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神兼?zhèn)涫菍εR摹國畫或書法的藝術要求。形,指外在的表象;神,為內在的精神。向名師學習,也應像學習國畫、臨摹書法那樣,做到形神兼?zhèn)洹?/p>
形神兼?zhèn)?,應該以形為先。關于形與神的關系,我國古代哲學家多有論述。南北朝時期的哲學家范縝的“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道出了以形為先的思想。
形,即怎樣做。作為青年教師,首先要知其然。比如學習名師的課堂教學,我們首先要充分了解名師的課是怎樣上的,然后再模仿著去做。模仿名師,不能貪多,不能過雜,應該選擇與自己風格相近而且有條件進行學習交流的名師。
我登上講臺的第三年,便有幸成為縣教研室語文學科的重點培養(yǎng)對象。當時的語文教研員杜希榮老師根據(jù)我的特點,指導我以學習程翔老師的教學風格為主,還盡可能地為我創(chuàng)造條件,到外地觀摩程老師的課堂,聆聽程老師的講座。有一次,縣里專門把程老師請到縣城,用一天的時間為全縣語文教師上了三節(jié)公開課,并做了一場精彩的報告。他渾厚的嗓音、優(yōu)美的語言、火熱的激情以及豐富的知識內涵,凸顯了其深厚的“硬功”和“內功”,讓我大受裨益。對于聽過的課,我也能模仿得像模像樣。有一次參加市里的講課比賽,我還被一位市直中學的校長“相中”,要把我調到他的學校去。
但在受到鼓舞的同時,我也心存許多困惑:對于一篇課文,我僅是“知其然”了,卻不知其“所以然”。怎樣備課,才能使我的課堂變得如程老師的課堂般厚重呢?
我向教研員杜老師請教,杜老師對我說:“你知道畫家齊白石老人的‘弟子規(guī)’嗎?齊白石成名之后,對他的弟子們說了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話,那就是‘學我者生,仿我者死’。模仿名師要做到形神兼?zhèn)?,以神為貴。你需要走的路還很長?!?/p>
杜老師的話深深啟發(fā)了我。我開始購買關于程翔老師的書籍,潛心研究有關程老師的各種資料,還專程到他當時任教的學校去了一趟,帶著各種疑惑,當面向他請教。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不懈努力,我終于找出了程老師讓課堂變得厚重的秘訣,那就是備每一篇課文,都要占有大量資料,擇其精華,為我所用。我將程翔老師的這種讀書方法命名為“指向性閱讀”,并將研究成果撰寫成論文,發(fā)表在教育雜志上。
向名師學習,我選準了對象,悟到了方法,而且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永遠不會忘記杜希榮老師的話,我需要走的路還很長,我僅是觸摸到了名師的“神”,還不具備自己的“神”啊。
形似僅能小至,神備方可大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