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北宋進士,官至翰林學(xué)士,著有《夢溪筆談》《蘇沈良方》等書。
據(jù)《夢溪筆談》載:“(括)苦腰重,久坐不能行,有一將佐日,此乃病齒數(shù)年,用苦參揩齒,其氣味入齒傷腎所致也。后有太常少卿昭亮亦用苦參揩齒,歲久亦病腰,自后悉不用之,腰疾皆愈?!笨鄥⑿晕犊嗪?,常用之可損陽傷腎,故可招致腰痛。
苦參為豆科植物苦參的根。中醫(yī)認為,其功似黃連,既能清熱,又能燥濕,為治濕熱內(nèi)蘊常用藥,且本品有祛風(fēng)殺蟲、解毒止癢之功,尤為皮膚瘙癢、瘡癬患者所常用。本品性味苦寒,內(nèi)服不宜久服,以免苦寒傷胃損陽。現(xiàn)介紹幾則外治方,供選用。
1.苦參膏:將苦參擇凈,研細,與凡士林適量調(diào)勻成膏備用。每次適量,外涂患處,每日1次,連續(xù)5~7天??伸顫駳⑾x止癢。適用陰囊濕疹、皮膚瘙癢、外陰瘙癢等。
2.紫白苦參油:紫草30克,白鮮皮20克,苦參15克。將諸藥擇凈,共研細末,加入麻油內(nèi),浸泡7日后過濾取汁備用。使用時局部常規(guī)清洗后,取藥液外搽患處,每日兩三次,連續(xù)5MO天。可清熱解毒,祛風(fēng)除濕。適用于外陰瘙癢。
3.虎參軟膏:虎杖、苦參各等量。將二藥擇凈,研細,加基質(zhì)適量制為軟膏即成。外用,涂敷患處,2日1次??蓻鲅舛尽⒒鱿[。用于輕度小面積水火燙傷的輔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