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種子的萌發(fā)需要適宜的溫度、充足的空氣和適量的水分。每一個孩子都好比一粒飽滿的、有生命力的種子,當外界條件適宜時,其內在智慧的種子才會萌發(fā)。最近觀摩了著名特級教師薛發(fā)根老師執(zhí)教的《猴子種果樹》一課,讓我深刻感受到他在課堂上高超的啟迪學生智慧的策略。
一、讀中誘思——學生思維的種子漸漸萌發(fā)
課始,薛老師說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的課文,課文中有一些生詞,我們先來認一認,接著出示大屏幕:
梨樹、杏樹、桃樹、櫻桃樹 (豎著排列)
然后出示另外一組:
梨五杏四、杏四桃三、桃三櫻二、櫻桃好吃樹難栽 (豎著排列)
薛老師一邊引導學生理解每一個詞語的意思,一邊引導學生繪聲繪色地讀好詞語。接著薛老師告訴學生,這是農民伯伯在種果樹過程中積累的經驗,我們也叫做“農諺”。
接著老師又出示兩組詞語:
烏鴉、喜鵲、杜鵑(豎著排列)
哇哇、喳喳、咕咕(豎著排列)
在全部出示歸類的詞語串后,薛老師又讓學生將這些詞語橫著讀,第一行“梨樹、烏鴉、哇哇、梨五杏四”;第二行“杏樹、喜鵲、喳喳、杏四桃三”;第三行……教學中,薛老師親切幽默的引導話語猶如溫暖的春日朝陽,打開了學生的心門,讓他們本身沉睡的思維猶如一粒粒種子慢慢蘇醒、活躍,其內心的表達欲望仿佛新鮮的嫩芽漸次綻放。薛老師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與語言“親密接觸”,讓語言首先在學生的嘴上活起來。這也為后面講故事環(huán)節(jié)的順利進行設下了無痕跡的鋪墊。
二、信步閑聊——學生的思緒芬芳吐蕊
特有的親和、特有的幽默、特有的睿智、特有的閑適,形成了特有的“薛氏課堂風格”。課堂中,薛老師總是于閑庭信步的聊天之中,聊出學生思考學習的動機,聊出學生智慧火花的不斷閃現,聊出學生接連口吐蓮花的精彩。
師:講得越來越好了,優(yōu)秀!比優(yōu)秀更優(yōu)秀叫什么?叫了不得。想不想試一試?
生:想。
師:給你一個機會,這樣講就比了不得還了不得了!出示:
正當 的時候,一只 對猴子說:“ ?!?/p>
猴子一想:“ ”于是就 。
生:正當梨樹成活的時候,一只烏鴉“哇哇”地對猴子說:“猴哥,猴哥,你怎么種梨樹呢?有句農諺:‘梨五杏四’。梨樹要等五年才能結果,你有這個耐心嗎?”猴子一想:“對,五年太長,我可等不及?!庇谑蔷桶蔚衾鏄?,改種杏樹。
聊天式的課堂,一步一步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表達欲望,學生思維的小苗蓬蓬勃勃地生長著。此時,學生不由自主的想去試一試,講一講,他們的大腦在極速地運轉著,“下一句是該誰出場了?猴子又遇到誰了?”文本的語言在他們的腦中活起來了。在一個個連續(xù)的情境中,學生正在進行語言的“郊游”。此刻學生的思緒的花朵芬芳吐蕊。
三、創(chuàng)編續(xù)講——學生的思韻直上云霄
師:猴子一連幾年沒有種活櫻桃樹,你覺得這個猴子心情會怎么樣?
生:猴子會很失望、難過……
師:小朋友,故事到這里結束了吧?我們再來續(xù)編一下:正當猴子難過的時候?誰來了?會對猴子說什么?猴子一想,又怎么樣了?自己編一編這個故事?
生:猴子難過的時候,一只獅子“呼呼”地對猴子說: “猴弟,猴弟,我不安慰你,但是你要知道,你不耐心點兒,是什么也得不到的。猴子一想:“對,獅子說得對。我是沒有耐心,聽了那三只鳥的話,就不再堅持了。”于是猴子種了一棵蘋果樹。它天天澆水施肥。最后終于吃到了蘋果。它高興地把蘋果分給了伙伴,自己也開心極了?。ㄉv得聲情并茂)
“創(chuàng)編續(xù)講”這一話題的拋出,將文本的語言最終嵌入學生生命的歷程,并且在續(xù)編中學生也明白了做事情要耐心、持之以恒,還要有主見等道理。學生的心智在更大的時空中得到舒展。
四、家庭講堂——學生的激情再度奔放
(課終,薛老師讓學生回家把故事講給家長聽,并續(xù)編好故事)
這一環(huán)節(jié),給學生,也給所有聽課的老師一個思考:以往“帶著問號上課,畫上句號下課”的認識是否應該改變一下?課堂是否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一個端點,要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出教室,走向生活,走向家庭,而家庭則成為學生興趣和話題延伸的有一個空間。試想著,一個家庭中,孩子、爸爸、媽媽、奶奶、爺爺,一家人一起圍繞這一話題,每個人都在思考著 、想象著、交談著……孩子的思維再次被激發(fā),想象的激情再度奔放,課堂生活也由此得到更為深刻和生動的回應、拓展。
薛老師和學生的每一個話題,既是指導學生學習的思路和方法,又是給學生智慧的萌發(fā)所需要的條件,猶如陽光、空氣和水一樣,是學生思維生長的“催化劑”。薛老師的心中有一桿“秤”,這“秤”就是他對學生的了解,對新課標的“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的準確拿捏。有了這桿秤,再加上薛老師高超的教學藝術,學生的思維才能源源不斷地獲得生長的力量,他的課堂也才有了接連不斷的精彩。
(責編 張亞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