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閱讀教學是以實現(xiàn)師生的個性化、可持續(xù)發(fā)展為目的,基本定位為——自主閱讀,平等對話,發(fā)展個性,著力目標、方式、過程等方面實現(xiàn)個性化,把展現(xiàn)個性魅力的時空留給學生,讓他們主動積極參與,實現(xiàn)個性發(fā)展的教學活動?!读x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閱讀實踐?!睙o疑,這是對學生健康個性和健全人格的尊重和關(guān)愛。因此,在這種新理念的指導下,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個性化、多角度的閱讀,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使學生的個性得到最優(yōu)發(fā)展。
一、珍視體驗,培養(yǎng)個性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很強的學科。語文教學中所選用的閱讀材料,既包含古今中外,涉及天文地理,又飽含作者的知情意理、喜怒哀樂,其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學生精神領(lǐng)域的影響是深廣的。由于學生興趣愛好不一,思想情感活動樣式各異,知識經(jīng)驗和認識水平深淺不同,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閱讀后獲得的感受也是千差萬別的,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獨特的體驗、獨特的理解,允許學生對文章的多元解讀,不唯書,不唯師,敢于向教材、向教師挑戰(zhàn),發(fā)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例如,教學《落花生》一文,對文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一句,我是這樣引導的:這句話應該怎樣理解?由這句話你想到了哪些人?他們值得你學習嗎?學生們各抒己見——有的佩服挑山工:別看他們衣著樸素,但是終年辛勞,挑物上山,為游客服務(wù),沒有他們的辛苦,就沒有游人的歡樂;有的喜歡導游小姐:她們穿著雖講究,但她們所做的事情是給游客帶來知識、帶來歡樂,也都是為了別人的,認為既要講體面又要做對別人有好處的事情;有的想到建筑工人:他們頂風冒雨,從不計較穿著,為我們建學校,沒有他們的辛苦,就沒有今天舒適的教室;還有的想到身邊的老師:她言語禮貌,穿著講究,可謂學校中的“?;ā?,但對工作卻高度負責、認真,既講究外表又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是片面追求外表的好看,很值得敬佩……在這樣的對話中,學生已對課文教育人們做個落花生一樣不講外表,為人民服務(wù),做個默默無聞的人的原意,有所突破,賦予新時代的意義,融合了學生的生活積累和獨特體驗。在閱讀教學中,學生與文本進行交流,思想會產(chǎn)生碰撞,甚至產(chǎn)生超越文本的獨特體驗。當然有時會帶有局限性,教師不要輕易否定,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讓人文精神在教學過程中凸顯,讓個性在教學過程中得以培養(yǎng)。
二、自主閱讀,發(fā)展個性
人是富有個性的,而且存在差異。因此,不管是誰,都有自己的求知目標、表達欲望。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币虼?,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關(guān)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學習。只有這樣,課堂才能真正成為學生的樂園,學生個性才能得到發(fā)展。例如,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要求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他們興趣盎然,課堂精彩紛呈。有的學生用“對比法”——根據(jù)課后思考練習題:“你認為小興安嶺哪個季節(jié)最美,為什么?”這個提示,選擇了“春天”這個自然段自讀自悟,然后將其他季節(jié)與春天相比較來體會小興安嶺的美麗。有的學生用“表格法”——先按“總—分—總”的順序?qū)⒄n文分段,再找出春、夏、秋、冬各個季節(jié)的景色特點,加以歸類、體會,并用表格畫下來。有的學生用“繪畫法”——用邊繪畫邊體會的方法,把課文描寫的各個季節(jié)的美麗景色畫下來。不同的學習方法,既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發(fā)展了學生的個性。又如,教學《師生情》一課后,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興趣和特長自選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收獲:喜歡朗讀的學生可在感悟后聲情并茂地把課文讀一讀;愛好音樂的學生在適當?shù)那榫持锌捎酶杪晛肀磉_自己的感受;喜歡吟詩作畫的學生,用詩歌、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這樣,既發(fā)展了個性,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三、啟發(fā)想象,放飛個性
