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歲仍然單身的素素,被家人催婚催得厲害,但是她一直頂著壓力,仔細地尋覓著自己心目中的完美男人:年齡在32~35歲之間,本科以上學歷,身高176~178cm,職業(yè)最好是私營業(yè)主,這樣車子房子和雄厚的經(jīng)濟基礎(chǔ)就不是問題了。
不久前,素素終于遇到一個基本符合上述條件的男人,并且積極地向她示愛。他們開始約會,像一般談戀愛的男女一樣,吃飯、散步、逛公園、看電影……看來這段關(guān)系是八九不離十了,當朋友們都等著素素的結(jié)婚請柬時,素素卻宣布她和那個男人分手了。
原來,素素確實很認真地在談戀愛,兩個人走在大街上外形很般配,男友出手也很大方,短短幾個月送了她很多昂貴的禮物??墒撬诟袆又?,卻怎么努力都無法對他升起愛意,整個戀愛的過程索然無味。男友也感受到了她的心不在焉,于是主動提出分手。
對于分手的事實,素素感覺輕松又有幾分沮喪。輕松的是以后再也不用忍耐約會的無聊,沮喪的是好不容易遇到的金龜婿現(xiàn)在卻要主動放手,真不知道問題出在了哪里。素素困惑地說:“我等了這些年,不就是想等這樣的人嗎?可現(xiàn)在他出現(xiàn)了,還很喜歡我,我卻一點感覺都沒有,我這是怎么了?”
要回答素素的問題,首先要探討一下愛情是怎么發(fā)生的。
愛情有時候起源于激情——對對方的好奇心,以及兩個人的差異(性別、原生家庭、個性特質(zhì))所引起的強烈向往和渴望而引起;有時候愛情起源于親密——基于彼此間深入的了解和精神交流所帶來的共鳴感和依戀感;最后,還有種理論認為愛情的發(fā)生不能由當事人控制,而是一種叫做費洛蒙的化學物質(zhì)在起作用。當一對男女在人群中相遇,他們身上攜帶的費洛蒙會自動識別對方身上的信息,然后自動決定是否要相愛。
通過以上闡述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不管愛情是怎樣發(fā)生的,它都是感性的,是一種來自內(nèi)心的感覺,而非理性的頭腦判斷。
因為愛情與內(nèi)心感覺相連,那么愛情的發(fā)生通常是自然地被對方的性格、情趣和思想所吸引,忍不住就想要更多地了解他、接近他,與他進行更深入的交流。由于這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渴望,人們與相愛的人在一起時就會非常享受。隨著了解的深入,還會有一種幸福的迷醉感,就像是喜愛吃甜食的人啜飲蔗糖水般享受。
但確實有人的愛情是來自理性的頭腦判斷。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愛情往往起始于對方的外在條件——比如社會地位、金錢、外表、學歷、國籍等因素——其危險之處在于,待最初的新鮮感和浮華熱鬧的約會褪去之后,回歸到平靜繁復的日常生活里,這些外在的因素根本不能長久維系一段戀愛關(guān)系,更無法激發(fā)真正的愛的感覺。
回到素素的困惑上,她認為那個男人具備她想要的條件,是個合適的結(jié)婚對象,所以渴望與之相戀;可是她的內(nèi)心里卻無法對那個人產(chǎn)生愛的感覺(也許是他們的性格、價值觀、興趣愛好等內(nèi)在的東西無法產(chǎn)生共鳴,而這卻是愛情的發(fā)動機)。那意味著他們的分手其實是好事,要值得慶幸,因為失戀總好過離婚。
素素要明白的是,在愛情、事業(yè)、生活方向這種大事上,頭腦的選擇或決定往往都是靠不住的。
頭腦確實是個很好用的器官,然而它只適合在小的決策上——如晚餐選擇、旅游去處等——來做推理、分析和判斷,即便出錯也不至于讓我們損失太多;但愛情和婚姻卻是個很大的命題,也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決定之一,如果出錯就可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可逆轉(zhuǎn)的難題,那么此時讓內(nèi)心潛意識來幫助我們做出選擇才是最明智的。
最后,大部分時候頭腦并不知道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即便它以為知道也常常是錯的,可是我們的教育卻一直關(guān)注頭腦功能的訓練。
所有關(guān)于愛、需要、渴望、自我等等大的命題的答案,都靜靜地躺在我們內(nèi)心的某個地方,等著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它、接近它、擁抱它,并得到來自它的力量。你想要洞悉智慧之神嗎?只需要你靜下心來,去聆聽它的聲音。
實習編輯/侯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