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策》載,齊宣王時,首都臨淄“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筑彈琴,斗雞走犬”,而后風氣蔓延全國,“眾庶百姓,皆以貪利爭奪為俗”,乃至“不修守戰(zhàn)之備”,待到秦國攻城之時,軍民皆只有束手降敵,史家論為亡國之兆。
1936年,美國作家埃德加·斯諾來到延安。在這里,他看到一種別樣的生活方式:毛澤東住在十分簡陋的窯洞里,周恩來睡在土炕上,彭德懷穿著用繳獲的降落傘做成的背心……從共產(chǎn)黨人極其簡樸的生活中,斯諾發(fā)現(xiàn)了一種偉大的力量,他稱之為“興國之光”。
(格非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