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12年,全球黃金價格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持續(xù)上揚,這說明在經(jīng)濟危機接踵而至的今天,世界貨幣制度正向外匯金本位制度轉(zhuǎn)變,即紙幣的價值由其可購貴金屬數(shù)量的多少而定。
去年秋天舉行的美國總統(tǒng)競選期間,全球金融市場投機商探討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黃金的價格。投票結(jié)束之前,《黃金時事通訊》編輯布瑞恩·蘭金(Brien Lundin)就指出:“如果巴拉克·奧巴馬獲勝,金價會上漲。如果勝出者是米特·羅姆尼,對黃金市場則是個不利的消息。投票接近尾聲時,市場傾向于奧巴馬獲勝。”
與此同時,新加坡華僑銀行經(jīng)濟學家巴拿巴斯·肯(Barnabas Gan)也指出:“如果民主黨人奧巴馬留任白宮主人之位,投資者可以寄希望于其未來繼續(xù)執(zhí)行有利于黃金市場的經(jīng)濟政策,這會推動金價上漲。”
總統(tǒng)選舉投票日,紐約商品交易所12月份交割的黃金期貨價格上漲31.8美元(漲幅近2%),報收于每盎司1715美元(1盎司=31.10克)。此后不久,奧巴馬成功連任。
選舉結(jié)束后,專家們開始預測未來金價的走勢。2012年11月13日倫敦貴金屬交易協(xié)會在香港召開會議,包括世界各大銀行和專門從事黃金白銀交易的公司參會。與會者普遍認為2013年9月之前,金價將達到每盎司1849美元,瑞信銀行貴金屬市場研究部主任湯姆·肯達爾(Tom Kendall)表示:“由于聯(lián)邦儲備體系對經(jīng)濟增長的持續(xù)刺激,今年(指2012年)金價就可能超過每盎司1800美元。2013年可達每盎司2000美元。”高盛集團的專家指出,未來12個月,金價有望漲至每盎司1940美元。
過去12年里,黃金價格的變化令人瞠目,要知道2000年時,金價僅為每盎司300美元。這跟上世紀70年代的情形類似,那時,戰(zhàn)后美元對黃金的自由交換政策被取消。一直以來,這種自由交換只在國與國之間進行,美國公民個人不得從事黃金交易。歷史上美國限制公民黃金交易的做法始于1933年,處于大蕭條時期的美國人對黃金產(chǎn)生了大量需求,后來政府不但限制人們持有金幣,更沒收非錢幣收藏家手中的金幣,強迫換成美鈔。然而在國與國之間,美元與黃金仍按固定匯率自由交換:當美國對德國出現(xiàn)巨額對外貿(mào)易赤字時,多艘大型輪船滿載金塊從美國海岸駛向德國。
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tǒng)理查德·尼克松對民眾發(fā)表電視講話,宣布放棄金本位制度(即用美元換黃金、其他國家外匯以固定匯率與美元掛鉤),這一做法完全打破了戰(zhàn)后的對外貿(mào)易體系。此后幾年,為了與各國就外匯問題達成協(xié)議,倡導放棄金本位制的美國財政部副部長保羅·沃爾克奔走各地。1973年2月他遇到了阻力,當時美國人打算將美元對黃金的價格貶低10%,同時希望日元增值10%,以減少日本的巨額對外貿(mào)易順差。在東京,保羅·沃爾克試圖說服日本財政部長愛知癸一,遭到拒絕,愛知癸一建議以日元的自動浮動匯率取而代之?!叭绻鈪R市場將日元匯率提高20%,我就沒辦法了?!北A_·沃爾克接受了建議,之后飛往歐洲,跟德國財政部長赫爾穆特·施密特會談。接著,保羅·沃爾克又飛到倫敦,在取得了英國人的支持后,接著與法國財長瓦勒里·季斯卡談判。最終,歐洲同意了美國的建議,美元貶值10%。不過一些主要的工業(yè)大國并未參與對黃金市場的協(xié)同干預。黃金漲勢迅猛,正如保羅·沃爾克所說,“黃金摧毀了美元的心理根基?!?973年3月,各國最終實行自由浮動匯率制度。
