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列克謝·康斯坦丁諾維奇·托爾斯泰(1817—1875)是19世紀俄國著名詩人、劇作家兼歷史小說家。他出生在彼得堡的一個貴族家庭,因外公家族地位顯赫,到了184B年他已獲宮廷侍從頭銜,但托爾斯泰的婚姻大事一直沒有解決。
1851年,年滿33歲的阿·康·托爾斯泰作為沙皇身邊的侍衛(wèi)官,認為自己這些年的生活很空虛無聊,內(nèi)心感到非常痛苦,但周圍沒有人能理解他,一切都與他藝術(shù)家的性格是那么不和諧。
1851年1月的冬天,阿·康·托爾斯泰陪同皇室繼承人去參加宮廷化裝舞會。在舞會上,托爾斯泰遇到了一位不認識的女人,她有著渾厚的女中音,蓬松的頭發(fā),優(yōu)美的體形,舉手投足間有一種吸引人的氣質(zhì)。她拒絕摘下面具,但卻收下了他的名片,并答應托爾斯泰會讓他了解自己的。從舞會回到家的托爾斯泰,本想繼續(xù)早就開始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和詩歌的寫作,但無論如何不能集中精力。他在房間里踱來踱去,腦海里是那個女人的影子。舞會上與那個女人的相識與交流使他摘下了在上流社會交際圈子中的那種虛偽面具,讓他像一個真正的人充滿激情,這種被喚醒的感覺使托爾斯泰感到深深激動。那個女人非常聰慧,從一開始托爾斯泰就覺得與她可以自由的交談,她明白他對她講的一切,托爾斯泰盡力表達得有趣生動,她則以自己獨有的風度舉止在旁邊觀察、微笑、交談、傾聽,她的神情有些猶豫,但完全沒有上流社會那些女人的做作。就是在這個深夜,托爾斯泰找到了可以用來描繪這種感覺的語言,并把它寫成一首詩《在鬧哄哄的舞會上》。這首詩充滿一見鐘情的激動與愛情的甜蜜:“在鬧哄哄的舞會上,/在塵世紛擾的憂慮里,/我有幸與你萍水相逢,/可你的面影籠罩著神秘。/一雙眼睛飽含著憂郁,/嗓音卻那樣美妙動人,/仿若遠處傳來的聲聲蘆笛,/仿若嬉戲的海浪撼人心魄!/在漫漫長夜的孤寂時刻,/疲憊的我喜歡臥床小憩——/我看見了你愁郁的眼波,/我聽見了你快樂的笑語;/我就這樣憂傷地漸漸熟睡,/沉入一個神秘奇幻的夢鄉(xiāng)……/我是否愛你——我不清楚,/但我覺得,我正在品嘗愛的佳釀!”愛情給詩人帶來了甜蜜與歡樂。這個給他帶來愛情的女人就是他未來的妻子索菲亞,但她當時還是一個近衛(wèi)軍騎兵團長的妻子。此后,托爾斯泰再寫下的愛情詩,全部都獻給了這個女人。
托爾斯泰與索菲亞相識的時候,索菲亞因與丈夫不和,兩人一直分居。舞會之后的一天,索菲亞決定開始他們的交往,于是邀請托爾斯泰來做客。走進索菲亞家的客廳,托爾斯泰就說:“這次您不可以逃避我了?!爆F(xiàn)在他可以見到索菲亞的真面目了。索菲亞長得不是很漂亮,卻身材高挑、勻稱,腰很細,濃密淺灰色的頭發(fā),牙齒很白,寬闊的額頭,雖說剛毅的下巴破壞了她的臉型輪廓,但整體顯得很優(yōu)雅,最吸引人的是她那豐滿的紅艷的雙唇,還有那雙閃耀著智慧光芒的灰色的細細的眼睛。托爾斯泰喜歡索菲亞,珍視與她在一起的每一分鐘。他們的關(guān)系很快親密起來。托爾斯泰雖然外表看起來很英俊強壯,但內(nèi)心深處對愛情一直不很自信,尤其面對的索菲亞又是那樣聰明,精通14門外語,知識淵博,歌聲動聽,氣質(zhì)迷人。托爾斯泰在不自信中充滿著對索菲亞的渴求與思念。不久索菲亞對他進行了回訪。1851年1月15日,他將這樣的詩行寄給了索菲亞:“我的臥室空寂寂。我獨自坐在壁爐旁,/燭光早已熄滅,但我無法入眠。/模糊的陰影游走在墻壁、地毯、畫像上,/環(huán)顧四周,書和信到處堆滿地板。/書和信?。∧贻p的筆很久以前是否把你們探訪?/灰色的眼睛是否好玩地把你們?yōu)g覽?/夜仿若一塊沉重的織物,在我上空慢慢浮蕩,/孤零零的枯坐十分憂傷。我的臥室空寂寂!/看著枯萎的花兒,我暗自思量:/‘清晨即將來臨,黑夜的憂傷就要逝去!’/夜疾馳而去,歡樂的陽光嬉戲在窗戶上,/清晨降臨了,但夜的憂傷沒有消逝!”思念之情躍然紙上。