想象是一個人個性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孩子們的天性。魯迅先生說過:“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語言,他想飛上天空,他想潛入蟻穴……”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拓寬學習內(nèi)容,引導學生自由大膽地進行想象。學生一旦有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個性就能得到發(fā)揮,有創(chuàng)意的見解就會層出不窮。請看學習《黃山奇石》第二自然段描寫“仙桃石”時的教例。
教師先讓學生讀這段話:“就說‘仙桃石’吧,它好像從天下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shù)氖P上。”然后,師生間展開了對話:
師:讀了這句話,你們讀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1:這句話說的是黃山上有一塊石頭很像桃子。
生2:我想這仙桃是當年孫悟空大鬧蟠桃會時,隨手扔下人間的一個大桃子。
師:你的想象真豐富,想到了《西游記》中的孫悟空大鬧天宮這個故事,真不錯。
生3:我想到了可能是哪個游人到這兒游玩,把沒吃完的桃子丟在這里變成的。
生4:不對。這句話是說“從天上飛下來”的大桃子,不是“丟”在這里。我想可能是天上哪位神仙吃桃子時不小心把一個大桃子碰落了,剛好落在這里。
對話中,教師的設(shè)問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學生積極發(fā)言,課堂氣氛熱烈。他們都能有意識地抓住句子中的“飛”“落”“仙桃石”這些關(guān)鍵詞語讀懂、理解句子,并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展開豐富的想象。學生的想象童趣橫溢,富有創(chuàng)意,閃現(xiàn)出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使閱讀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富有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過程。
四、多元評價,張揚個性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促進每個學生個性的健康發(fā)展?!憋@然,倡導個性化評價是張揚良好個性的有力保障。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必須實現(xiàn)評價的多元化、個性化。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多把尺子,拒絕“唯一標準”;要尊重學生個性化見解,拒絕“唯一答案”;要積極鼓勵學生成功,給予更多贊許、包容和支持,拒絕“唯一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有一個自由生命的空間,個性得到張揚。例如,教學《狐假虎威》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自由閱讀文章后,請他們交流自己的看法。話音剛落,幾十只小手舉了起來。學生A說:“狐貍借著老虎的威風,欺騙別人,真是個大壞蛋!”學生B說:“狐貍非常狡猾,把老虎和小動物們都騙了,我們可不能像狐貍那樣?!睂W生C說:“我不同意B的意見,狐貍雖然狡猾,但它非常聰明,有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蔽椅丛系綄W生C有這樣的想法,感到十分愕然。但我沒有板著臉孔評價“對”或“錯”,而是親切地說:“哦,狐貍也值得學習呀,那你來說說看,你是怎么想的,好嗎?”學生C說:“狐貍讓老虎逮住了,可它一點也不慌張,還把老虎給騙了,說明它很聰明,值得我們學習。”學生D:“狐貍?cè)绻或_老虎的話,說不定早就讓老虎給吃了。你看,它多會保護自己呀!”……顯然,學生的見解是極具個性化。對此,教師不能簡單地排斥和否定,相反,應當鼓勵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讀,贊賞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適時地把他們的新想法、新創(chuàng)意、新探索引向主動學習、主動發(fā)展之中,使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富有個性化的過程。此外,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決不能吝嗇贊許與鼓勵,同時要努力淡化學生之間的比較,更多地引導學生看到他人之長,以補己之短,學會較為客觀地評價自己閱讀能力的發(fā)展。在評價學生的閱讀能力及表現(xiàn)時,尤其是語言能力、理解能力發(fā)展較為緩慢的學生,或性格內(nèi)向發(fā)言感到困難的學生,更應該給予熱情的鼓舞和幫助,多給機會,允許其“再想想”、“慢點兒說”,使之有勇氣逐步達到成功。
總之,在個性化閱讀中實現(xiàn)多元評價,追求的是以評價促發(fā)展,點燃學生的閱讀熱情的目標,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為每個學生提供機會,讓其創(chuàng)造屬于的自己的成功,體驗收獲、體驗自信。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