還在1975年以前,世界黃金市場就經(jīng)歷了真正的繁榮期,金價達到每盎司200美元(美國公民也終于獲準自由交易黃金)。1979年金價從200美元漲到400美元,翻了一番,原因是阿聯(lián)酋和科威特等阿拉伯國家的酋長們突然大批收購金塊,將之存入瑞士和美國的銀行,以遠離威脅這些小國邊境安全的伊朗和伊拉克。美國投資者也把所有的錢都用來購買黃金,希望能夠避免當時國內(nèi)高達13%的通貨膨脹。瑞士和德國銀行大量收購黃金,以確保本國財政穩(wěn)定。1980年1月,世界金價創(chuàng)紀錄地達到每盎司850美元。5個最富裕的歐佩克國家(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聯(lián)酋和卡塔爾)一年之內(nèi)因油價上漲額外收入1100億美元,他們把這些錢全部投資黃金??吹揭晾试诿绹?0億美元被凍結(jié),這些國家在政治和經(jīng)濟局勢不穩(wěn)定的形勢下,都不再相信銀行結(jié)算。
2010年10月黃金暴漲,在10月7日紐約商品交易所創(chuàng)下絕對紀錄每盎司1366美元之前,金價已經(jīng)連續(xù)11個交易期上漲,9次打破價格紀錄。從2010年年初到10月,金價上漲近25%。金價上漲刺激了金礦的開采,世界上最大的黃金開采國中國政府表示,2010年8個月內(nèi),國家的黃金開采量達217.95噸,年開采量增長8.85%。
瑞士銀行表示,大量普通民眾到銀行排隊登記,要求使用銀行保險箱來存放他們購買的金塊。
投資黃金期貨的投資家和投機商早在2010年就注意到先前大量出售黃金的世界各國央行全部停止了出售,這表示在龐大的債務危機面前,世界各國央行幾乎都對本國的財政狀況持懷疑態(tài)度,并寄希望于黃金來維持金融穩(wěn)定,就像1979年德國和瑞士銀行所做的那樣。
不僅如此,世界黃金市場的玩家也發(fā)現(xiàn),就連美聯(lián)儲和歐洲央行也選擇了彈性貨幣政策作為渡過第一次金融危機浪潮的主要手段,即簡單地將錢劃給政府和商業(yè)銀行。在這種條件下,玩家認為,紙幣想印多少就有多少,因為它可用于包括黃金在內(nèi)的所有金融市場,而黃金遠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的。
曾經(jīng),每盎司1387美元的紀錄現(xiàn)在看來是小巫見大巫了。在奧巴馬謀求連任之前的兩年內(nèi),金價上漲了400美元(相當于1970年末的金價紀錄)。這是因為美聯(lián)儲和歐洲央行繼續(xù)用擺脫第一次金融危機的做法來擺脫第二次危機,即印刷紙幣。在探討金價能否達到每盎司2000美元時,專家和投機商們明確指出,印鈔政策還將延續(xù)。幾年前,專家們一直討論應該讓1971年前的金本位制度回歸,現(xiàn)在這種呼聲沉寂下來,因為事實上,向金本位制度的過渡已然完成:昂貴的金價證明,全球金融市場相信的是黃金,而不是美元或歐元。
如此一來,大量儲備黃金的國家包括俄羅斯在內(nèi)則處于一種不同尋常的地位。金價上漲自然而然地使它們變富,其程度取決于該金屬在這些國家外匯儲備中所占的份額;同時,價格上漲也使它們變窮,其程度取決于其他國家紙幣在該國外匯儲備中所占的份額。于是,本身印刷紙幣的央行也自動地轉(zhuǎn)變?yōu)榻鸨疚恢贫取?/p>
[譯自俄羅斯《權力》]
黃金持有量20強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