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羅丁女校的校長弗朗西斯·金辭去了她在這所英國最著名的女子學校的職位。她將在今年夏天遠赴瑞士成為College Alpin Beau Soleil的新任主管,她說,做出這個重要的決定,是因為她已經(jīng)受夠了英國國內(nèi)對私立學校的負面評論。
她抱怨說,英國公眾對私立學校的偏見太重,政府也沒有給予足夠的支持?!拔艺J為私立學校正在經(jīng)歷一段艱難的時期,”她說,“而我?guī)缀蹩床坏睫D(zhuǎn)機。”
轉(zhuǎn)機可能來自一小部分人的支持。英國公學委員會最近發(fā)表了一份新的調(diào)查結(jié)果,其中顯示,英國的亞裔學生正在成為私立學校的主力軍?!拔覀儗W校里有六成學生是亞裔,”愛德華國王學校校長約翰·克勞頓說,“盡管土生土長的英國人可能喪失了對教育的信心,但毫無疑問,少數(shù)族裔家庭卻依然相當看重學校教育,并將其視為達到某個社會階層的重要途徑?!?/p>
英國的私立學校又稱“獨立學?!保袝r候也被稱為“公學”。它們往往有著悠久的歷史,其中,圣保羅學校、麥欽泰勒公學、溫徹斯特公學、伊頓公學、哈羅公學、拉格比公學、舒茲伯利公學和威斯敏斯特公學這九所著名的公學跟牛津、劍橋兩所著名的大學一樣,是英國教育的明珠。這些公學并非專門面向貴族招生,事實上,“公學”(Public School)這個名稱本身,就意味著學校可以公開招生,而不僅限定于特定宗教、種族、地區(qū)或階層的學生。由于這些公學學費昂貴,所以平民很難有機會入學。
相較于公立學校而言,這些私立學校往往有著更好的師資力量,而且更加強調(diào)學生對于古典文化的學習,也更加看重學生的自身修養(yǎng)。從歷史上來說,著名的“九公學”不僅出過幾十位首相,還是皇家子弟的必選;不僅如此,私立學校還一直被認為是頂尖大學的敲門磚,尤其是像伊頓、哈羅這樣的著名公學,更被視為牛津與劍橋的預備校。所以,對于上流社會或者希望子女躋身上流社會的父母來說,他們會盡可能地讓孩子去自己能負擔得起的最好的學校。
然而,這種情況正在改變。目前英國最好的20所大學中,已有11所加入了政府的新計劃,旨在將招生名額進一步向公立學校擴大。在今年的招生中,劍橋?qū)⑵浞峙浣o私立學校的招生名額再削減200席,也就是說,今年劍橋大學的所有招生中,有63%的生源來自于公立學校,而私立學校已經(jīng)不再是“直升機”。
私立學校的教學制度也被許多英國人所詬?。哼@些公學最初多是單純的男?;蚺?,后來,有一部分為了順應時代發(fā)展而改成了男女合校,但伊頓跟哈羅等著名公學依然多為男校,加上羅丁女校跟徹騰姆女子學院這樣的女子學校,男女分離在英國頂尖的私立學校中仍屬主流。然而,這種男女分開的教育方式已經(jīng)越來越得不到英國人認同。即將卸任的羅丁女校校長弗朗西斯·金女士承認,目前在她們這所專門教育11至18歲女孩的學校里,有半數(shù)以上學生都是外國人。“國內(nèi)的趨勢和訴求是走向男女合校?!薄睹咳针娪崍蟆吩谖恼轮忻鞔_表示。
此外,私立學校大都是寄宿制,這在大英帝國最輝煌的時候是很流行的,卻不符合現(xiàn)代人的觀念。《每日電訊報》一針見血地指出:“現(xiàn)在的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在家陪著自己,所以從整個英國來看,寄宿制的私立學校實在是太多了?!?/p>
再加上私立學校的學費高達每年3萬英鎊以上,而2011/2012財年統(tǒng)計的英國家庭年收入中位數(shù)只有不到22000英鎊,這樣的負擔對于普通偏上的家庭來說也是相當吃力的。在英國實行財政緊縮政策的現(xiàn)在,私立學校的生源縮水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據(jù)統(tǒng)計,在2007年金融危機發(fā)生之后,除了倫敦之外,英國所有地方的私立學校入學人數(shù)都在持續(xù)下降。
