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可以說是一種集天使和魔鬼于一身的生物。盡管TA們基本只有“哭、吃、睡、笑”幾種模式,但對于帶孩子的新手來說,光是第一種模式,就足以叫人抓狂。因為嬰兒幾乎所有需求都只能用哭聲來表達,如果你不能準確破譯的話,就別指望關閉這個模式。
很可惜,嬰兒出生時是沒有附帶說明書的,這就驅使不少研究者在TA們的哭聲上不斷花心思,試圖破譯這種神秘語言。最近,美國布朗大學和羅德島州婦幼醫(yī)院(Women & Infants Hospital of Rhode Island)的科研團隊開發(fā)出了一款軟件,聲稱可以破譯嬰兒哭聲所表達的內容。
“在我們看來,理解嬰兒的哭聲不僅能幫父母照顧孩子,它更是通往大腦的一扇窗戶,能幫助研究者診斷幼童的神經學問題和發(fā)育障礙(比如自閉癥等)?!避浖_發(fā)者之一,布朗大學病童研究所主任貝瑞·萊斯特說。
他們用了兩年時間開發(fā)這款軟件,并將研發(fā)報告發(fā)表在了《演講、語言和聽力研究期刊》(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上。它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
首先,把錄下的哭聲分割成12.5毫秒的小段。每一段都通過幾種標準來分析,包括頻率、聲調和音量等。
在第二階段,軟件會將上面錄得的段落整理篩選,挑出最有用的進行分析。同時,它還會把這些小段分成“表達utterance”(哭聲)和“空白silence”(哭聲之間的間隔)兩種,然后再計算出每段哭聲的平均音調高低。
最后,軟件會通過80種不同的哭聲標準對這段錄音進行評估,翻譯出寶寶到底在哭些什么,TA們的健康狀況如何。在布朗大學跟羅德島州婦幼醫(yī)院合作進行的測試中,這款軟件目前的準確率介于88%和95%。
“哭聲本身可以說明很多問題。比如,在母體內由于并發(fā)癥而受創(chuàng),或是有大腦損傷的早產兒,哭聲都有顯著的特點,因為神經缺陷往往會影響嬰兒對聲帶的控制能力。”研發(fā)者之一,布朗大學的助教斯蒂芬·申科夫介紹。通常來說,這些病情往往需要通過侵入性(比如羊水穿刺)的手段來診斷,是有一定風險的?!岸ㄟ^分析哭聲,我們用非侵入的方式就可以對病童情況作出預判了?!?/p>
申科夫的研究領域是發(fā)育障礙。在他的經驗里,患上自閉癥的青少年或成人的發(fā)聲方式都比較獨特,所以在他們還是嬰兒時,哭聲肯定也有自己的特點。如果能在這個時期就開始察覺并治療的話,自閉癥的治愈效果會好很多。
不過,對于普通家庭來說,這種診斷性的嬰兒翻譯儀可能有點大材小用了,有沒有簡單一點的版本呢?有。巴塞羅那一家名為Biloop Technologic, S.L的公司推出了一款能分析嬰兒哭聲的App軟件,名為Cry Translator。
它能把嬰兒的各種哭聲歸納到:“饑餓、累了、無聊、生氣、感到壓力”幾種模式中。如果你的寶寶開始哭了,將手機麥克風靠近它,按下開始鍵,在十秒鐘之內,這款軟件就會告訴你它到底怎么了。你再點擊一下屏幕,軟件還能告訴你一些小竅門,告訴你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怎樣搞定嬰兒。
軟件的開發(fā)者帕德羅和梅卡介紹:“每個嬰兒的哭聲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就跟成人的口音一樣。但它們還是有共通點的。比如,感受到壓力的哭聲是強烈、短促的,很難平靜下來,而且很快又重新開始。而餓了的哭聲則調門很高、聲音高昂?!?/p>
他們花了六年時間來開發(fā)這款軟件,而且跟西班牙的梅諾卡醫(yī)院兒科部做過獨立的第三方測試,在104個不同種族和語言背景的嬰兒身上,得到了90%的正確率。
在梅諾卡兒科診所的專家安托尼·拉米茲看來,這款軟件確實值得一試:“平均來說,一個嬰兒一天哭的時長是三小時。許多研究表明,如果嬰兒的哭聲能得到及時關注和反饋的話,它們哭的次數就會變少,以后的社交和認知能力也會發(fā)展得更好。通常一個嬰兒哭時,餓了、困了、不舒服、無聊或是感到壓力占據了95%的情況,這是不分種族、文化和群體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