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兒》節(jié)目一炮走紅,明星爸爸們展現出了自己生活中的另一面,孩子們超萌的天性、前后大逆轉的表現令觀眾們傾倒,其中林志穎和兒子Kimi尤為引人注目。從節(jié)目中可以看出,林志穎是個親子溝通的高手,讓我們不得不為這個“不老神話”再次鼓掌。
場景一:Kimi在被要求必須交出自己最好的朋友“小黃”(布偶)時,心痛的淚水奪眶而出。林志穎:“小黃可以帶嗎?去問問編導叔叔。不可以帶,對不對?過幾天,等比賽結束后,我們就可以把小黃帶回家。我們一起把它放進去,好不好?”
在沒有媽媽的陪伴時,“小黃”就成了孩子最好的安慰劑,現在連這個心靈慰藉都要分離啦,可想孩子的心該有多么的心痛和難舍。
此時父親首先鼓勵孩子與編導溝通,不僅緩和了孩子的情緒,而且告訴孩子“我說了不算”的事實,避免孩子提出變相的要求。蹲下身面對孩子的簡單動作,表達了父親完全平等地接納了孩子的情緒。然后給孩子明確答復,同時給出解決方案。陪孩子完成整個過程,也是對孩子情緒的一種安撫。
場景二:Kimi抽到了條件最差的住所,輕聲說“不要這個房!”林志穎:“那你要哪個房間?每個房間都是一樣的。那你跟他換換,好不好?”“這個好像挺不錯的?!薄澳莻€有怪叔叔!”“你要和他換嗎?”“三號好不好?好像不錯哦!”孩子點頭同意。
當孩子出現類似節(jié)目中的情況時,許多父母急于讓孩子改變選擇,但是說盡好話,甚至利誘都不起作用,那么林志穎的做法不妨一試。不命令、不責怪、不講大道理,給孩子選擇的機會。提出建議,引導孩子思考有沒有其他的可能。抓住孩子猶豫的契機,再次引導。整個過程并不復雜,孩子就在這樣耐心細致的安慰、詢問、分析中悄然接納了自己抽到的結果。
場景三:入住后,父子倆發(fā)現床上有“死蜘蛛”,該怎么辦呢?林志穎:“有個蜘蛛,像個玩具,你要不要玩?”Kimi 玩了一會兒,想起了媽媽。林志穎再次蹲下身去,拉住孩子:“你找媽咪做什么?媽咪沒有來,我們今天先在這里好不好?你陪爸爸好不好?”
經過前面一系列活動,林志穎已經估計到孩子來到屋里,會產生害怕的情緒,因此他一進房間就把“蜘蛛”說成“玩具”,詢問孩子要不要玩,并把它放在地上,告訴孩子怎么玩,巧妙地分散了孩子對于破屋子的注意力,給孩子慢慢熟悉環(huán)境的時間。在孩子想起媽媽的時候,輕輕把孩子拉過來,一連幾個輕松的問句,沒有煩躁、沒有拒絕、沒有壓制,給足孩子尊重、關心和接納。因此,在孩子煩惱的時候,不能只想著:你又怎么啦?而是要“蹲下來,愛撫他,問問感受,想想辦法?!?/p>
明星爸爸各種“靠譜或”者“不靠譜”的表現,讓電視機前的爸爸們反思:自己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到底擔任什么角色,這個角色應該怎么做……
(楊謹 親子專家,家庭關系專家,資深心理咨詢師,中央電視臺特邀專家,著有《蹲下來和孩子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