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02日至12月15日
【本刊訊】(記者 高勝科) 12月10日,遼寧省環(huán)保廳對外披露,首次對省內沈陽、大連、鞍山、撫順等八個城市開出“霧霾罰單”,罰款額共計5420萬元。此罰款的時間范圍僅限于2012年5月至今年10月末。
遼寧是全國首個對下轄城市開出“霧霾罰單”的省份。環(huán)保部環(huán)境與經(jīng)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告訴《財經(jīng)》記者,“這對大氣治理有積極的激勵作用,讓很多城市主要領導‘面子上’掛不住,這比具體涉及罰款多少金額更為有效,會被迫讓領導去解決污染,值得全國大面積推廣?!贝饲?,各省在大氣治理領域多是處罰重點污染企業(yè),對城市處罰只是針對水污染治理。
這張罰單依據(jù)的是,2012年5月實施的《遼寧省環(huán)境空氣質量考核暫行辦法》。按規(guī)定,遼寧省環(huán)境監(jiān)測實驗中心對各市空氣質量的監(jiān)測數(shù)據(jù),上報至省環(huán)保廳,最終按日對各市排放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考核。懲處標準設定為:超標0.25倍,罰繳20萬元;每遞增0.25倍(包含0.25倍),加罰20萬元。
此考核指標中并不包含備受關注的PM2.5。對此夏光表示贊同,“先解決掉PM10的問題后,再解決PM2.5,這種次序是大氣治理的正確思路?!?/p>
這有兩方面好處:目標確定的更明確,解決問題也會更有步驟。
PM10比較集中于本地污染源,更容易歸責處置;而PM2.5則牽涉污染物漂移等因素更多,成因很難準確界定,治理時容易引起扯皮;另外,先治理PM10也更容易有效果,因為它主要是揚塵等原因造成,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改進這種明顯的行為。
然而,在PM10都不達標的情況下,治理難度更高的PM2.5控制目標已被列入各地治理的時間表。據(jù)《財經(jīng)》記者調查,在公眾對于PM2.5呼聲漸高的當前,國家對于PM2.5的治理思路,以及出臺一系列重拳舉措也是應急之舉,很難切實達標。
遼寧省環(huán)保廳計劃2014年將PM2.5納入到考核指標中。此外,配套國務院9月發(fā)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遼寧省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以及各地市的相應預案已編制完成,有望近期出臺。
不少省份針對空氣質量正醞釀考核辦法,并計劃在2014年正式實施。比如,浙江在今年6月發(fā)布了《浙江省環(huán)境空氣質量管理考核辦法》(試行),以PM2.5指標的年均濃度升降來懲罰或獎勵城市,并將考核結果與當?shù)氐沫h(huán)評掛鉤,而考核期限是每年一次。福建、陜西等省也正在起草類似的考核辦法,對不合格的城市,實行區(qū)域限批重大工業(yè)建設項目。
夏光介紹,按照現(xiàn)有思路,國家給出了宏觀方向,而對實操環(huán)節(jié)如何創(chuàng)新,可以根據(jù)地方政府的實際情況來實施,制度創(chuàng)新的前提是在不違背法規(guī)和治理方向的前提下進行。
遼寧首開“霧霾罰單”,算是在這一背景之下的治理嘗試,“這種探索精神值得肯定,但具體操作時也應注意面對公眾把政策闡釋清楚,包括罰金從哪里來、花到哪里去,這要進一步說明,以免引起社會的更多質疑”。夏光說。
據(jù)了解,此次罰金由遼寧省財政廳負責直接從下級城市的財政資金中扣繳,最終將用于“藍天工程”治理環(huán)境。這一工程的目標是到2015年,全省70%以上的省轄市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熱愛跑步鍛煉的人常會遇到跟腱拉傷的煩惱。近日,德國科研人員制作出一種能發(fā)出預警信號的“智能跑鞋”,有望幫助人們解除這一煩惱。
這種特殊的跑鞋鞋底有可拆卸的傳感器和微電子設備,可以測量跑步者的生物力學數(shù)據(jù),并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實時評估跑步者的狀態(tài),然后通過無線互聯(lián)技術將數(shù)據(jù)傳輸?shù)脚懿秸叩闹悄苁謾C中,提示其糾正步法姿態(tài),并發(fā)出跟腱過度勞損預警信號。預計,這種“智能跑鞋”有望在2015年投放市場。
一項新的研究改進了珊瑚的性質,使它與自然的骨骼更加兼容,從而使它可以更廣泛地應用于骨骼移植。通過將珊瑚外骨骼中的碳酸鈣部分轉化為珊瑚羥基磷灰石(CHA),這種新的材料叫做珊瑚羥基磷灰石/碳酸鈣(CHACC)。
研究者從中國南海采集了珊瑚,并將其中的碳酸鈣轉化成CHA,以構成CHACC。在16個患者的骨骼移植手術中,CHACC明顯改進了移植效果,每位患者的骨骼都出現(xiàn)了愈合。研究人員通過利用部分轉化技術把天然珊瑚中可降解的成分保留下來,使CHACC在患者體內兩年后可完全生物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