便士的公車,我在等一便士的馬車?!比欢?,這位在雨里苦等便宜車的皮博迪,他的銀行賬戶上已激增至100萬英鎊。
皮博迪不僅僅是對自己摳門,他對身邊的人同樣吝嗇。他的助手托馬斯·珀曼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他的老板每天在辦公桌前吃午餐,用的是一個小皮飯盒,他總派勤雜人員幫他去買個蘋果。一個蘋果需要花1個半便士,皮博迪總給這個勤雜工兩個便士,盡管每次勤雜工都幻想老板能把剩下的半個便士送給他當小費,卻每次都希望落空。
在倫敦交易所后面的椅子上有一尊皮博迪的塑像。金融區(qū)曾經(jīng)為立這尊塑像募捐,雖然皮博迪在金融領域有著杰出的貢獻,但人們對這次捐贈卻幾乎沒什么熱情,結果認捐的錢連做座椅都不夠,最終皮博迪只好自己支付了這筆錢。
病痛反思慷慨捐贈
讓時間回到19世紀50年代初,皮博迪快60歲了,身患痛風和風濕病。病痛來襲時,他意識到自己不是不朽的。他觀察到生活中有些人熱心地幫助貧困人士,正如他一心想賺錢一樣專注。內戰(zhàn)期間,皮博迪從鐵公雞搖身變成了圣誕老人。
1857年以前,皮博迪就開始資助巴爾的摩一所皮博迪學院。1862年,他開始把15萬英鎊轉給一家信托基金,用于建造改善倫敦貧民的住宅工程。他還轉讓了哈得遜灣公司的5000股大宗股票,用來維持這些住宅區(qū)的經(jīng)費運轉。由于這一革命性的慷慨行動,他成了第一個榮獲倫敦榮譽市民的美國人。在倫敦市長官邸舉行的一次宴請中,他宣稱:“我要說今天的榮譽是對我50年商業(yè)生涯謹慎和憂慮的回報。”皮博迪的慷慨行為廣為人知,這使他很快每個月收到上千封求助信。
在皮博迪生命的最后階段,他施舍的范圍達到了驚人的程度:向耶魯大學捐贈一座歷史博物館,向哈佛大學捐贈了一座考古學和人類學博物館,并為南部被解放的黑人設立了一項教育基金。他還拿出密西西比和佛羅里達拖欠的一筆100萬美元的債券,給了這項教育基金,希望這兩個州有一天能償還這筆拖欠款,以增加基金的數(shù)額。他死后又遺贈給住宅工程一筆錢,使這個項目的總捐款達到55萬英鎊。
皮博迪成了名副其實的慈善家,贊美他的人在這個原先的小氣鬼身上看到了神圣的美德。維克多·雨果說:“這個世界上有充滿恨的人和充滿愛的人,皮博迪屬后者。正是在這種人的臉上,我們看到了上帝的笑容。”格拉德斯通說:“皮博迪教給人們如何用錢以及怎樣才不會做錢的奴隸?!本S多利亞女王曾想授予他一個男爵爵位或騎士地位,可晚年的皮博迪似乎對這些世俗的榮譽一點不感興趣,他謝絕了女王這番好意。于是女王從溫莎堡寫了一封短信,稱贊皮博迪對倫敦貧民所做的慷慨贈與。這一點,和皮博迪剛開始做慈善時的做法有很大不同。之前,他總是想著在他所捐贈的任何圖書館、基金和博物館放上自己的名字。
望遠鏡式的慈善家
從吝嗇鬼到慈善家,在這個“羽化成仙”的過程中,皮博迪未曾給過朱尼厄斯·摩根任何贈與。1864年,10年協(xié)議期滿,皮博迪退出公司。按他把摩根吸引到倫敦時許下的諾言,這個低級合伙人獲得使用他名字的權利,還可能得到他的資金。然而,皮博迪卻決定將他的名字和資金都一并撤出?;蛟S是因為他因慈善獲得的美譽使他想把自己的名字從金融業(yè)中抹去,放到慈善事業(yè)的神龕中供奉起來。根據(jù)摩根子孫后來的敘述,對摩根來說,“他一生中最失望的事情是當時皮博迪拒絕讓他繼續(xù)使用老公司的名字?!敝炷岫蛩共磺樵傅貙⒐局匦旅麨镴.S.摩根公司(直到1910年摩根建富建立)。皮博迪還迫使摩根以苛刻的條件買下了老寬街22號的辦公租賃權。小J.S.摩根寫道:“我爺爺過去總說皮博迪先生在租賃價格上對他過于苛刻?!碑斎?,朱尼厄斯·摩根得到了皮博迪分給他的巨額利潤,他在10年中掙了44.4萬多英鎊。
不僅僅是對待自己的合伙人和身邊朋友比較苛刻,就連他的情人和私生子他也一樣不留任何財產??偟恼f來,他從事的是狄更斯所謂的望遠鏡式的慈善——對抽象人性的厚愛夾雜著對他熟悉人的吝嗇。在整個維多利亞時代,除了他不承認的家人和他的雇員外,在其他任何地方,他都享有慷慨大方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