不過,對于私立學校打擊最大的還是輿論的轉(zhuǎn)變。羅丁女校的校長弗朗西斯·金在宣布辭職的時候曾發(fā)表過憤懣的演講:“我們?yōu)榻逃聵I(yè)奉獻了無數(shù)心血,每一年,我們都保證收上來的學費里面,大部分用于教學投入,而且盡可能增加教學條件?!?她說,“但,倘若整個國家都對你有偏見,這就增加了我們工作的難度?!?/p>
徹騰姆女子學院前任校長薇琪·塔克也贊同這一點。她從1997年就開始在這所每年學費31000英鎊的學校任職,但2011年夏天,她選擇了離開?!爸車沫h(huán)境讓我覺得,在英格蘭執(zhí)掌一所私立學校是‘不道德的’?!彼f,于是她選擇離開英國,去瑞士接管日內(nèi)瓦國際學校。
英國的社會輿論認為私立學校只是特權(quán)階級的玩物,而且,如威靈頓公學校長安東尼·塞爾頓所言,社會還對私立學校的學生持有“嫉妒和敵視”的態(tài)度。
比如說,大學在招生時就會歧視私立學校的學生。這也有其原因,由于英國大學在招生時往往都很看重GCSE(普通中學教育證書)考試成績,但私立學校的學生大多數(shù)在GCSE考試前能得到老師強化訓練,所以他們突出的GCSE成績被認為缺乏真實性。所以,包括牛津跟劍橋在內(nèi)的精英學府不惜拒絕私立學校出身的成績好的英才,反而愿意錄取優(yōu)秀公立學校的聰明學生—哪怕這些公立學校出來的學生的GCSE成績可能沒那么好。于是,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在招生時被歧視,那些原本傾盡家財讓孩子去上私立學校的人,現(xiàn)在反而讓自己16歲的孩子從私立學校轉(zhuǎn)到公立學校去。
即使在進入大學后,部分私立學校學生也會“羞于”談及自己的出身,唯恐被公立學校出身的同學看不起;他們中的有些人甚至表示感到自己不如公立學校的學生,沒資格進入劍橋、牛津等精英學府學習。
劍橋大學19歲的歷史系學生本·雷波維茨是倫敦一所公立學校畢業(yè)的,他發(fā)現(xiàn),在跟他一起上課的6個人里面,有2個跟他一樣是公立學校出身,另外有兩個是私立學校學生,還有一個是在家自學的。他注意到,那些私立學校出來的學生都避免提及自己的出身。比如說,他最好的朋友總是避而不談自己的母校,只含糊地說“學校旁邊有一條河”,到最后,雷波維茨才知道,那條河是泰晤士河,而這個朋友是伊頓公學畢業(yè)的。“感覺上,他們對自己的出身感到很不好意思,好像他們覺得自己不是通過努力才考到這里來似的?!?/p>
塞爾頓說,造成私立學校學生這種“自卑”心態(tài)的,正是社會上的反向歧視?!?5年前我上牛津的時候可不是這樣的。那個時候可沒人問你是什么學校畢業(yè)的,只要你有足夠的能力就行?!?/p>
然而,在土生土長的英國學生傾向于遠離私立學校的時候,亞裔卻認為這是一個進入更高社會階層的機會。目前,在所有的英國私立學校中,有25%的學生是非白種人,這其中,亞裔又占據(jù)了大多數(shù)。這些入學的孩子往往是第三代移民,其祖父輩在上世紀60年代來到英國,然后經(jīng)過兩代人的努力之后,他們終于有機會進入私立學校,進入更高層次的社會階層。
愛德華國王學校中某個男孩的父親坦率承認:“我就希望讓兒子上一所能開發(fā)其全部潛力的學校。他現(xiàn)在13歲,非常喜歡數(shù)學和科學,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在索尼工作,當一名游戲開發(fā)程序員?!彼f,“我父母在上世紀60年代從孟加拉國來到這個國家,而我的兒子,也就是他們的孫子,是我們?nèi)业谝粋€能上私立學校的人,他們都感到驕傲極了?!?/p>
在這些亞洲人中,最積極的來自于中國。胡潤百富榜的創(chuàng)始人胡潤(Rupert Hoogewerf)表示,許多中國富翁都相當青睞英國的私立學校,并希望將自己的子女送去寄宿學習?!暗椒▏鴮ふ蚁愦济谰疲揭獯罄^賞名勝古跡,而來英國,就是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據(jù)公學委員會統(tǒng)計,在2010年于英國私立學校就讀的所有外國留學生中,有將近1/3來自中國內(nèi)地和中國香港。
