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紙質文物作為我國歷史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保存和傳承具有極大的歷史和現(xiàn)實意義,博物館作為保存紙質文物的重要單位,承擔著保存紙質文物的艱巨任務,如何結合現(xiàn)有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保存措施是先進博物館工作人員的首要課題,文章擬從筆者所在的博物館實際出發(fā),探討有效的保護紙質文物的建議,希望能夠為紙質文物保護的工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紙質文物;保護;建議
文物是我國歷史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可以從挖掘的文物中獲取眾多的歷史文化信息,因此現(xiàn)代對于歷史文物的保護就顯得尤為重要。由于我國的歷史文化悠久而繁榮,古人在漫長的歷史中積累了大量的書畫,古籍等珍貴的紙質文化遺產(chǎn),對于現(xiàn)代人來說,仍然具有十分寶貴的學習和研究意義,而博物館就是專門保管和保護歷史文物的重要場所,其對文物的保護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和長遠意義。如何結合當?shù)氐默F(xiàn)實條件和人文自然環(huán)境對紙質文物進行保護,就成了博物館的重要任務。文章將以筆者所在的金壇博物館為例,結合實際出發(fā),探討如何保護紙質文物,并給予一些保護性建議。
筆者所在的金壇博物館,開館于2005年,收藏了各類歷史文物約一萬余件。其中紙質類文物如書畫、圖書、地圖等紙質文物共計2900多件,各類字畫計1552件,在其中占據(jù)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博物館每年接待中外游客十萬余人,外界游客人數(shù)逐年增加,喜愛書畫、古籍的游客也日漸增多。博物館需要根據(jù)游客的喜好經(jīng)常更換陳列物品,但紙質文物的陳列成了一大難題。由于本博物館缺乏文物保護專業(yè)的高級人才,加上維護經(jīng)費有限,因此如何在實際工作中有效地保護此類紙質文物就成了博物館工作人員的首要課題。
一、紙質文物受損的成因和類型
由于紙是古人從竹子、木材等各類自然材料中提取纖維類物質進行加工生產(chǎn)出來的材料,因此在漫長的歷史時間積累之后,紙類文物極易因各類外界環(huán)境因素受到各種類型以及不同程度的損壞。其損壞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類:首先是蟲類的損壞,該類損壞是紙質文物中最為常見的損害,由于古代紙張的制作材料就是常見的自然材料,因此富含一些蛋白質和膠質、木質纖維等物質,許多喜好蛀蝕木頭和食用蛋白的蟲類動物便容易啃咬此類紙物,時間久遠后還會形成胚胎、細胞等后期生物對紙物本身和顏色上進行進一步的損害;其次是霉菌的侵蝕,由于紙質材料富含纖維,因此蟲類后期產(chǎn)生的生物會在紙張上進行發(fā)酵和生長,漫長的時間過后,該生物會使紙張本身的顏色改變并老化,同時紙張本身的纖維會得到侵蝕,紙張自身的強度也會下降,其材料成為了微生物食物的來源;再次是外界自然環(huán)境的損害,這類損害主要表現(xiàn)為濕度和溫度的損害。
二、保護紙質文物的若干建議
以本博物館的實際條件來說,基本的紙質文物保護措施十分有限,除了放一些防霉防蟲蛀的樟腦丸外加塑料套袋進行單個密封保存之外,別無他法,雖然同時還配有空調和除濕機,但是由于經(jīng)費等方面的考慮,該類機器并不能保證365天每天24小時運轉,因此如何利用現(xiàn)有的條件更好地保護館內紙質文物就成了當前一大嚴峻的課題!
1.溫度與濕度的控制。嚴格地說,博物館的紙質文物保存主要靠自動恒溫和恒濕的設備長期運轉進行保存,但是受制于成本和條件的需要,縣級市的博物館不太可能長時間的運用,那此類博物館可以采用人工方法進行溫度調節(jié),冬天季里,可以在室內利用小型火爐或者取暖器等簡單設備來使室內溫度維持在相對室外較高的水平上;夏季,可以從外界調取冰塊放置于室內進行一定程度的降溫,使室內溫度盡可能低于室外環(huán)境。同時還需要定期注意檢查門窗和墻壁排水設施的正常使用狀態(tài),避免長期損壞造成環(huán)境惡化。一般來說溫度在十幾攝氏度,濕度在50-64%之間就可以滿足紙質文物的基本保存需求。
2.蟲害的防治。最根本的防治蟲害應在于館內工作人員對于環(huán)境的保護和控制,減少蟲類生物進入館內,應對門窗等木設施嚴格檢查,做好密封盒防水,關閉嚴實,通風和通水的裝置應該布置一定的保護網(wǎng),最好使用金屬材料以避免不能長期使用,博物館周圍的樹木應避免鳥類的棲息和繁殖。
3.光學損害的控制。紙質文物也容易受到光照的損害,尤其是紫外線的照射會造成紙張的氧化和老化,因此在博物館對紙質文物的保存和展示中應當避免使用紫外光源,室內的電光應杜絕紫外光成分的照明,玻璃的選取應當使用磨砂玻璃或者帶有茶色的玻璃,以便過濾一些有害的光成分,有條件的還可以貼上吸收紫外光的材料。
三、總結
總的來說,紙質文物是我國博物館館藏文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館內工作人員結合實際條件和自然環(huán)境以及人文環(huán)境的需求進行保護和修復,受限于經(jīng)費的博物館也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采用多樣化的人工方法進行保存的優(yōu)化處理,只要博物館全體工作人員群策群力,就一定能夠將我國豐富的紙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能夠感受到中國歷史文化的氣息和內涵,讓更多時代的人能感受到歷史的文化精髓。
參考文獻:
[1]陳莉.關于紙質文物保存方法探析[J].哈爾濱: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8).
[2]楊春燕.淺談紙質文物的保護[J].哈爾濱:學理論,2010(10).
(作者單位:金壇市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