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跨文化在英語課程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學生英語知識和表達技能形成的重要內(nèi)核。中式英語學習現(xiàn)象存在就是因?qū)W生受母語學習思維和習慣方式的影響,異域文化缺乏足夠的了解而造成的。要發(fā)揮英語文化的正向遷移作用,引導學生在中西文化對比鑒賞中提高主動學習運用意識,促進英語知識技能內(nèi)化生成。
關鍵詞:初中英語;跨文化;積極;遷移
英語課程標準強調(diào),注重學生跨文化交際(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意識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形成敏銳的語言感知和正確運用思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世界意識和語言運用的準確性和地道性。二語習得理論也認為,利用外語的文化元素來引導學習者,充分感知和運用外語,更好提高語言運用的精確度。由此可見發(fā)揮好文化引導的正向遷移作用,能更好地讓學生在英語使用中探尋運用規(guī)則,提升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水平和學科人文素養(yǎng)。
一、總結英語文化特征,積累知識底蘊
中西方思維方式的不同,源于不同民族所經(jīng)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而形成的價值觀、民情風俗等,與地理位置、變遷發(fā)展等方面有著一定的聯(lián)系。英語文化在表達上更加傾向于直線型思維,而中國語言表達則是迂回型,西方人在表達上往往有黑色幽默之感。這些文化特征在實踐運用中應該予以注意。
教師可根據(jù)課程的學習內(nèi)容安排和學生的學習實際來總結文化特征,讓學生能夠在表達運用過程中知曉運用的規(guī)則,提高語言運用自覺主動性。在總結英語文化特征時,一方面,形成一定的認知體系,根據(jù)課程知識結構安排來分門別類地予以總結概括,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整體感知印象;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能夠進行自我歸納總結,養(yǎng)成自主學習和主動運用的意識??偨Y英語文化特征,更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指導和探究運用,形成多元化的學習策略。
從課程學習內(nèi)容中概括英語文化特征,能更好幫助學生形成深刻理解記憶。像在《牛津初中英語 Fun with English》8B Unit 6 A charity walk的“Reading Oxfam Trailwalker”教學中,建議學生就Oxfam Trailwalker(樂施毅行者)的有關內(nèi)容查閱相關資料,由此引申出其他的各種職業(yè)活動方式以及相應的文化故事。像在英美國家,牧師(Pastor),是在一般基督新教的教會中專職負責帶領及照顧其他基督徒的人,往往作為一種職業(yè)。教師不妨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來查閱相關資料,并能夠概括出具有共性的特征。這樣的運用,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開闊知識眼界,還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運用過程中不斷增強主動學習意識。
二、倡導對比鑒賞運用,增強思辨意識
文化了解同其他學習方式一樣,需要通過對比理解記憶。學生在對比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深化對文化的理解感知,還能夠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升理解的準確性。以母語文化為參照物,運用對比鑒賞的方式來深入學習英美文化,增強學習的思辨性和主動性。
通過對比鑒賞,能有效提升語言文化的層次性和深度。特別是學生一些感興趣的文化,應該注重引導,讓學生在相互學習運用的過程中不斷增強思辨意識。找出中西方文化相同或者相似的地方,讓學生能夠通過學習、領悟的方式來探尋彼此之間的相同之處。在此基礎上,可建議學生運用唯物主義辯證的方法審視和探析西方文化中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情習俗,讓學生能夠深入領會西方文化在實踐運用中的價值意義。學生以對比鑒賞來學習跨文化,更好發(fā)揮其積極遷移引導作用,提升學習效果。
通過這樣的對比鑒賞,讓學生形成深刻的記憶和理解運用效果。比如,英語教材建議學生對西方文化節(jié)日有所了解,開闊他們的語言文化知識視野。像在新版《牛津初中英語》7上 Unit 5 let's celebrate的教學中,可運用對比鑒賞的方式,要求學生能夠針對“Halloween”“Christmas”等節(jié)日,與中國的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春節(jié)等文化習俗進行比較,幫助學生形成深刻印象。再如,重視一些特定詞匯的不同文化內(nèi)涵。像dog在西方文化中代表忠誠、友好,所以有 Love me,love my dog的說法。而在漢語文化中,狗多為貶義詞,像狼心狗肺、狗仗人勢等,一般表示奴仆,是低賤的追隨者。以這樣的形式來學習,更能夠體現(xiàn)中西方文化不同。
三、優(yōu)化文化輸入方式,提升學習效果
跨文化的運用就是要發(fā)揮其積極引導作用,讓學生能夠掌握其正確運用規(guī)則。教師在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認知能力來優(yōu)化文化輸入方式,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的策略意識,更能夠提高自身的綜合語言表達運用能力。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意輸入方式的優(yōu)化。一方面,在漢英語言文化發(fā)生沖突時及時進行分析和對比,讓學生在學習中能靈活掌握;另一方面,注意多樣化的方式綜合運用,突出啟發(fā)性和關聯(lián)性,幫助學生從母語學習思維中解脫出來。同時,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記憶特點,鼓勵學生多運用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的方式來搜集跨文化相關學習資料,以增強文化知識素養(yǎng)。
總而言之,學生的英語學習受到母語的影響,在思維認知和語言表達上需要一定的改變。要從英美文化特征及表達運用中實行有效遷移,讓學生在學習運用中相互對比,成為積極引導和建設性參照體系。這種正面遷移的效應,更利于學生在學習運用中增強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北
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江東梅.英語教學中跨文化意識滲透之探尋[J].中學生英語,
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