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
1.下列圖形中,是軸對稱圖形的有( )
A.1個 B.3個 C.4個 D.6個
2.如圖1,小明把一塊三角形的玻璃不小心打碎成了三塊,現(xiàn)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塊完全一樣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辦法是帶( )去
A.① B.② C.③ D.①和②
3.下列函數(shù)中,y是x的正比例函數(shù)的是( )
A.y=2x+1 B.y=■ C.y=3x2 D.y=■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有理數(shù)都是有限小數(shù)
B.無理數(shù)都是無限小數(shù)
C.無理數(shù)不可以用數(shù)軸上的點表示
D.一個實數(shù)不是正數(shù)就是負數(shù)
5.下面是小馬虎同學(xué)在一次數(shù)學(xué)測驗中的計算摘錄,其中正確的個數(shù)有( )
①x2·x3=2x3; ②(a3)2=a5; ③(ab3)2=ab6;
④3x2·(-2x3)=-6x5; ⑤(-a)3÷(-a)=-a2。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6.如圖2,在△ABC中,MN是AC邊的垂直平分線,若AB=AC=6厘米,BC=4厘米,則△BCM的周長為( )厘米
A.6 B.8
C.10 D.12
7.如圖3,是一次函數(shù)y=kx+b(k≠0)的圖像,則不等式y(tǒng)=kx+b≥0的解集在數(shù)軸上可以表示為( )
二、填空題
8.點A(2,3)關(guān)于x軸的對稱點的坐標是_____________。
9.如果a2=16,■=3,且ab<0,則a+b=_______。
10.一次函數(shù)y=-3x+2的圖像一定不經(jīng)過第_______象限。
11.如圖4,小明和小麗兩位同學(xué)在玩蹺蹺板,蹺蹺板的長度AB為3米,當(dāng)小麗坐的一端落到地面時,蹺蹺板與地面的夾角剛好為30°,則這時小明離地面的高度AC為________米。
12.已知:xm=2,xn=3,則x3m+2n=__________。
13.分解因式:3ax2-12ay2=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如圖5,在△ABC中,∠C=90°,BD平分∠ABC,AB=7,CD=2,則△ABD的面積是_________。
三、解答題
15.計算:-22+■+■+■-2。
16.先化簡再求值:[(x-3y)2-(x+3y)(x-3y)]÷(-3y),其中x=-3,y=1。
17.小白在進行兩個多項式的乘法運算時,不小心把乘以■錯抄成乘以■,結(jié)果得到(3x2-5xy),則第一個多項式是多少?正確的結(jié)果又該是多少?
18.如圖6,A、B、C、D在同一條直線上,AC=BD,AE=DF,BE=CF。
求證:AE∥DF。
19.如圖7,在△ABE中,AB=AD=DE,∠BAD=52°,AC是△ABD的中線,求∠CAE為多少度?
20.如圖8,兩根旗桿AC、BD相距10米,旗桿AC高3米,且AC⊥AB,BD⊥AB,小明從B點出發(fā)向A點走去,當(dāng)他走到點M時,發(fā)現(xiàn)自己剛好走了3米,此時他仰望旗桿的頂點C、D,又發(fā)現(xiàn)兩條視線CM=DM。(1)求旗桿BD的高為多少米?(2)兩條視線CM、DM有怎樣的位置關(guān)系?請說明理由。
21.如圖9,大拇指與小拇指盡量張開時,兩指尖的距離稱為指距。某項研究表明,一般情況下人的身高k(cm)是指距d(cm)的一次函數(shù)。下表是測得的指距與身高的一組數(shù)據(jù):
(1)請求出k(cm)與d(cm)之間的函數(shù)關(guān)系式。
(2)小明的身高是166 cm,請估計他的指距應(yīng)該是多少。
22.已知:點A(2,a)在一次函數(shù)y=2x+3的圖像上,另有一直線也經(jīng)過A點,且該直線與y軸交點的縱坐標是5。
(1)求這條直線的解析式。
(2)求以上兩條直線與x軸所圍成的三角形面積。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A2.C 3.D 4.B 5.A 6.C 7.D
二、填空題
8.(2,-3) 9.5 10.三 11.1.5
12.72 13.3a(x+2y)(x-2y) 14.7
三、解答題
16.解:[(x-3y)2-(x+3y)(x-3y)]÷(-3y)
=[x2-6xy+9y2-(x2-9y2)]÷(-3y)
=(-6xy+18y2)÷(-3y)
=2x-6y
=2×(-3)-6×1
=-12。
17.解:(1)(3x2-5xy)÷■=6x-10y。
(2)(6x-10y)×■(x+y)
=3x2+3xy-5xy-5y2
=3x2-2xy-5y2。
18.解:因為AC=BD(已知),
所以AC-BC=BD-BC(等式的性質(zhì))。
即AB=CD。
在△ABE和△DCF中,
AB=CD(已證)AE=DF(已知)BE=CF(已知)
所以△ABE≌△DCF(SSS)。
所以∠A=∠D(全等三角形對應(yīng)角相等)。
所以AE∥DF(內(nèi)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19.解:因為AB=AD,
所以∠B=∠ADB(等邊對等角)。
因為∠BAD=52°,
所以∠B=∠ADB=64°(三角形的內(nèi)角和為180°)。
因為AC是△ABD的中線,
所以AC平分∠BAD(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
所以∠CAD=■∠BAD=26°。
因為AD=DE,
所以∠DAE=∠E(等邊對等角)。
因為∠ADB=∠DAE+∠E=64°(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nèi)角和),
所以∠DAE=32°。
所以∠CAE=∠DAE+∠CAD=58°。
20.解:(1)因為AC⊥AB,BD⊥AB,
所以∠A=∠B=90°(垂直的定義)。
在Rt△ACM和Rt△BMD中,
CM=DM(已知)AC=BM(已知)
所以Rt△ACM≌Rt△BMD(HL)。
因為AM=AB-BM=7,
所以BD=AM=7。
(2)CM⊥DM。
理由:因為Rt△ACM≌Rt△BMD,
所以∠C=∠BMD。
因為∠C+∠AMC=90°,
所以∠BMD+∠AMC=90°(等量代換)。
所以∠CMD=90°(平角的定義)。
所以CM⊥DM。
21.解:(1)設(shè)h=kd+b,
把(20,162)、(21,170)的對應(yīng)值代入上式得:
20k+b=162,21k+b=170。
解得k=8,b=2。
所以h=8d+2。
(2)把h=166代入h=8d+2
得到d=20.5。
答:小明的指距大概是20.5厘米。
22.解:(1)把A(2,a)代入y=2x+3得到:a=7。
設(shè)直線的解析式為y=kx+5,
把A(2,7)代入上式得到:k=1
所以直線的解析式為:y=x+5。
(2)由2x+3=0得x=-■。
由x+5=0得x=-5,
所以三角形的面積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