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是保證作物豐產穩(wěn)產的重要農業(yè)投入品,但同時又是一把雙刃劍,它的大量使用又會造成農藥殘留、環(huán)境污染等問題。許多業(yè)內專家表示,要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關鍵是要趨利避害,加強農藥的科學合理使用。
中國農業(yè)大學教授高希武表示,我國每年農作物化學防治面積達到4億多公頃次,化學防治的貢獻率達到90%以上,目前化學防治仍是最有效、最經濟的方法,尤其是遇到突發(fā)性災害時,尚無任何防治方法能替代化學農藥防治。他指出:“目前我國農藥使用存在幾個突出的問題:品種選擇不當,不合理選藥現象非常普遍,例如用吡蟲啉防治鱗翅目害蟲;施藥時期和劑量掌握不準,田間配藥‘粗放’,多數是憑感覺;田間多種農藥混用不合理,不僅達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反而適得其反,使抗藥性問題更加突出?!?/p>
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研究員曹坳程也指出,與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使用的農藥品種相差不大,但農藥的使用人員有很大差異,國外由專業(yè)和持執(zhí)照的人員使用,而我國則由農民使用。農民普遍缺乏對病蟲害的診斷知識,也無完善的社會化服務機構,因此主要由經銷商推薦使用農藥,用藥時間不當、用量過高、沒考慮安全間隔期等不合理用藥的問題比較突出?!昂芏噢r民不能準確地確診病蟲害,只能將多種農藥混合在一起,認為總有一種藥劑管用。當防效不理想時,農民往往增加用藥量和用藥次數,導致有害生物抗藥性的產生。并且噴藥手段也比較落后,很多地區(qū)農民使用的施藥機具仍然是幾十年前的老式傳統(tǒng)噴霧器,進行大水量粗霧噴灑,這種施藥方法幾乎有70%的農藥散落到環(huán)境中。”
針對我國目前農藥使用的現狀,專家建議,要從多方面入手,加快推進農藥的合理使用。
“一家一戶打藥是導致不合理用藥的根源之一。大力推進各類專業(yè)化防治組織的發(fā)展,扶持這些組織做大做強,是解決一家一戶‘亂打藥’的重要措施?!备呦N浔硎?,“建議政府列出專項經費扶持各類專業(yè)化防治組織,同時加強安全用藥宣傳培訓工作,重點培訓科技大戶、經銷商、專業(yè)化防治機防隊隊員及園藝作物標準園的技術骨干。此外,要抓好環(huán)境友好的新農藥試驗示范和推廣工作?!?/p>
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研究員袁會珠表示,隨著勞動力成本提高,現代農業(yè)急需發(fā)展省力化、高工效的農藥使用技術。依據霧滴最佳粒徑理論和霧滴“殺傷半徑”理論,我國需要研發(fā)推廣細霧噴霧技術體系,并根據不同類型農藥的“霧滴殺傷半徑”,研究制定各自噴霧時合理的“霧滴沉積密度”,這樣可以顯著提高對有害生物的命中率,并能顯著減少施藥量。
曹坳程還建議,應著力建立社會化服務體系,對農藥從業(yè)人員實施資質認證制度,鼓勵農技人員開辦植物醫(yī)院等多種形式的社會化服務,建立標準化的服務程序和收費標準,為農民診斷病蟲害,或直接到田間為農戶服務。同時加強病蟲害的監(jiān)測,根據不同農藥的特性,提出農藥的關鍵使用時期,可大幅度降低農藥使用量,避免農藥浪費。
曹坳程說:“長期使用單一農藥品種容易導致有害生物的抗藥性,因此,要指導農民合理輪用不同農藥品種,有效延緩抗藥性的產生,延長農藥的使用壽命和有效性。”
(《農民日報》記者 王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