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莫問出處。
只要有創(chuàng)新,山寨品牌也能修成正果。
阿迪王和阿迪達斯5年的商標之爭終于塵埃落定,但是對于阿迪王的品牌來說,戰(zhàn)役的號角才剛剛吹響,一個艱巨的任務落在肩上——阿迪王,如果你不是阿迪,那你又是誰呢?
沒錯,阿迪王依靠“傍大款”策略成功列席了消費者心中的“馳名商標”,消費者自發(fā)性、滲透式的病毒傳播對阿迪王的知名度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但是這種“傍大牌”來的知名度如何轉(zhuǎn)化成品牌的影響力?
當今中國,不僅只有阿迪王面臨品牌自新的問題,站在品牌自新風口浪尖上的還有上市受阻的喬丹體育、品牌內(nèi)耗傷痕累累的王老吉,他們也都面臨著逆境崛起的品牌難題。
當然,依靠戰(zhàn)略轉(zhuǎn)型,很多“山寨”出身的品牌也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發(fā)展路徑,比如361°。
361°的前身是別克鞋業(yè),由于與美國通用的別克汽車同名同姓,被迫在2003年更換品牌名稱,“背靠大樹好乘涼”的有利條件不復存在,“山寨”之路也無以為繼。然而,經(jīng)過快速的反應機制,別克鞋業(yè)以“多一度的改變”重新定義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從2003年到2009年,361°在6年的時間內(nèi),相繼獲得“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等榮譽,并在香港成功上市,創(chuàng)造了又一個山寨品牌自新的傳奇。
如果說361°品牌的成功源自戰(zhàn)略轉(zhuǎn)型,那么ZARA無疑是“破壞性創(chuàng)造”的典型代表。連法國著名的奢侈品牌LVMH(路易威登)的時尚總監(jiān)Daniel Piette都說“ZARA可能是最具創(chuàng)新意識的企業(yè),但同時也是最具破壞性的”。
破壞性創(chuàng)造源自熟知。
一個“棱鏡計劃”讓一個普普通通的美國IT小伙風靡了全世界,但是間諜不止斯諾登一個。ZARA的200多個設計師包括奧爾特本人在內(nèi)都是時尚界的“Super-spy”,因為他們不僅懂得什么是時尚,懂得普通消費者需要什么樣的時尚,更懂得用什么樣的方式和什么樣的速度把消費者需要的時尚送到他們面前。
“油污模式”的營銷策略,讓ZARA店鋪仿佛一夜之間開遍了中國都市的繁華商業(yè)區(qū),ZARA靠的是對國際大牌的快速復制。200多名設計師像精靈一樣穿梭在巴黎、米蘭、倫敦、紐約的時裝發(fā)布會,30天時間就讓展示時尚的人從高高在上的model變成了街區(qū)的路人,消費者欣然接受著來自ZARA的時尚饋贈,但是大牌服裝設計師卻恨得牙根直癢癢。為此,ZARA每年都要付出幾千萬歐元侵權(quán)賠償?shù)拇鷥r,但是對于ZARA來說,得遠遠大于失。
縱然ZARA還在繼續(xù)上演著山寨品牌的成功神話,但是,ZARA模式不可復制。主要原因有二:速度——產(chǎn)品更新周期只有9天;廣度——6000多家店鋪遍布全球。從產(chǎn)品到渠道,從營銷到服務,ZARA正是以對時尚行業(yè)的“破壞性創(chuàng)造”,實現(xiàn)著自己和消費者的“快時尚”夢想。
人們痛恨山寨,但是為什么年輕的消費者又毫不猶豫地選擇ZARA?因為ZARA把Armani(阿瑪尼)、Prada(普拉達)、古馳(Gucci)、Fendi(芬迪)、Zegna(杰尼亞)這些國際大牌拉下了神壇,讓絲也能享受時尚大牌諸神的狂歡。ZARA之于國際大牌就像郭敬明的《小時代》之于張藝謀、陳凱歌的大片,其意義就在于對權(quán)威的顛覆、對時尚的普及。讓消費者受益是山寨品牌自新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