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是通過制造噱頭,吸引目標受眾的關(guān)注,以達到實現(xiàn)利益之目的。炒作這個事,并非新事物,古已有之,即便在遠離塵世喧囂的寺庵,也不乏這樣的高手。
北宋王辟之所著的《澠水燕談·卷九·雜錄》中有一個故事《游僧》,揭露了江南某寺院讓僧人扮成羅漢堂里的羅漢,裝神弄鬼,騙人錢財?shù)募總z。這個故事說,江南某縣郊野有個古廟,只因地僻山險,所以人煙稀少。而沒有信徒施舍,僧人的日子自然凄苦。
一次,有位游方和尚來到這個古廟,便想出個吸引香客的妙法。廟里塑有五百羅漢,游方僧左瞧右看,選中了一個相貌與自己頗為相似的羅漢,將他的衣帽手杖一并取來,于是衣其衣,頂其笠,策其杖,下山到縣城去剃頭。剃時有意亂動,割破了頭頂,這時他就解下了衣帶,敷上了白藥,并留下那禪杖作為抵押,約好日期叫剃頭匠到廟里去,說將要送他一千錢相酬。
剃頭匠按照約定的日期去了,剛要進廟,看門人就扭住他毆打起來,說:“廟里羅漢丟了禪杖已半年了,原來是你偷的??!”剃頭匠說明了他得杖的經(jīng)過,與看門的人一起去見方丈。大家感到很奇怪,于是一起打開羅漢堂,只見門上的鎖已生銹,羅漢的座榻上布滿了灰塵,好像很久沒有打開門的樣子。剃頭匠審視那丟禪杖的羅漢,衣服、笠帽都是他所見到過的,頭頂上還有割傷的地方,血漬和藥敷的情況也和原先一樣。羅漢座前有一千錢放在那里,都是些古錢,穿錢的繩子都快朽爛了。大家都驚嘆起來。這件事馬上傳揚出去,于是天天都有施舍錢財?shù)娜藖?,這古廟也大大地興旺起來。
幾年后,和尚中有人為錢財爭吵,這個騙人的把戲才泄露出來,為人所知。
和尚懂得以策劃、炒作去騙香火,尼姑也不甘落后。
清代道光年間,江蘇丹徒一帶經(jīng)常舉辦廟會。每逢廟會,趕會者前呼后擁,絡繹不絕,河面上的行船也增加了不少。一天,一位美貌的婦人坐船來趕廟會。船靠岸后,美艷不可方物的她自然吸引了無數(shù)人的目光。
這位美婦很矜持,付了船資后,就急匆匆舉步登岸,一不小心,一只腳踏入淤泥之中。美婦頓時很窘,一臉的羞澀,抬頭一看,發(fā)現(xiàn)附近有一座尼姑庵,于是在眾目睽睽下急行入庵,消失于人們的視線之外。
眾人還在盯著尼姑庵的方向,余味無窮,似乎對美婦還沒看夠。這時船老大高聲叫喊起來:“糟了,這婦人所給船錢一百,卻是陰間所用的冥資!”眾人一看,果然如此,莫不大驚,于是急忙隨船老大往尼姑庵與婦人理論。看熱鬧的、打抱不平的,也唯恐落后。
誰知,在尼姑庵里,尋遍了所有的地方,卻怎么也找不到剛才的那位婦人。眾人都覺得很蹊蹺,正要詰問庵中尼姑,船老大忽然看見庵中觀音像的一只腳染滿淤泥,眾人大驚失色:“難怪剛才這婦人遍尋不見。”
“坐船的美貌婦人一定是觀音顯靈!”船老大驚詫之余,伏地叩首,將美婦所付的冥資焚于爐中。其他人無不合聲誦佛,祈求觀音菩薩保佑。
此事不脛而走,一傳十十傳百。于是,原本門庭冷落的尼姑庵一改舊觀,香火裊裊,布施多多,施主川流不息。十幾年之后,其中隱情外泄:當年的船老大和那位美貌婦人,都被庵中尼姑買通。美婦入庵后,立即將腳上淤泥移于觀音足下,自己則卸妝改容,躲藏起來了。
其實,這些僧尼炒作香火的手段就是騙而已。關(guān)于騙術(shù),幾千年來可謂洋洋大觀。解放前北京天橋一帶,有個算卦先生叫金善元,頗為“靈驗”。一次,他到遼寧營口去跑江湖,被國民黨某軍軍長請去給他的八個妻妾看命相。
由于金善元的名聲大,這位軍長事先同他開了一個玩笑。軍長將八個妻妾請來,讓他認其中的正太太,也就是大老婆。金善元心中無底,自然發(fā)怵,但他畢竟是江湖老手,強作鎮(zhèn)靜,準備隨機應變。他坐在椅子上想對策,左顧右盼了一番后。覺得有了主意,于是慢條斯理地發(fā)話道:“吉人自有天象,正太太當然和姨太太長相不同,就拿正太太的頭發(fā)來說吧……”這一說不打緊,幾位姨太太齊唰唰地將目光轉(zhuǎn)向正太太的頭上。
金善元故意拋出的一個問題就這么簡單地得到了回應,不禁喜出望外。雖然此時他已經(jīng)胸有成竹,但還是故弄玄虛地海吹了一通,然后才指出誰是正太太。那位愚蠢的軍長卻對金善元佩服得五體投地,便重賞了一番。
當然,遇上智者,騙子就傻眼了。晚明有一個騙子,自稱是宋朝詩人林和靖的第十世孫,跑到一位陳姓太史家去行騙,這位太史請他讀林和靖的傳記,讀至“終身不娶,無子”時,此人頓時語塞。陳太史大笑,并口占一絕嘲諷之:“和靖先生不娶妻,如何后代有孫兒。想君雖是閑花草,未必孤山梅樹枝。”對行騙者是莫大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