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藝術雖然講究一點兒天賦,墨池筆冢也絕非虛妄之傳,但卻不是“靈通”的決定因素。曾多次觀察向陽現(xiàn)場書寫,凝筆舐墨時,透出來的不是寫盡八缸水之工,更不是磨層層老繭之力,而是那一股淡雅沖和的爽氣和清氣!發(fā)端于筆,揮散于墨,淋漓于紙。雖不及云淡風輕般容易,但可謂得心應手。
向陽自幼習書,學書從隸書入手,規(guī)模于《張遷》、《禮器》,出入于《乙瑛》、《史晨》,后由隸書轉(zhuǎn)攻章草,心游于黃象、索靖,徜徉于趙松雪、鄧文原、宋克諸家,她先后應聘到《中國書法》雜志社當秘書,后又到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學院書法碩士研究生班學習,得到劉炳森、周志高、劉文華、鄭曉華、崔勝輝諸先生的指點,書藝進入新的境界。
向陽平常從不與人爭辯,席間不搶話,不爭口舌。有人說話不得體,她也只是呵呵一樂,和氣、寬厚。飯后她若開車,一定會把所有人一一送回。這種性情又時時處處地滲透于其書法創(chuàng)作中,使她在書法的道路上走得寬博而舒暢,率真而大氣。2008年,在日本東京美術節(jié)上,她的兩幅作品在東京中日友好會館展出,一隸一章草,多出自于吳·黃象《急就章》,晉·索靖之《月儀帖》和《出師頌》,刪繁省復,筆省意存,剛?cè)嵯酀艠阒型赋鍪琨?,端莊典雅,遒勁靈秀;用筆方圓兼?zhèn)?,收放自如。悟得張遷方筆技法,寫得沉靜而不板滯,簡練而不枯索。她將寫隸的“線性”移入章草,在流動飄逸中仍然保持了樸拙、簡靜的精神氣格。其所作章草文信國公《正氣歌》八尺長卷,首尾相貫,渾然一體,大小錯落,如串丸珠,格調(diào)高雅,氣息醇古,表現(xiàn)出來的是一種內(nèi)在的飛揚氣韻貫注始終。
“知見歸于高明,學力歸于平淡”。書須用思,亦即穎悟,能悟入則書道一事可為;書須用工,能用工則書道之極致可達;書又須入古,奧頤遐深,能探得古人秘奧者是為上品。她既勤學又善學。從取法乎上到法古出新,在根植傳統(tǒng)書法的基礎上,從獨擅專精到轉(zhuǎn)益多師,錘煉技法,磨練意志。在循序漸進,廣為取法的過程中實現(xiàn)著自己書法藝術的夢想。她在平淡的筆耕歲月中追求高古的書風,不斷充實自己,以期達到厚積薄發(fā)之功力。 作品用筆老辣,結(jié)字奇險,于跌宕爛漫之中不失工穩(wěn)整飭,于挺峻奇崛之中蘊涵質(zhì)樸雄渾,凝重古拙,寬博大氣,又見靈動、飄逸。
2012年5月,眾望所歸,侯向陽當選為張家口市女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對于協(xié)會工作,她不遺余力。辦展覽,辦基地,搞培訓,請名家,半年多的時間,把協(xié)會搞得風生水起,會員整體水平明顯提高,得到社會各屆的高度關注和支持。作為協(xié)會的領頭人,她靠的是自身寬厚無私的奉獻精神,得到協(xié)會姐妹們的愛戴和尊敬,這種涵養(yǎng)來自一個藝術家的心底,如一溪清流,載著知識、文化、學養(yǎng)、智慧靜靜地流淌。
(責編: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