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類大型出版社具有優(yōu)質的學術內容資源、豐富的作者資源、廣泛的目標讀者群和較強的營銷能力,對于新出版技術的變化有敏銳的應變能力和較強的適應能力,這些綜合實力的優(yōu)勢決定了他們在數字出版環(huán)境下,針對學術圖書出版的特點,通過制定學術類圖書數字出版方面的戰(zhàn)略和規(guī)劃,在“五個建立”方面下足功夫,就可以在數字出版的浪潮下,為學術圖書的出版增添新的活力。
一、建立優(yōu)秀學術資源評價體系
不管以什么樣的形式出版,學術圖書出版最終提供給讀者的是學術資源,而優(yōu)秀的學術資源可以獲得更多讀者的認可。對于消費者來講,學術數字產品和電視節(jié)目一樣,如果沒有內容和品質,就會毫無價值。因此,在大力發(fā)展學術圖書的數字出版之前,要摒棄那些偽學術和重復選題,建立重質量而不是數量、重內容而不是形式的科學的學術資源評價體系,引導學者潛心做學問,引導讀者多讀有營養(yǎng)的學術出版產品。從這個意義上說,學者拒絕學術泡沫,出版編輯守住職業(yè)道德、培養(yǎng)長遠的眼光,才能使學術著作的文化精髓通過數字出版技術廣為傳播。
二、建立開放的學術信息交流平臺
如今,人們對學術信息的獲取逐步廣泛化、多元化和數字化,學術圖書出版強社可以建立開放的學術信息交流平臺,提供學術圖書的選題方向、出版流程、圖書銷售等信息,以及實現學術圖書信息的在線交流與投稿。用戶可從中了解到出版社學術圖書的出版方向及讀者對哪些領域的學術圖書更感興趣等信息,使得出版社和作者雙方都實時掌握學術圖書的出版與需求動向,在策劃及出版方面做到有據可依。
在這個平臺上,可以為學術圖書提供出版前的電子版試讀,讀者可以在閱讀的同時,參與到圖書的編審校流程中,給學術圖書的最終出版提出建議,這種方式既可以提高學術圖書的出版質量,也可以在鼓勵讀者參與的情況下,提高其忠誠度。
三、建立學術資源庫
以往出版社對內容資源進行加工后,只有紙質圖書這種單一的產品形式銷售,但數字出版時代,如果仍然堅持這樣,顯然會有被時代拋棄的危險。要想改變這一生產運營方式,國內出版業(yè)者應該根據自身特點,建立有特色的學術資源庫。國外同行在這方面走在了我們前面,很多歐美大型出版社早在多年前就開始建立學術圖書資源庫和學術期刊資源庫,并向各高校、科研單位等銷售這種數字學術產品,取得非常好的效益。在國內,科學出版社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等出版社在這方面先行先試,建立了成熟的數字學術資源庫,獲得了非常好的市場效益。
在學術資源庫的市場開發(fā)進程中,出版方也應根據自身特色、數字出版市場的特點及讀者使用習慣等因素,努力探尋合適的商業(yè)模式。其中,正確合理的定價策略是回收成本并賺取預期利潤的保證,針對不同客戶需求制定各有特點的銷售策略是迅速占領市場的重要保障。專家建議,從事學術出版的出版社可以嘗試借鑒國外優(yōu)秀出版商的經驗,采用捆綁定價和差別定價策略來確定其數字學術圖書的價格,先占據市場,然后再探索做深做細的方法。
四、建立數字出版及按需印刷模式
數字出版技術的發(fā)展對傳統圖書印刷方式產生很大的影響,一些圖書的紙質出版方式逐漸被數字出版方式代替。但讀者對學術圖書的需求及其出版特點決定了學術圖書的紙質圖書并不會消亡,相反,借助數字出版技術,學術圖書的出版可以在出版?zhèn)鹘y紙質圖書的同時,將這些圖書數字化后,在適當的渠道提供在線閱讀和付費下載等服務,以擴展學術圖書的傳播途徑,充分挖掘學術圖書的潛力。
同時,對于那些不太適合大批印刷、又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及市場需求的優(yōu)秀學術圖書,如果將它們束之高閣,就會浪費大量的優(yōu)質學術資源。這部分圖書可以以很小的成本數字化后供讀者查閱和購買,也可以借助數字出版技術為需要紙質圖書的讀者提供按需印刷服務。使得這部分優(yōu)秀圖書重新煥發(fā)活力。
五、建立有針對性的營銷策略
學術圖書的讀者大都是各高校教師及科研單位的研究人員,如果能針對這部分讀者進行精準營銷,就可以更有效地增加圖書銷量。出版社可借助開放的學術信息交流平臺,為這部分讀者精準提供學術圖書信息,包括作者及圖書信息瀏覽、章節(jié)試讀等,與他們建立良好的互動,同時也可以借助這種互動,做好學術圖書作者資源的建立。
數字出版為學術圖書出版帶來了新的機遇,但要真正能夠創(chuàng)造其應有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出版社需要制定完善的發(fā)展策略,切不可盲目投入。
(作者單位分別系電子工業(yè)出版社、化學工業(y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