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薛蠻子因嫖娼被拘,引發(fā)人們對“微博大V”能否承擔起社會責任的大討論。不少網友反映,薛蠻子除嫖娼外,還在許多商業(yè)或公共事件中起著“網絡推手”的作用。網絡的開放性為網絡推手的發(fā)展提供了條件,其迅速超越了前期的包裝、炒作階段,轉向商業(yè)化階段,實現了網絡推手與電子商務網站的合謀,網絡推手和某些“微博大V”也成為利益鏈條上的一環(huán)。正是這其中的利益驅動使得網絡推手日益泛濫,虛假信息和網絡信息暴力屢屢破壞正常的社會秩序,影響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網絡推手的泛濫引發(fā)人們對網絡監(jiān)管的關注與重視。呼吁立法之聲此起彼伏,凈化網絡環(huán)境也被提上日程。然而,人們在大聲疾呼之時也有隱憂,擔心矯枉過正會破壞網絡言論自由,畢竟網絡賦予很多在大眾媒介上失語的人們以話語權。因此,如何在多種價值訴求之間取得平衡,怎樣的網絡監(jiān)管才是適度的,以及我們需要怎樣的網絡環(huán)境,成為凈化網絡環(huán)境過程中需要思考的問題。
我們不妨把問題倒置。言論自由是憲法賦予每一個公民的神圣權利,任何人都不愿意失去。但是世界上不存在沒有限制和毫無責任的自由,自由是有條件的自由。不違背法律法規(guī),不破壞社會主義制度,不損害國家利益,不傷及社會和他人,不擾亂社會秩序,不突破真實性底線,這些應該是能夠達成共識的。
我們需要的是一個自由、平等、真實的網絡環(huán)境。炒作、謠言、信息暴力與自由、平等、真實顯然無法融為一體,因此剔除網絡謠言,終止網絡信息暴力,保證網絡環(huán)境的有序發(fā)展,就成為網絡監(jiān)管的重中之重。
網絡推手之所以如此囂張,主要是因為有虛擬性這個保護傘。虛擬的網絡時時刻刻與現實世界發(fā)生互動,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現實世界。因此,網絡也需要透明度,網絡實名制雖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但是卻可以有效的減少網絡推手的幕后活動。
網絡也是一面鏡子,虛擬世界的種種混亂與罪惡折射出現實世界的種種缺失。相關法律制度不健全,監(jiān)管措施缺失或形同虛設,網民素質亟待提高,都為網絡推手影響輿論提供了可能。健全法制和有效監(jiān)管,輔以網民的理性鑒別和高度責任感,或使網絡推手因缺少可乘之機而有所收斂。
自媒體時代逐漸摒棄了報紙的嚴肅性與邏輯性,電視的權威性和現場型,更加傾向于碎片化的信息。微博對信息發(fā)布字數的限制,使信息傳播喪失了傳統(tǒng)媒介時代的完整性和嚴謹性,信息中的某些部分被有意或無意的放大,而有些部分則依據選擇性心理或某種傳播意圖被忽略。社會轉型時期的人心浮躁,大眾的跟風特性和獵奇心理也為網絡謠言的滋生和傳播提供了條件。因此,凈化網絡環(huán)境需要自媒體與大眾媒體的良性互動??v然謠言傳播速度極快,但倘若專業(yè)化的大眾媒介能夠保持理性,及時發(fā)現并糾正虛假信息,而不是推波助瀾,網絡推手的目的也無法順利達成。
網絡推手畢竟只是少數,沒有眾多網絡用戶的“鼎力相助”,他們也無法形成氣候。因此,提高網民的媒介素養(yǎng),培育理性網民,提高網絡用戶的鑒別力和判斷力,提倡理性閱讀,理性評論,理性轉載。這些力量看似微小,但正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微力量可以匯集成大效果,提高網民素質的作用不可小覷。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隨著監(jiān)管力度的加大和媒介環(huán)境的變化,網絡推手等不法行為或許會衍生出新的變體。因此網絡環(huán)境的凈化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是一個單純的法制或技術問題,這必定是一場持久戰(zhàn)。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李永鳳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編/劉建 美編/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