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年語文教育教學實踐中,我認識到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边@一理念揭示出閱讀教學是以教材為媒體,老師、學生、文本三方交流對話為載體,最終使得師生之間教學相長,學生情感和人格獲得成長。那么該如何展開“三方”和諧、有效的對話和交流呢?筆者認為,交流和對話的根本要從抓好文本“題眼”入手,從閱讀教學《誠實和信任》為例。
一、指導預習,抓好文本“題眼”,確立對話主題
古人云:人無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駟馬難追;黃金失去可再得,名譽失去難挽回;以誠感人者,人亦以誠而應。
在《誠實和信任》預習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體會名言的主題:誠實和信任;而后要學生重讀課文,看看作者圍繞誠實和信任,講了一件什么事,并用簡潔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樣就等于給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對話的主題,讓學生從談一件事入手,和文本進行對話和交流。當學生能夠和文本溝通好,才能明確課文所講的事情:一天深夜,“我”在驅車回家的路上,由于天黑能見度差,不小心撞碎了路旁小紅車的反光鏡?!拔摇痹跓o人知曉的情況下,主動承擔責任,用字條留下了“我”的姓名與電話,希望車主與“我”聯(lián)系。通過對文本題眼的挖掘,讓學生注重對故事的分析和理解,這樣才能讓學生深入文章主題當中,帶著思考進入文本。當學生的整個思路都在文本中的時候,教師的引導就變得非常容易了,并能為下一步的分享交流打下基礎。
二、圈定批注,抓好文本“題眼”,讓學生和文本對話
古人有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通過批注和圈定,讓學生領悟文中的精髓部分,并和文本進行有效對話。
ef3510865ffe9dbb514a017dc107452c在《誠實和信任》中,我首先讓學生找到文中最重要的一句話,即本文題眼,(也就是小紅車車主對我說的話:“不,人與人之間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你給我留下了誠實和信任。這比金錢更重要?!保┩瑫r啟發(fā)學生思考:“這比金錢更重要這句話中,這指的是什么?”(誠實和信任)這句話中的“我”和“你”分別指誰?”讓學生深刻體會該題眼用何種感情朗讀,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調。我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情感確定之后,可以進行個性化的體驗,用個性化的內心感受和文本對話,尋找契合內心情感的文字和語言,內化成屬于自己的東西。這個時候,學生就不僅僅是自己,而是一個和文本共鳴的交流者。這個時候教師切入問題,會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和想象,進而帶領學生實現(xiàn)語文學習的飛躍。
三、合作探究,抓好文本“題眼”,融入對話情境
新課標要求,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要讓學生積極參與,滲透情感和思維。這就要求教師要讓學生融入文本,進而融入教師、學生、文本這三方對話的特定情境之中,讓學生享受這一閱讀實踐,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發(fā)展自己的個性。
在《誠實和信任》的授課中,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融入文本,領悟到“我”的誠實和小紅車車主的信任,我讓學生展開合作探究的品讀:1.默讀第1到第3自然度,圈劃出表示我誠實的語句,然后在小組內交流;2.“我”留下字條賠錢給對方,把誠實看得比金錢還重,你覺得“我”是個怎樣的人?找出事故發(fā)生的原因,小組交流“我”是否需要負完全責任?(環(huán)境:天很黑,又有點霧,盡管有路燈,能見度仍很差,小紅車的主人停車過線二三十厘米,我深夜驅車回家車速快。)等到學生通過合作探究得出結論之后,我引出題眼總結:其實“我”留下的不僅是字條,更留下了“我”的誠實和對小紅車主人的信任。這樣的合作交流讓學生和文本融合,和特定的學習情境融合,達到三方和諧對話,最終達成共識,完全和題眼契合。
四、朗讀辯論,抓好文本“題眼”,搭建體驗平臺
語文學習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綜合實踐活動。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善于引導和激發(fā)學生表現(xiàn)自我,釋放自我個性的一面。
在《誠實和信任》的實踐環(huán)節(jié)我安排了分角色朗讀對話,讓學生通過反復朗讀,感受“我”和小紅車車主的真誠。另外為了結合現(xiàn)實生活實際,我引導學生進行辯論:這非常簡單的一起交通事故,小紅車主也有責任,“我”卻把責任都攬到自己身上,你會覺得“我”太“傻”嗎?說說自己的想法。借此展開辯論,將學生分為反方和正方兩個陣營,最終明白誠實和信任才是生活中最重要也是最珍貴的東西。為了對誠實和信任有更深刻的自我體驗,我讓學生收集一些相關的詩歌和名言警句,把自己最喜歡的關于“誠實和信任”的一句名言寫下來,做成書簽,送給好朋友,搜集身邊關于誠實和信任的故事,在小組內交流,并說說自己的感受和啟發(fā)。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驗誠信,我搭建了一個展示平臺,讓大家朗讀《誠信的贊歌》并進行小組比賽:誠信是萬綠叢中那朵嬌艷婀娜的紅花,散發(fā)著嬌媚的芳香,含笑答謝陪襯它的小草。誠信是泰山腳下那灣清澈見底的溪水,一滴滴映照出太陽的光芒與明亮。
總之,閱讀教學是三方共贏的一個綜合實踐性活動。作為教師,既是指引者,又是學習者,同時也是學生和文本的中介者。學生如何和文本進行對話需要教師的指引,學生之間如何合作才能達到和文本的對話,也需要教師來引導。抓好文本題眼,讓三方對話聚焦在一個點上,才能讓對話順利展開并深入下去。這是我愿意在閱讀教學實踐中繼續(xù)探討的課題。
(責編 張亞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