與索菲亞的相識、交流使托爾斯泰的思想境界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他又很快滑落到常人的醋意中。一次托爾斯泰見到索菲亞被一位穿警察服裝的男舞伴從舞會上給帶走,他先是給索菲亞的信中說自己完全不認識對方了,很想飛到對方身邊,想聽一聽愛人如何解釋,但很快又再次寫信表示自己對索菲亞的信任,信中充滿愛的懺悔和坦誠。此時的托爾斯泰飽受愛情因懷疑帶來的痛苦,這種痛苦使他感到不安,思想上出現(xiàn)斷裂。不久,托爾斯泰隨未來的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出游打獵。他心中一直思念著索菲亞,總覺得索菲亞與他交流有一種遮遮掩掩,甚至有時是逃避他,托爾斯泰把這一切歸罪于自己。所有這些思念與猜疑最后歸于筆端:“背后挎著槍,獨自—人,月光下,/我騎著溫馴的馬兒在田野上徜徉。/我扔開了馬韁,心兒在把她思想,/停下吧,我的馬兒,在這愉快的草原上!”托爾斯泰也已經(jīng)預測了他的愛情的平庸結(jié)果:“我在笑,我笑你愛得如此熾烈,/可是你并不愛她,愛的是你自己。/要知道,這樣的激情已不屬于你!/她對于你已經(jīng)不再神秘,/你們在人世浮華中偶然邂逅,/你與她也還會偶然分離。/我笑得痛苦,我笑得兇險,/因為你在如此沉重地嘆息?!?/p>
索菲亞寫信告訴打獵中的托爾斯泰,他對自己的情感只是一時的激情,激情逝去一切將歸于平淡,托爾斯泰不會再對她有愛。托爾斯泰感到索菲亞對他的態(tài)度曖昧,說話總是半吞半吐,這使他感到不安。他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使她感到害怕,不理解她的所謂“憂慮、預感和煩擾”指的是什么。托爾斯泰認為,愛情雖然會消逝,但會有高尚的友誼,人不能沒有朋友,尤其當一個人已經(jīng)成為另一個人的影子。索菲亞告訴托爾斯泰,擔心他沒有堅定的生活目標,沒有理順自己的生活秩序。托爾斯泰寫信給索菲亞,自己的志向是成為一名作家,只是因為沒有人支持他,才讓他不知所措,他知道自己懶惰,但現(xiàn)在不會了,他會做得更好,因為現(xiàn)在有索菲亞理解他,回應他。此時的托爾斯泰感到與索菲亞的誤解消除了。但沒想到,更大的誤解在等待著他。
托爾斯泰的母親對兒子與索菲亞的交往一開始并沒有放在心上,因為索菲亞是已婚婦女,所以認為他們的交往是不嚴肅的,只是短暫的吸引。后來終于知道兒子對索菲亞的感情不是簡單的一時吸引,于是對兒子的意中人產(chǎn)生了興趣。喜歡搬弄是非的女人告訴托爾斯泰的母親,說索菲亞是個粗俗的女人,有很多可怕的行為。她把這些話講給托爾斯泰,并一直詢問兒子與索菲亞之間的感情如何,他是否愛他……托爾斯泰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態(tài)度,那就是愛。如果索菲亞能與她的丈夫離婚,他愿意與她生活在一起。母親很生氣,就向兒子說起在劇院別人指給她看的索菲亞的輕浮行為,其實這個女人根本不是索菲亞??梢韵胂?,笑容如何從托爾斯泰的臉上消失,他被震驚了,他想立刻見到索菲亞,想從她口中得知所有這一切都不是真的。
此時索菲亞正住在娘家。托爾斯泰借拜訪舅舅的理由順道去了索菲亞的娘家。索菲亞對他的到來感到非常高興,可托爾斯泰卻與她開始了不愉快的交談。當他開始責備她的秘密時,索菲亞哭了起來,并且向托爾斯泰傾訴,她愛他,并且因為愛他不想使他傷心,所以沒有告訴他自己全部的過去,現(xiàn)在她要向他訴說,不管他信還是不信。
索菲亞向托爾斯泰講述了自己的情感經(jīng)歷:她曾經(jīng)被一位公爵誘惑,弟弟因給姐姐報仇與這位公爵決斗而死,而公爵因為家族勢力強大只判了兩年監(jiān)禁。從此索菲亞在家中的生活就變得難以忍受,家人都認為她是造成弟弟死亡的罪魁禍首。為了逃離人們的尖利的目光,她嫁給了熱戀她的騎兵大衛(wèi)·米列爾,但他們的婚姻是不幸的,她憎惡自己的丈夫并很快離開了他……
1851年10月21日,托爾斯泰寫了一首詩獻給索菲亞,那是誤解開釋后的表白:“聽了你的故事,我就愛上了你,我的歡樂!/我生活過你的生活,我哭過你的眼淚,/我和你曾一起在心中回憶那往昔的歲月,/我和你曾一起感受憂傷、希望和一切的一切,/我有過許多痛苦,我曾經(jīng)過多地將你責備,/然而無論是你的錯誤還是痛苦,我都不愿忘記?!钡珒?nèi)心堅強的托爾斯泰把自己的同情與大度清晰地表現(xiàn)在詩的后半部分:“你的每一滴眼淚,你的每一句話,我都珍藏心上!/在我眼里,你就像一個失去父親無依無靠的孩子,/你過早懂得了人間的不幸、欺騙和誹謗,/災難的重壓下,你過早地失去了力量!/你是可憐的小樹,深深低頭,暗自神傷!/依靠著我吧,小樹,快把枝繁葉茂的榆樹緊倚,/偎依著我吧,我是如此滿懷希望而堅實剛強!”
