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是人類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很多人從圖書中獲取了有效的信息并受益匪淺。但是內容質量不高的圖書,會給讀者傳遞錯誤或有偏差的信息,同時會負面影響讀者的閱讀興趣。因此,圖書的質量尤為重要,特別是編校質量。如何保障圖書編校質量,涉及多個方面,需要共同的責任心,任何一方思想松懈,意識不強,質量就難以保障。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對于圖書編校質量有著深入的思考,認為應從下列幾個方面抓起。
第一,尋求合適的作者。這是至關重要的。作者的水平直接決定了書稿的質量,有經驗、學術水平較高的作者,對出版要求理解透徹,書稿質量較高;而新作者,對出版行業(yè)比較陌生,需要編輯加以指導,否則質量難以保證。一個出版社需要大批富有經驗的老作者,同時也需要培養(yǎng)年輕的作者隊伍,形成作者梯隊。編寫圖書經驗很重要,有經驗的作者了解很多信息,如出版法規(guī)、學科信息等。例如,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一本國外文學類圖書,由于作者比較年輕,對國家出版要求和規(guī)定知之甚少,其作品中就存在一些不宜出版的內容,后經協(xié)商和溝通,作者同意刪除相關的內容。此外,多作者合作,主編很重要,他需要列大綱、編寫樣章、監(jiān)控進度、最后通稿等多項工作。責任心不強的主編會找自己的碩士生或博士生編寫,他們完全沒有編寫經驗,存在圖書質量太差,體例不統(tǒng)一,翻譯語句不通,概念表述不清等問題,尤其是在翻譯圖書中此類情況較多。因此,物色有責任心、懂出版、有教學經驗、有思想的主編是圖書出版的首要關鍵。年輕作者,可以請他們先寫出樣張,沒問題后,再進行全書編寫工作。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的“研究生英語創(chuàng)新教育系列教材”就是這樣的范例。我們聘請有多年教材編寫和組織經驗的陜西省研究生英語教學研究會會長白靖宇教授擔任教材主編,組織教學一線教師編寫教材,由主編擬定編寫大綱,各位參編人員按要求編寫樣張,樣張審定通過后方可進行正式編寫。教材編寫完成后,由主編親自通稿,保證教材體系和質量。
第二,把握好初稿質量。對于作者交來的書稿,最好不要先行編輯,這時可以先聘請學術專家、退休老編輯從學術和出版角度進行宏觀把握,同時查閱作者的編寫質量。尤其是教材、學術專著、工具書等,更需要前期把關,因為編輯不可能是行業(yè)的專家,不可能做較深入的研究,只能略知一二,當然個別專家型的編輯除外。面對這些細節(jié),出版社可以成立審讀室,長期聘請一些高校退休教師和退休高級職稱編輯進行書稿前期把關。雖然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沒有成立專門的機構,但是一直堅持請專家審稿,確實對提高書稿質量,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一些不適合出版的書稿采取退稿;一些完善后銷量很好,受到作者和讀者的好評。當然,也可使用一些專業(yè)軟件處理基本常識性的錯誤,如英語圖書,可用Word里“拼寫和語法”來查錯,中文圖書則可通過黑馬校對軟件來先行查錯。
第三,堅持三審三校一通讀制度。堅持三審三校一通讀制度,可以對書稿質量進行層層把關,從而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在這里不得不說的是,一二三審、通讀的人員應當有一定的技術職稱和工作年限,而且工作經驗非常重要。一些編輯存在一種誤區(qū),審稿不就是改改錯別字和標點符號嗎?審稿不僅僅是改錯別字和標點符號,更應是對圖書的體例、規(guī)范、整體敘述等進一步完善。一些出版單位質量意識差,沒有嚴格的三審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尤其是合作圖書);新編輯未經過崗前培訓,就直接編輯書稿,經常二三連審或讓沒有出版經驗的教師和年輕編輯審稿,沒有在出版方面進行嚴格把關,這樣會給圖書內容質量埋下很大的隱患。近年來出版行業(yè)由于把關不嚴,圖書銷毀、出版社停業(yè)整頓的先例已經屢見不鮮。有的出版社的合作圖書較多,為了贏得經濟利益,放棄了出版單位的三審制度和通讀,完全由合作單位處理,這樣容易出現政治或違反出版管理規(guī)定的問題,圖書編輯校對質量差,讀者反映極其不好。近年來,一些出版單位出現圖書問題,就是因為疏忽了把關工作。
第四,成立質檢室,控制印前質量。由專人全面負責檢查圖書內容質量,尤其是封面、書脊、扉頁、版權頁、目錄、前言、書眉、大標題、參考書目等主要的部分。適當給予審讀人員一定的權限,只對書稿負責,直接歸社領導管理。書稿抽查質量不合格者,退責任編輯修改;修改后仍不合格者,圖書不予出版,責任編輯暫時不安排發(fā)稿權;質量抽查優(yōu)秀者,全社通報表揚,并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
第五,內容不斷的修訂和完善。一種圖書想要常銷,就需要不斷地修訂和完善,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就是成功的典范,經過幾代人數次的修訂和完善,才成為精品和常銷圖書。因此,圖書初版出版后,作者和編輯要仔細通讀,根據行業(yè)發(fā)展和市場需求,同時結合讀者反饋意見,不斷完善,力爭成為精品。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的《大學物理》教材,經過三版的不斷修訂、完善,現已成為精品教材,被遴選為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被評為“2011年陜西普通高等學校優(yōu)秀教材一等獎”。目前,這部教材備受大學教師的歡迎,被許多高校選用。
第六,強化編輯質量意識,加強日常學習和培訓。首先出版社領導重視圖書編校質量,要在編輯中灌輸質量意識,不斷強化學習,時刻不忘質量關。這可以從多方面抓起,定期進行單位內部業(yè)務學習,組織參加學術會議和行業(yè)培訓,購買有關資料和工具書等。對于新編輯,組織崗前培訓,做好“傳、幫、帶”工作,老編輯帶新編輯,使其快速成長起來。建立公開透明的獎懲制度,好的要獎勵,差的要有相應的處罰措施。加強編輯、校對人員隊伍建設,形成人才梯隊,人力資源部門在此過程中應起到牽頭作用。
第七,加強相關人員的“責任”意識。編輯、校對、印制、美編、版式設計都應有責任意識。編輯和校對工作盡量由專職人員完成,因為他們懂得出版法規(guī)和出版流程。若由研究生或教師完成以上工作,則應由出版社內專職人員進行復核或質量抽查。只有加強每個崗位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才能團結起來,讓轉企改制后的出版社能有更大的發(fā)展。
總之,圖書編校質量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多個人、多環(huán)節(jié)來共同把握,當然有不同的分工和側重點,但是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提高圖書編校質量。
(作者單位: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