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部門里,能寫稿的人是稀缺人才,“有思考,邏輯清晰,愛琢磨,是對寫稿者的高要求?!?/p>
十八大后,數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不同場合,不約而同要求官員“不準念稿子”。這正在形成一種改變官場文風的指向標。
但有些時候,官員講話要語氣堅定而不容辯駁,提出意見要合乎政治紀律。尤其是在紀檢、組織、人事等敏感會議上,以及作黨政工作報告時,基本上要照稿念,不作發(fā)揮。這些講話稿都是有明確規(guī)定,不允許輕易變更的。撰寫這樣的講稿,需要特殊的“技藝”。
誰給領導寫講話稿?
依照一般人的想象,寫講話稿肯定是秘書干的活兒,但事實并非一定如此。
在國務院部委層面,領導的講話稿主要由研究室承擔。一位中央部委官員說,他所在部委辦公廳的主要職責是“辦文、辦會、辦事”,不負責起草講話稿。
省市的情況則不同?!笆屑夘I導的講話稿,都是辦公室負責起草,專業(yè)性的會議如果要請領導講話,都是底下的部門先寫,我們負責把關和修改?!痹谏綎|省中部某市長辦公室工作的陳新說:“如果涉及綜合性會議,比如經濟工作會議、季度分析會等,則是各部門提供素材,辦公室直接起草?!?/p>
從各地級市的機構設置看,市長往往單獨配備一個寫作班子,里面包括一位副秘書長(或者辦公室副主任)、一位秘書,以及專門的“寫稿團隊”。副市長也有自己的寫稿班子,“但人數要比市長少得多”。
陳新所在的市長班子,有五六個成員。市政府辦公室下設服務不同領導的科室,從市長往下排號為一科、二科、三科等,“省里的配置類似,只是人數多一些,而縣里人數則少一些”。
對于更基層的鄉(xiāng)鎮(zhèn)領導來說,講話稿基本上要靠自己。
當然,高層領導自己寫稿正在成為一種風向。一位商務部人士介紹,任商務部長時陳德銘有時就自己動筆。
據他所知,2012年3月18日,陳德銘出席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fā)展高層論壇2012”年會時,沒有用起草好的稿件,夜里根據自己的思考,寫了幾頁紙,帶到會上做演講。
“領導親自動筆寫稿的情況雖然不多,但一些重大場合或自己有明確想法需要表達時,可能就會自己動手?!边@位商務部人士說。
必須達到“有我無我”之境
曾在無錫市委工作過的沈國慶,給幾任無錫市領導寫過講話稿。他說,“領導只告訴你要講什么,至于怎么講,都是你思考的過程。”
有一回,時任無錫市委書記要沈國慶寫一個關于土地改革的稿子?!八f你看看美國怎么改革的,以色列又是怎么搞的?!鄙驀鴳c完全沒概念,“從書記那出來后渾身都是汗,后背冰涼冰涼的”。他馬上到圖書館借書看,有關文章全翻了一遍。后來他寫成的講話稿里沒有一句提到美國。“其實領導就是在教你一個思想方法,讓你打開視野,你就知道怎么寫了。”他說。
在領導身邊“打工”,壓力自然不小。平時,沈國慶靠閱讀《人民日報》《求是》和《新華文摘》熟悉上層精神,“要反復讀,讀多了機關的文風就來了”。他還會仔細研究中央每次全會的講話,真正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個普遍的共識是,在一個部門里,能寫稿的人是稀缺人才。在一位中央部委官員眼里,“有思考,邏輯清晰,愛琢磨,是對寫稿者的高要求。低要求是語句通順,遣詞造句沒問題。”
為了達到領導的要求,寫稿人必須要經常觀察領導作風。曾在國資委寫過兩年稿的高輝說,“辦公室主任要比領導更了解領導,就像‘元芳’一樣?!?/p>
“必須達到一種‘有我無我’的境界”。依照沈國慶的理解,“有我”是說必須有強烈的責任心,想從哪里隨便抄幾句話那不行;“無我”是別把自己帶進去,要假設自己是個領導,又要站在更高角度看問題。