根據(jù)公學委員會針對旗下1221所學校的調(diào)查統(tǒng)計,移民家長往往比本地家長更看重英國的私立教育,哈羅公學前校長伯納比·列儂、公學委員會主席解釋道,外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上最好的英國大學,比如牛津、劍橋這樣的世界名校,而進入私立學校,在他們看來,是一種比較靠譜的“捷徑”。
另外,比起英國家長來,外國家長更欣賞私立學校的教育制度。盡管私立學校只接納7%的適齡兒童,但他們產(chǎn)出的成果卻遠比公立學校更好。列儂指出,私立學校的畢業(yè)生在英國的律師、醫(yī)藥、法官等行業(yè)都占據(jù)壓倒性多數(shù),而表演、體育和音樂也是他們的特長,最近,私立學校的畢業(yè)生甚至在自主創(chuàng)業(yè)方面都占據(jù)了優(yōu)勢。
“如今,要在傳統(tǒng)行業(yè)找到一份工作是非常困難的,所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自主創(chuàng)業(yè),”列儂說,“我現(xiàn)在戴著的眼鏡就是從一家名叫Glasses Direct的平價眼鏡網(wǎng)站上買的,而這家網(wǎng)站的創(chuàng)始人叫杰米·穆雷·維爾斯,他是我在哈羅公學時候的學生。還有兩個哈羅畢業(yè)生開了家網(wǎng)上花店,另外一個叫朱利安·梅特卡菲的則開了一家小有名氣的三明治連鎖店?!彼裕瑢τ谥匾晫崉盏膩喴嵋泼衽c亞洲人來說,私立學校的“出路”顯然更對胃口。
在經(jīng)濟危機中,英國學校在本國人中間的信譽和熱度都在持續(xù)下降,這種情況不僅出現(xiàn)在提供中等教育的私立與公立中學中,甚至連大學都逐漸被英國人所拋棄。據(jù)《明鏡周刊》報道,由于英國學費太貴,所以有很多英國學生都選擇到德國讀書,甚至連波蘭這種非傳統(tǒng)的教育大國也成為了熱門的目的地。
“在這種潮流中,像羅丁女校這樣的著名學校還能撐得下去,但更多的學校可能面臨關(guān)張和被吞并的風險,”弗朗西斯·金說,“所有學校都需要大量招募海外留學生?!?/p>
然而,簽證會是一個問題。由于英國的移民政策中并未給留學生提供單獨分類,所以每年移民大臣在給移民總?cè)藬?shù)畫線時,總會跟教育大臣“打架”—教育大臣希望能有更多的留學生來英國讀書,而移民大臣則不希望太多外國人入境。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也為了提高效率,現(xiàn)在,包括哈羅公學在內(nèi)的私立學校開始將自己打造成一個國際品牌。如今,有將近30所私立學校在海外開設(shè)了分支機構(gòu),光是今年一年就有差不多10家開張。
除了哈羅公學之外,威靈頓公學和布萊頓學院也將觸角伸向了亞洲,其中擴張速度最快的是德威學院,目前他們在中國開設(shè)了四家國際高中,地域覆蓋了北京、上海、蘇州跟珠海等城市,此外,還有韓國的首爾等其他亞洲城市也在他們的范圍之內(nèi)?!懊克搅W校大概都有2萬個學生,但目前在英國私立學校學習的國外留學生只有25000人左右,不久之后,在這些私立學校的海外分支學習的學生人數(shù)就會超過了在英國本土學習的留學生總數(shù)。”列儂說。
“海外對英式教育的需求極大,許多國家都催促著我們在他們國家里開設(shè)更多的學校,尤其是在中東和中國?!绷袃z說,“另外,泰國、韓國跟馬來西亞和印度的某些地方,也有越來越迫切的需求提出,拉丁美洲和非洲的部分國家也提出了類似需求。5年前,我跟安德魯王子在白金漢宮會面時,他就曾鼓勵我們?nèi)グ⒙?lián)酋開設(shè)學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