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貫以高效廉潔著稱的香港公務員團隊出現(xiàn)嚴重信任危機——廉政公署前一哥、香港廉政專員湯顯明傳出貪腐丑聞。
湯顯明被指于2010年11月及12月在君悅酒店兩次宴請到訪的內地官員,平均每人消費額過千,超過廉政公署常規(guī)晚飯上限人均450港元的規(guī)定;而立法會的文件顯示,湯顯明在任5年,花費400萬公帑,出訪34次,花費了近22萬元送禮,送禮對象大部分是內地官員。
由于案情復雜,廉政公署向律政司咨詢。經過研究后,律政司認為,湯顯明一事涉及刑事成分,廉政公署應該展開刑事調查。
此事之所以轟動,皆因湯顯明是香港廉政公署自成立以來39年間遭到刑事調查的第一人。對于廉政公署,乃至整個香港公務員隊伍而言,這都是罕見的。
香港的廉政水平不僅在大中華地區(qū)排名第一,在世界范圍內也是排名進入前15位。在整個亞洲,唯有新加坡的廉政水平高于香港。這都跟廉政公署成立39年來所做的努力密切相關。
廉政公署成立時,香港的貪污腐敗情況非常嚴重。尤其是以警隊為代表的公務員隊伍,不僅貪污腐敗而且勾結黑幫,可謂是警匪一家。警察甚至直接從黑幫的敲詐勒索、販毒走私等活動中收取提成。
成立伊始,廉政公署就打下了情報機關的烙印。廉政公署首任執(zhí)行處處長為已退休的香港警察政治部主管彭定國。在港英時代,香港警察政治部并不隸屬于警察總部,而是屬于英國軍情六處(MI6)的駐港分支機構。
這樣的人物對付腐敗的警察自然不在話下。然而,情報機關的作風也同樣被帶入了這個新成立的部門,并且延續(xù)至今——保密性強、獨立單線、手段狠辣。保密性強當然好,但往往意味著公開性不足;獨立單線也就意味著,同單位不同的部門很難互相監(jiān)督,甚至可能同事之間互相都不認識。
理論上,該機構的負責人廉政專員僅對特首一人負責,其他任何政府部門均無權過問廉政公署事宜。
ICAC的特殊性是其迅速獲得成功的原因之一。同時,該機構的特殊性也隱藏著危機。如果出現(xiàn)特首和廉政專員均涉貪腐,廉政公署很可能失效。
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負責培訓香港紀律部隊法律知識經驗的律師尹國華表示:“湯顯明事件最初是審計署發(fā)現(xiàn)問題,后經傳媒報道,才引發(fā)公眾注意。因此,在這次事件中,傳媒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香港傳媒和內地很多媒體不同。它不是一個宣傳機構,而是迅速將真相傳導給公眾的機構?!?/p>
從已披露的情況來看,湯顯明的主要爭議點在于其超標的招待費、禮物費以及可能使用公帑招待了非公務人員。涉案金額總共不過30萬。而且從表面證據(jù)來看,湯顯明只是違規(guī)超標使用公帑,并沒有將其收入自己的口袋。因此,在不少人看來,這只是一種貪小便宜的行為,并不算嚴重。然而,香港立法會議員卻不是這么看。
“很多議員都認為,身為香港廉政公署的最高長官,如果其身不正的話,會對整個香港產生很壞的影響。因此,很快就有議員跟進,經過討論之后,成立專責委員會處理?!币鼑A介紹道。
對于法律上可能產生的后果,尹國華表示:“僅從已經披露的事實來看,湯顯明最多獲緩刑,而不會真的坐牢。但是,一旦被判有罪,他的退休福利將會全部失去。由于其官位很高,這是上千萬的經濟損失。從他獲得的利益來看,這確實是因小失大,足以對后來者產生威懾?!?/p>
立法會的調查只是湯顯明事件的前傳。真正讓此事成為非常重要的司法事件,實際上是來自于律政司的介入。律政司在本案中的地位也是外界非常關注的重點。
內地民眾往往誤認為,香港律政司是一個跟大陸檢察院一樣的機構。事實上,這并非律政司的全部工作內容。除了負責檢控刑事案件的嫌疑人,律政司還是香港政府的法律咨詢機構。也就是說,如果香港政府任何部門對法律問題存在困惑,均需要咨詢律政司的意見。