從基層干起的領導更難過關
不同領導的行事風格不同,講話稿的寫法也千差萬別。
有一位領導是搞音樂出身的,他在一次講話稿中寫的是:不能再讓那些有潛力的企業(yè)只是“羞答答的玫瑰靜悄悄地開”,要更多地唱響企業(yè)發(fā)展的“紅梅贊”、“牡丹之歌”;有從軍經歷的領導,則會體現自己對軍事詞匯的熟悉和偏好,對戰(zhàn)爭類詞匯使用頻繁:要打攻堅戰(zhàn)、持久戰(zhàn)、反擊戰(zhàn),面對困難要一鼓作氣、執(zhí)行命令要破釜沉舟等等。
很多從基層干起來、有實戰(zhàn)經驗的領導,除非揣摩到位,否則單純拿一些官場“八股文”來交差,過不了關。
有一位從基層起步的領導,在一次關于轉變作風的講話中說“干工作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做木匠,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能做瓦匠,總是和稀泥;不要做鐵匠,你一下我一下”,一時被當地官員文秘傳為金句。
一位中央部委官員說,為什么那么多人喜歡看《毛選》《鄧選》,因為他們是在“說話”?!爸v話其實不怕重復,要生動形象,有抱負,充滿幽默感?!?/p>
這對于秘書們來說是一種目標。講話稿中如果一味用“一要高度重視、二要形成合力、三要建立機制”實在沒有什么吸引力。
有一名研究室主任,專門起草書記講話,為達到偏愛詩句的領導要求,他熟練背誦毛主席詩詞和唐詩三百首;另外,《學哲學用哲學》買了3本,有2本已經翻爛了。
一些官員為了讓秘書們“少走彎路”,會把自己的一些想法、靈感有意無意滲透給隨從,有心的工作人員在“整理、提煉、歸納、總結”后,就會化成“精彩言論”。有的秘書會隨身攜帶錄音筆等記錄工具,在領導即興發(fā)揮的時候悄悄記錄,最后整理成文,為下一次講話撰寫做準備。
網絡流行語,比如“點燃正能量,引爆小宇宙”,也會傳遞到官方的耳朵里。2012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會見到訪的美國前總統卡特時,就運用了網絡詞匯——中美雙方要不畏艱難,勇于創(chuàng)新,“積累正能量”。
一個好的講話稿,至少題目要有新意
許多重要會議的講話稿看上去平淡無奇,其實句句都有針對性。
比如十八大定下的基調“穩(wěn)中求進”,沈國慶就覺得有深意?!胺€(wěn)”不代表不發(fā)展,它是一種方法,根本目的是“進”。在他看來,中國一百多年屈辱的歷史給整個民族帶來一種落后要追趕的急躁想法。他認為,“中央提出‘穩(wěn)中求進’,說明國家總的精神不會出現大變動,把這個讀出來,你的政治水平就上去了?!?/p>
政府工作報告里的話也并非空泛,“其實是高度提煉的話,可以展開很多?!?在北京市某區(qū)政府工作的王曉宇舉例說,比如今年區(qū)里的工作報告要提出明年計劃“大力提高師資力量”,“等到明年開政府工作會時,就要分解這8個字,怎么提高,什么時候開始,要明確下來?!?/p>
因為政府必須完成落在紙面上的任務。報告中要是寫“明年實現GDP增長10%”,“如果他第二年沒有完成,那么上級就可以質問政府領導”。王曉宇說,“要是不確定,話就不能說太滿。可以改成力爭增長10%,那樣沒有完成也沒有關系。”
一名在中央部委擔任部長秘書的官員認為,給領導寫講話稿必須學會時刻“對表”——對世界形勢的判斷、對國內經濟情況的分析,不能脫離中央的基本立場。從實際情況來看,寫稿的人“有跟不上趟的,但不會有反著來的”。
“一個好的講話稿至少要有新內容,如果沒有新內容要有新提法,要是什么都沒有,至少你起的題目要有新意。”一位中央部委官員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