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理財是每個人都必須要做的,而投資則是在理好財?shù)幕A有閑置資金上再做的
很多人都知道一句話“你不理財,財不理你”。事實上,即使你去理財,財也未必會理你,如果你盲目投資理財,最后很多人的結果是不但不能讓財富增值,反而損失本金。
很多人整天想理財投資,但卻沒投資理財?shù)暮x。投資和理財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主題。投資就是投資,理財就是理財,兩者不可混淆。
簡單來說,投資是投資者投入一定數(shù)額的資金而期望在未來獲得回報收益,是把貨幣轉化為資本的過程。投資是風險和收益并存的。而理財就是理好自己的個人財務收支分配安排。是指我們個人一生的現(xiàn)金流量管理與風險管理,不是為解決燃眉之急的金錢問題。
理財是每個人都必須要做的,而投資則是在理好財?shù)幕A有閑置資金上再做的。你如果不先理財,你就不可能有機會有資金去做投資。弄清楚了投資和理財?shù)年P系后,我們再來一一分析,一個普通的工薪階層該如何處理好投資和理財?shù)年P系,避免走入投資理財?shù)乃姥ê驼`區(qū)。
誤區(qū)一:投資理財變成“投機虧財”
很多老百姓一提到投資理財,就認為是去賺錢。于是變得急功近利,變得貪婪恐懼,甚至抱著賭一把的心態(tài),“墮落”成了一個投機的“賭徒”,不冷靜分析思考,就被一些表面的高額回報廣告所誘惑,踏入陷阱,被人騙,結果到最后錢沒賺到,還虧損不少,搞得心力交瘁。有的甚至弄得生活都沒著落。陷入困境。更有甚者,甚至冒著非法的風險去放“高利貸”。
誤區(qū)二:投資理財變成“投機炒股”
很多老百姓還沒有安排好自己的生活開支,就把僅有的一點資金投入股市,期望在股市賺多少多少,更有甚者,用借來的錢,親戚朋友的錢,挪用單位的公款來炒股,希望在股市能撈一把,以為自己聰明到能戰(zhàn)勝市場,能靠股市致富,而且還覺得自己是在投資。結果最后虧得很慘。
誤區(qū)三: 把“定投基金”當成投資理財
這是非常不可取的行為。筆者看到有的老百姓把每月的工資被人忽悠到去做基金定投。筆者認為這是最典型的對自己不負責任的 “投資理財” 懶人行為?;鸬谋举|是基金公司拿你的錢去賺錢,拿你的錢ZLm42n+/aHd5pZvLm5c95A==去投資,去炒股炒房,他們賺了就給你分一點,虧了你自己扛著。
誤區(qū)四:投資理財變成“買房保值”
這幾年房價大漲,很多老百姓紛紛加入了炒房大軍,即使不炒房的也害怕手中的錢貶值而把資金去換成了房子,美其名曰為投資保值。有的老百姓甚至把所有的一點錢都壓在了房子上,甚至不怕背負高額銀行貸款和每月支付利息。
誤區(qū)五:投資理財變成“買黃金保值”
很多人以為買黃金能抵抗通貨膨脹。其實,這是一個誤區(qū)。從1990年到2010年二十年間,金價共上漲271%,年均6.77%而已。如果再把時間拉長到三十年,投資黃金的年化回報僅為3.33%,與長期的通脹率無大異。也許你聽到很多人說黃金的價格會飛漲到多高,但必須注意,黃金從來不是用來對抗通貨膨脹的,而是用來對抗貶值的、失去信用的貨幣的。黃金最大的問題是它不能產生利息。當通貨膨脹到了下半場的時候,政府開始加息,不能生息的黃金吸引力會下降,價格就會下降。
誤區(qū)六:按教科書理論投資理財
這幾年各類投資理財書刊汗牛充棟,但真正有價值的、有實用操作且簡單可行的方法幾乎沒有。經(jīng)常有網(wǎng)友要鄒濤推薦什么書之類的,生活中確實也有很多老百姓喜歡買一些投資理財?shù)臅鴣砜矗詾榭梢詮闹姓业酵顿Y理財?shù)拿卦E,其實這是最不靠譜的。筆者發(fā)現(xiàn),我國目前還沒有一科真正有價值的專業(yè)的投資理財學科,可以讓每一個老百姓學到投資理財知識的。倒是讓這些專家學者的書賣了一個好價錢。道理很簡單:這個世界不可能有通用的投資理財書籍,每個人的實際情況不一樣,照本宣科會害死人,反而走進一個誤區(qū)。更現(xiàn)實的是:如果每個人都這樣做,那方法也就不靈了呵。
誤區(qū)七:迷信專家學者
這幾年隨著網(wǎng)絡和媒體的發(fā)展,很多普通老百姓開始越來越關注經(jīng)濟,關注投資理財。于是,各類形形色色的專家學者開始粉墨登場,有的出場費到了幾萬10萬一次,發(fā)表了各種各樣的言論。但聽的老百姓依然是云里霧里,沒有實際操作幫助。筆者發(fā)現(xiàn)很多所謂的專家學者只是象牙塔里的理論人士,可能理論上能說得頭頭是道,但卻沒有任何實際操作經(jīng)驗,其作用可能還不如一個在市場第一線有經(jīng)驗教訓的業(yè)務員有價值。原理很簡單:真正投資理財賺錢的人是沒時間整天講課出書的。
誤區(qū)八:聽免費的投資理財講座
這幾年,很多老百姓有了投資理財意識后,經(jīng)常去參加各種各樣的講座,一些企業(yè)、機構也紛紛做起了這類生意,搞一些投資講座,理財講座等等,但這樣的免費講座到最后,常常變成了變相的產品發(fā)布會,無形的產品推銷會,一些聽講座的百姓迷迷糊糊就購買了他們的產品,被他們發(fā)展成了會員。(來源:銀率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