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jīng)》2013年第15期“法官腐敗報告”)
本文刊登的1995年至今200個落馬法官樣本提醒我們,應盡快推進司改及政改,以消除體制性障礙。司法領域的腐敗比犯罪本身更可怕,因為它會摧毀司法的公信力,其危害是全局性的,而犯罪的危害是局部性的。
懲治司法腐敗,與懲治行政腐敗一樣,在治標的同時還要治本。治標方面,應依法加大查處、懲罰力度,對司法腐敗“零容忍”。治本方面,必須加強制度建設。一是審判公開,包括公開審判過程和結果,使腐敗行為難以實施、運作;二是法官制度,通過制度使法官及其家屬實行利益回避,如法官家屬在法官所在法院的管轄區(qū)域內(nèi)不能從事律師業(yè)務;三是法官待遇,只有法官待遇從優(yōu),才能使法官對其職位特別具有榮譽感和敬畏感,不致因追求利益貪腐。
(《財經(jīng)》2013年第15期“征地制度的核心問題和改革”)
征地制度是一個全局性的問題,左右著整個經(jīng)濟發(fā)展模式,左右著這套路子還能走多遠,還左右著國家能不能建成一個現(xiàn)代社會。
現(xiàn)行征地制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將不少農(nóng)民排斥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體系之外;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對“土地價差”的依賴性越來越高。懸殊的土地價差,催生了新的社會不公。征地沖突的出現(xiàn),除了經(jīng)濟利益的考慮,還有農(nóng)民在土地認知觀念上的原因。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已經(jīng)提出,要加快推進征地制度改革。新一輪的征地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財經(jīng)》2013年第15期“暫停IPO‘吃力不討好’”)
自2012年10月10日起,A股IPO已暫停八個月,為史上第八次IPO暫停。而IPO何時重啟,牽動著A股的神經(jīng)。
造成IPO擴容壓力巨大背后的實質(zhì),在于一級市場制度設計的不合理。發(fā)行體制的不合理、缺乏有效退出機制、缺乏多樣化的融資渠道、缺乏有效的遏制公司上市“圈錢”動機的途徑。IPO制度多年來被反復修改,但關鍵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也正因如此,每當股市低迷,投資人總會把批評矛頭指向IPO制度。現(xiàn)在需要痛下決心,深入徹底改革IPO制度。不在制度上改革創(chuàng)新,過去的問題就會再次出現(xiàn),市場又怎能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