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家庭財產公示,是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必要條件,也是世界潮流。因此,一是必須及時推進;二是必須從“兩新干部”(新提拔、新后備干部)做起;三是必須設立政改特區(qū)先行試點。但是,筆者認為目前還不宜馬上大范圍地推行官員家庭財產公示。
從技術上說,官員財產公開的某些條件確實還不完全具備。比如金融實名制還未完全落實、現金交易比重很大、官員個人及其家人數量更大,以及公示后真?zhèn)稳绾魏藢嵉鹊葐栴},均涉及到面寬量大、阻力多、核實難等問題。
但技術問題還不是關鍵,問題核心在于過去多年我們積累了大量的腐敗呆賬。應當說,當前腐敗的涉及面是比較廣的。如果堅持對所有貪官絕不赦免,同時又只想讓魚死而不想讓網破,那就只有一條路,也就是像“文革”那樣搞群眾運動!如此下來,我們要付出什么樣的代價值得認真思量。
筆者主張,推行官員財產公示應在保持對腐敗的強大壓力下實行“有條件的部分赦免”。正是有相當多的群眾不同意赦免的壓力,才有迫使貪官如數退贓的態(tài)勢。但凡事要從解決實際問題出發(fā)來考慮,而不僅僅從一種愿望去考慮。
從政治倫理上來講,有條件赦免其實并不違背政治倫理。首先,政治倫理既要承認過去的歷史,也要承認現在的事實。其次,是承認實踐是標準,還是有別的標準可以代替實踐這個標準?至今凡是腐敗呆帳比較嚴重的或者腐敗存量比較大的國家和地區(qū),都是通過赦免才能解決以前的呆帳,有的是無條件赦免,有的是有條件赦免,有的是先赦免后提條件,有的先提條件后赦免,但是,幾乎沒有一起不赦免或絕不赦免的成功案例。凡是腐敗比較嚴重的,或者存量比較大的國家地區(qū),至今沒有一個絕不赦免的先例,這是從實踐標準來看。
法治的健全與完善,必須要有一批勇于犧牲、敢于務實、尊重真理的人來引導人治向法治轉型,必須堅決維護中央的權威,必須從宏觀戰(zhàn)略進行頂層設計,這并不是不尊重民意。曼德拉在當選為南非總統以后,說了這樣一句名言“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其實,政治就是妥協、談判的產物,有條件赦免就是對過去既存事實的一種必要妥協。
在無硝煙的反腐斗爭中,腐敗呆賬理當有條件核銷,否則,存量必越積越大,呆賬必越來越多,阻力必越來越大,處理腐敗呆賬,考驗執(zhí)政能力!而有條件地赦免貪官,有利于防止他把錢帶到國外去,有利于避免他做困獸之斗,這實際上是一舉多得。
這是從戰(zhàn)略的高度來認識和謀劃,而不僅僅是從戰(zhàn)術角度考慮。把每一個貪官都丟進監(jiān)獄或槍斃,固然解氣!但是,如果這樣,所有貪官肯定都要想方設法出逃,肯定都要千方百計頑抗到底,判刑、槍斃解決不了現實的腐敗問題。所以說,長期平衡點的共識,優(yōu)于短暫的統一認識。
“有條件赦免”也是推進官員財產公開的策略,比如說,改革開放初期,小崗村包產到戶,如果征求全黨的意見,估計99%都是反對者。如果不明白這個基本的道理,就沒有辦法搞政治改革。只要明白這個簡單的道理,劃出特區(qū)來搞就行了,可以多種試點方式同時推進,關鍵看實踐、看效果。改革開放證明最多的一句話,那就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如何捉到魚網不破?筆者想強調以下六個觀點:
一,只有保持強大壓力,才可能退贓;只有全部退清贓款,才可能赦免;只有這種有條件赦免,才能解決腐敗的巨大存量和呆賬;只有解決了三十多年巨大的腐敗存量和呆賬,才能實行零容忍;只有實行零容忍,才能實現“三淸”: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二,凡要干成一件事,既要講法律政策,也要講遠見策略。不講法律政策,沒有底線;不講策略,不能成功。憲法規(guī)定有特赦,特赦因此合法;正視呆賬講策略,策略有利成功。
三,不反腐敗要亡黨亡國,腐敗反不好也要亡黨亡國。前者已成常識,故絕大多數人知道;后者不易理解,故只有少數人最先明白。少數查處腐敗案件的一線指戰(zhàn)員,最先在實踐中施行有條件赦免;少數專門研究反腐敗的專家學者,最早在研究中探討論證有條件赦免。
四,處理腐敗呆賬,考驗執(zhí)政能力。明知呆賬很大卻不敢正視,叫無膽;承認呆賬很大卻不愿赦免,叫無識;不給足壓力就想赦免,叫無力;不會設置條件的赦免,叫無知。
五,能否實現零容忍,與其說取決于領導者權力反腐的決心,不如說取決于制度反腐的頂層設計與權力結構改革的切實推進。在腐敗呆賬巨大面前,絕不赦免,只能是紙上談兵。
六,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處理腐敗也是如此。因此,可通過幾個設立政改特區(qū),既可搞有條件赦免,也可搞絕不赦免,還可搞無條件赦免,誰成功就拷貝誰。像當年小崗村的包產到戶和設立經改特區(qū)那樣。
其實,由于政治體制改革的滯后,我們已經錯過了有條件赦免貪官的最佳時期。如果,一定要等到多數人贊成才搞有條件赦免;如果,一有爭論又馬上縮了回去。那么,有條件赦免到最后將只能是無條件赦免。甚至只能通過群眾運動或革命戰(zhàn)爭來解決這些相當大的腐敗呆賬和存量。局面如何將可想而知。
最后,用愛國主義詩人杜甫的《前出塞》詩作為結語吧!“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茍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作者為中國紀檢監(jiān)察學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