誤解消除,托爾斯泰雖然與索菲亞開始生活在一起,但母親一直對他們的交往表示反對,再加上索菲亞離婚未果,讓他們的相處既有幸福,又有懷疑與痛苦。不久托爾斯泰收到母親讓兒子回家的來信。托爾斯泰明白母親的擔心,但也害怕向母親作解釋。托爾斯泰的母親一直嫉妒地監(jiān)護著兒子的交友,她不想讓兒子結(jié)婚,一想到兒子的婚姻就覺得可怕。每到兒子有心儀的女友,她就裝病,甚至在必要時去國外“看病”,并且讓兒子陪同。為了讓兒子一直待在自己的身邊,安娜·阿列克謝耶夫娜求自己的那些萬能的兄弟幫忙,不是讓兒子因公出差,就說家里有急事需要處理,她要用時間和空間上的距離來分開兒子和那些女人們。
安娜,阿列克謝耶夫娜對待兒子的這種反常的舉動其實是從很早就開始了。她出身于烏克蘭的名門,1816年,17歲的安娜·阿列克謝耶夫娜嫁給了伯爵康·托爾斯泰,但第二年生下孩子不久就與丈夫離異,獨自帶著孩子回到娘家生活,一直沒有再嫁??梢哉f,托爾斯泰的父親只給了他生命與伯爵封號,其它方面沒有盡到任何責任與義務(wù),他的教育主要依靠舅舅們,母親照料他生活起居。為了兒子,安娜·阿列克謝耶夫娜拒絕參加幾乎所有的上流社交娛樂活動。她非常愛自己的兒子,她不能想象沒有兒子的日子將會怎樣度過。出于天性,托爾斯泰非常善良,從童年起就對自己的母親表現(xiàn)出嬌生慣養(yǎng)的孩子少有的愛與順從。
安娜·阿列克謝耶夫娜是一個善良的女人,但是愛慕虛榮,性格偏執(zhí)與霸道,喜歡的東西就想一直擁有。對兒子她也是霸道的,有一種據(jù)為己有的心態(tài),不允許任何人與她爭奪兒子的愛。安娜陶醉于兒子對她的尊敬與順從中,對他的任何愛好,尤其是詩歌與女人都表現(xiàn)出嫉妒。也許是從小太平靜的生活,造就了托爾斯泰愿意服從母親的安排。母親不允許他離開她的視野范圍,即使兒子33歲了,她也不放過對兒子的掌控。
未來沒有預示出任何的美好,托爾斯泰的心奔走于兩個最親愛的人之間。母親一直到去世也沒有與索菲亞和解。詩人因兩個女人的不和解感到傷心。
1857年6月,托爾斯泰的母親去世,他忍著失去母親的悲痛,發(fā)電報給遠在巴黎的索菲亞報告消息,8月索菲亞從國外回來。索菲亞對詩人給予了女性的關(guān)心與愛,托爾斯泰重又恢復心靈的平靜。1858年1月,索菲亞與自己的丈夫正式離婚,托爾斯泰與她住到了距離彼得堡不遠的鄉(xiāng)下。
克里木戰(zhàn)爭結(jié)束后,托爾斯泰被新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任命為沙皇的侍從武官。然而,別人艷羨的宮廷職務(wù)卻使托爾斯泰感到厭倦。1859年他獲得了長假,與索菲亞一起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1861年托爾斯泰退休之后,他們歸隱鄉(xiāng)間,深居簡出,專心于創(chuàng)作。
1863年4月3日,托爾斯泰與索菲亞在德國的德累斯頓教堂舉行了結(jié)婚儀式,二人正式結(jié)為夫妻。經(jīng)過12年的周折,他們那堅貞不渝的愛情終于有了美滿的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