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源學校有一塊“四勤五分”田,在這里,我們翻地、整畦、播種、移栽、覆膜;在這里,我們澆水、拔草、鋤草、松土、間苗、補苗;在這里,我們割韭菜、刨紅薯、摘黃瓜、拔花生、挖芋頭。我們是開心園藝社團!
種植前,我們需要測量、規(guī)劃,除雜草、撿石頭、翻地、做畦。其中最“累”的工作就是翻地了。翻地看上去很簡單,但是翻的時候卻非常累,有的土很硬,需要使勁才能翻起來。才一小會兒,我們就累得直不起腰了。
由于怕倒春寒,初春我們種菜,必須覆膜。我們用手抓起一抔一抔土壓住膜的兩側,手被泥土中的松針或小石塊扎的生疼……
種植過程中最“臟”的工作是移栽。有些菜我們是先育苗,再移栽到地里,例如萵筍、辣椒、黃瓜、茄子等。為了保證成活率,移栽前坑里必須先澆水,所以移栽時土是濕的,黏黏的土沾滿了雙手,臉上也不知何時添了一道道泥印,讓人忍俊不禁!移栽結束,我們一個個都臟兮兮的,但是看著綠綠的、穩(wěn)穩(wěn)的菜苗,我們都非常開心!
播種移栽只是開始,苗長出來了,活兒更多了。我們需要澆水、拔草、鋤草、間苗和補苗,有些菜還需要搭架子,如黃瓜和西紅柿。
苗長出來了,雜草也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了。于是“除草大戰(zhàn)”開始了!在網上“拔草”只要輕點鼠標,可是在菜地,雜草和我們捉迷藏,要一棵一棵仔細尋找,再慢慢拔出來,否則一不小心就會將菜苗也拔出來了……鋤草就更容易傷及無辜,拿起小鋤頭,我們一下子傻眼了,到底哪個是菜,哪個是草啊?不到五分鐘,就大汗淋漓,真正體會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感覺,真想快點鋤完回教室涼快去,可是鋤草工作一點都不能著急,否則就不是鋤草,而是挖菜啦!
澆水,聽上去簡單,實際做起來卻學問很大,不能老澆一個地方,那樣很快地里就會“沖”出一個“坑”;也不能對著苗澆,那樣很容易就將幼苗沖倒……澆完水,我們的鞋和褲腳都濕了!菜地不太平整,我們一不小心就“掉”進一塊剛澆完水的菜地里,心愛的白球鞋立刻成了咖啡色大花貓!褲腳也都濺滿泥點……費了老半天才澆了一小塊地!澆一遍菜園需要2個小時左右!
付出就有回報,到了收獲的季節(jié),我們一個個摩拳擦掌,爭先恐后地沖到菜地。
有一回,我們割韭菜,一聽是“割”韭菜,有些同學就很納悶,韭菜,不是連根拔起的嗎?我仔細地給他們講解,韭菜是宿根植物,把地上部分割了,只要不傷根,過不了多久它們又能長出韭菜來!要是“拔”韭菜最多吃一次韭菜,而“割”韭菜就可以讓我們吃了一茬還有一茬!而大蔥,卻必須連根拔起。力氣小了,或者用力過猛,拔斷了,蔥白就被拉在地里了。
挖芋頭需要用鋤頭、鐵鍬、耙子等。有些同學剛開始選的是鐵鍬,但挖了好一會還挖不到芋頭,于是換成鋤頭,效率一下提高了不少!當有些同學挖到“人”形的芋頭時,就會向同學們炫耀:“人”形的芋頭,是我自己挖的,挖了好幾遍才挖出來的,真開心!
開心園藝就是這樣:在勞動中獲得知識,在勞動中獲得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