談起這個案子,其新聞處表示:“一般情況下,律政司是不會對具體個案接受采訪或者發(fā)表意見。但是鑒于本案的特殊性,我們還是認為有必要在現(xiàn)階段做一個交代。“
對于自己在本案中扮演的角色,律政司的回應是 :“律政司本身只是一個法律咨詢及檢控部門,沒有調查的權力。香港僅有廉政公署、警方等執(zhí)法部門具有調查的權力。因此,我們不會介入調查,僅會就調查過程中涉及的法律問題提供意見。”
律政司強調,廉政公署仍然是調查的主體。之所以如此,首先是因為廉政公署比警方更有處理此類案件的經驗,同時其內部也有一支專責內部調查的隊伍。
至于外界質疑自己人查自己人是否合乎公正性,律政司方面表示:“現(xiàn)任廉政專員并未涉及到這些指控,因此其個人的公正性有保證。除了正常的廉政公署公務之外,參與調查的人員與湯顯明本人沒有關系,也沒有實際的利益沖突。這些措施可以保障調查的公正性。”
調查組必須定時向審查舉報咨詢委員會報告。該委員會是獨立于廉政公署的組織,由社會上具有公信力和廣泛代表性的人員組成。它長期負責監(jiān)督廉政公署的工作,并且卓有成效。
律政司新聞處表示,在案件調查中,具體細節(jié)問題是不能公開的。這些只有等到全部調查結束,才能有所答復。
在接受筆者采訪時,廉政公署新聞處表示:“之所以展開刑事調查程序,是根據(jù)市民的舉報和律政司的咨詢意見,以及事件引發(fā)公眾很大的關注。在此之前,廉政公署是不會對具體個案一一回應的?!?/p>
顯然,這和律政司對此案的態(tài)度是一致的。廉署還對筆者申明:“為了保證調查的公正客觀,該調查組將會由現(xiàn)任廉政專員直接領導,成員來自廉署執(zhí)行處內部調查及監(jiān)察組。這包括首席調查主任和數(shù)位現(xiàn)任或前任的內部調查及監(jiān)察組調查人員?!?/p>
調動已經退休的調查人員參與其中,跟當年廉署成立時調動已經退休的英國特工彭定國類似。從這個角度而言,廉政公署起用退休人員也是因循舊例。
“香港勝在有ICAC?!?/p>
這句口號常常出現(xiàn)在香港電視公益廣告中。由于廉政公署的成績在國際上有目共睹,從來沒有人會把這句話當作空話。然而,現(xiàn)在廉政公署發(fā)生成立以來最壞的事情——-廉政專員可能涉嫌收受利益。
盡管現(xiàn)在仍未有調查結果,卻對廉政公署的形象產生了極為負面的影響。幸好香港不只有ICAC,還有負責的審計署、忠于新聞價值的媒體和勇于監(jiān)督的議會。這些都對本來只對特首負責的廉政專員產生了有效的監(jiān)督。這時候沒人會走出來說:“培養(yǎng)一個干部不容易,要給人機會改正錯誤?!被蛘?,“畢竟沒有自己把錢揣兜里,一時疏忽很正常,不要揪住缺點不放,要多看看人家的優(yōu)點嘛!”因為說這樣話的人很可能會成為下一個湯顯明。
由此可見,香港不止勝在有ICAC。
廉政公署(簡稱廉署;英語:Independent Commission Against Corruption,ICAC)。它是根據(jù)《廉政公署條例》于1974年2月15日成立的。它獨立于香港政府的架構,其首長廉政專員直接向行政長官負責。廉政公署由3個部門組成:執(zhí)行處、防止貪污處和社區(qū)關系處。這3個部門的工作分別是調查、預防和教育,三管齊下對抗貪污。廉政公署成立以前,香港曾是個貪腐盛行的社會。它成立后短短數(shù)年,香港便躋身全球最清廉地區(qū)之列。
湯顯明(1950年- ),前香港廉政專員。湯顯明1972年11月加入香港政府,曾先后服務于行政主任及貿易主任職系,1992年4月加入政務職系,2005年4月獲升為首長級甲級政務官,曾被調任多個決策局及政府部門。2003年9月29日,他獲委任為香港海關關長。2007年7月1日,他獲委任為廉政專員。
2013年5月14日,香港廉政公署宣布,將對前廉政專員湯顯明涉嫌貪污的投訴展開刑事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