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平介紹
程顥(1032—1085)、程頤(1033—1107),北宋哲學家、教育家。程顥,字伯淳,后人稱明道先生。程頤,字正叔,后人稱伊川先生。祖籍安徽徽州,后徙居河南洛陽,出身官僚世家。程顥、程頤是親兄弟,合稱“二程”。早年同受業(yè)于周敦頤,受過佛教思想的影響,是北宋理學的奠基者。程顥于26歲中進士,歷任縣主簿、縣令、監(jiān)察御史里行等地方和中央的官吏。40歲以后,退居洛陽,講學授徒,直至54歲去世。程頤,太學出身,長居洛陽,從事學術和教育活動。53歲始任崇政殿說書,為宋哲宗講授經學。60歲以后,兩度主管西京國子監(jiān),晚年兩次遭貶逐。大觀元年病逝,享年75歲。他們的著作和言論,后人編為《“二程”全書》。1981年出版的《“二程”集》4冊是比較完善的版本,也是研究“二程”教學思想的主要資料。
二、教育思想
(1)教育目的、內容?!岸獭闭J為,治國之本,在于使君主及庶民均能“明道”,“明道”,就是“復天理”。“復天理”就是要明白與每個人等級身份相適應的行為準則,并身體力行?!岸獭闭J為:“饑食渴飲冬裘夏葛”是人的不可缺少的基本生活需要,他們稱之為“天職”。但是,如果人們的需求,超越了人的社會等級身份的規(guī)定,則“天職”便轉化為“人欲”?!叭擞钡膶嵸|是私利,乃是天下紛爭的根源。欲堵塞動亂之源,唯有運用教育,教人“復天理”,“安得天分,不有私心”,達到圣人、仁人的境界。
“二程”認為,學做圣人,既要進行“格物窮理”的“致知”工作,又要做“存心養(yǎng)性”的“涵養(yǎng)”功夫,這叫“敬義夾持”。程頤認為“格物窮理”包括讀書、評論古今人物、應接處事等多種途徑,而最重要的是讀經,因為經是“載道”的。在儒家的經典中,“二程”尤表彰《論語》、《小戴禮記》中的《大學》《中庸》和《孟子》四部書。他們給學生規(guī)定的讀經順序是:先《大學》,而后《論語》《孟子》,再后及《春秋》以及其他各經。
(2)教育作用。“二程”認為,教育在人發(fā)展中的作用在于“變化氣質”,因此,主張通過教育去人性之惡而使之善,以恢復天理?!岸獭狈磳Α吧钡娜瞬粚W而智的觀點,指出“人初生,只有吃奶一事不是學,其他皆是學,人之為智多害之也”。同時,“二程”不承認有不可變的“上智與下愚”,指出天賦稟性是可以改變的,唯在后天是否肯學和受教育。“二程”還十分重視教育的社會作用,認為教育是育人才、立道德、正人心、美風俗的重要手段,是治國安邦的重要因素。他們說:“善言治者,必以成就人才為急務。人才不足,雖有良法,無與行之也?!背填U青年時期,就曾上書仁宗皇帝,提出“固本寧邦”的主張,強調重教化以正人心,興學校、改科舉以育人才。
(3)道德修養(yǎng)?!岸獭迸c其他儒家學者一樣,十分重視道德教育。主張“養(yǎng)正于蒙”,即道德教育要從小抓起,于萌芽處用力。要通過不斷的道德修養(yǎng),擴充善性,達到“至誠如神”的道德境界。
立志。“二程”認為,“志立則有本。譬之藝術,由毫末拱把至于合抱而于云者,有本故也”。他們強調立志要遠大又要堅定,遠大即須立圣人之志,堅定即不怕其難,努力奮進。
主敬?!岸獭闭f:“敬,為學之大要。”敬,在這里指內心涵養(yǎng)功夫。內心涵養(yǎng)不是屏去聞見思慮的禪定,而在于交感萬物的思慮中能使心有所主。若不敬不誠,則必“私欲萬端生”,就難于明理至圣。
養(yǎng)心?!岸獭卑研姆譃椤叭诵摹焙汀暗佬摹保J為人心是邪惡的,道心是主善的,所謂“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指出,養(yǎng)心就是要存養(yǎng)“道心”,“直養(yǎng)而無害”?!敖倘苏?,養(yǎng)其善心,則惡自消?!?/p>
寡欲?!岸獭闭J為,欲養(yǎng)道心,必須“寡欲”。人之所以做出傷天害理、大逆不道的事情來,都是因為外物所誘。只有“滅私欲”,方能“天理明矣”。這是理學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則,即存天理,滅人欲。
三、教育方法
“二程”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活動,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教學原則和方法。
其一是格物致知。提出教學的根本指導原則在于“格物致知”。所謂格物,即指窮理,就某事物窮究天理。
其二是因材施教。他們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注意了解學生的不同性格特點、才能和旨趣,并施以不同的教育。他們強調,要因人而教,主張對急躁好進者,“抑而教之”,對畏懼遲緩者應多加鼓勵。
其三是啟發(fā)誘導。他們繼承發(fā)揚了孔子啟發(fā)式教學的思想,主張在教學中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動鉆研精神,反對專事注入的被動教學。他們認為,教師施教必待學生有憤悱以求知的內在心理趨向和躍躍欲試的外部表情,然后乘機啟發(fā)誘導,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四是好學日新。他們認為,即使“生而知之”的圣人也必須學習,常人則更需要學習,只有好好學習才可以為圣人。“二程”還強調學習時不可墨守成規(guī),主張要能標新立異,要能常見今是昨非,求得日新日進。
其五是深思自得。在讀經方法上,“二程”認為既不能止于“章句訓詁”,蹈“買櫝還珠”的錯誤;也不能“記誦博識”“玩物喪志”,應堅持“由經以求道”,貴在“自得”。教師主要是指導學生讀經的方法,至于蘊藏在經中的“義理”,應由學習者去反復思繹,從己出發(fā),由近及遠?!岸獭碧岢谟谒?,在思考過程中發(fā)展思想?!叭怂既缛浚持??!?/p>
“二程”倡導的學風,相對專搞章句訓詁的漢學來說,是一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