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人們不會忘記,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寫下了劃時代一頁的“雙十”革命派,彪炳千秋。
那是1911年10月10日,辛亥首義志士們以“亡清必楚”的英雄氣概,通過持續(xù)八年的“抬營主義”,于當夜揭竿而起,經(jīng)過八小時的浴血奮戰(zhàn),一舉砸碎了湖廣總督的國家機器,在“因武而昌”的地方,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政體。這一天,日后成為“中華民國”的法定國慶紀念日(時稱“國節(jié)”)。
無獨有偶。在時隔十五周年后的1926年10月10日,于波瀾壯闊的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大潮中,北伐軍勢如破竹,雙管齊下,在圍城四十一天后再次光復武昌,俘獲頑敵劉玉春、陳嘉謨,結束了直系軍閥在兩湖地區(qū)乃至長江流域的統(tǒng)治。進而,全國大革命的心臟在武漢跳動,開創(chuàng)了國共合作的新局面。
此間的“赤都”武漢,風煙滾滾,英杰輩出,被董必武譽為“農(nóng)運領袖”的蔡以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轟轟烈烈的大革命運動中,蔡以忱歷任中共中央首任監(jiān)察委員與農(nóng)民運動委員會委員,國共兩黨全國代表大會代表與“兩湖”主要負責人,創(chuàng)造性地為中共紀檢監(jiān)察制度與農(nóng)民運動的理論構建與踐行,建立了不朽的功勛。包惠僧稱贊他是大革命中湖北“最活躍最有作用的人物”。
風云突變,蔣介石圖窮匕見,白色恐怖甚囂塵上,導致大革命失敗。然而,一身正氣的蔡以忱,“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毅然決然來到江西萍鄉(xiāng),出任中共安源市委書記,襄助毛澤東成功打響了秋收起義的“第一槍”。繼而,轉任湖南省委秘書長,又主持創(chuàng)建了中共湘西特委,為實現(xiàn)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奠定了基礎。
也許是蔡以忱早在1928年就壯烈犧牲,原始史料幾乎散失殆盡的緣故,長期以來,史學界與文藝界對于這樣一位重要人物的探究,顯得嚴重不足。在這部《“鑄劍”先驅(qū)·蔡以忱》之前,尚未發(fā)現(xiàn)一部系統(tǒng)研究蔡以忱的專著,甚至時下官方公開的資料,連主人公的身世與行狀也疑竇叢生,莫衷一是。
好在躋身于華文傳記文學圈的裴高才先生,一直致力于探究鄉(xiāng)邦名人史,鉤沉古今中外名流行狀。尤其是善于把研究人物行狀,與同時代的歷史人物、文化、地理、風俗的“原生態(tài)”有機結合起來。并運用真實感人的故事,生動活潑的語言,把人物的個性刻畫得棱角分明。
最近,作者將其煌煌三十萬言“蔡以忱傳”送給我先睹為快時說,他是沐浴著先賢的烈烈光焰,懷著十分敬畏的心情,重走烈士路后,創(chuàng)作完成這部傳記的。
通覽全書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歷時十數(shù)載,并與同人和烈士后裔一道,腦勤、腿勤、眼勤,廣羅史料,尋訪知情者,足跡遍及海峽兩岸六個省市,甚至遠赴異域天空俄羅斯尋訪。搶救鮮為人知的“活材料”,“打撈”塵封百年的“死材料”,可謂行萬里路,破萬卷書,排千重難,納百家言。繼而,他以海峽兩岸與蘇聯(lián)解密檔案,以及民間宗譜等原始文獻、實物與口述史料為依據(jù),運用其考據(jù)功夫,縝密考訂,顛覆了傳主行狀中的原有錯誤結論,澄清了一些模糊不清的問題。首次獨家披露了這位清官后裔、辛亥烈屬、“鑄劍”先驅(qū)、農(nóng)運領袖的出生之謎、治學之道、革命伴侶,以及他籌備“五大”、安源鋤奸、湘西就義等史實真相??傮w上回歸了傳主的歷史原生態(tài)。所以說,這是第一部蔡以忱信史。
這部傳記成功的另一標志,就是從人性的角度出發(fā),平視主人公的成長史與心靈史,逼真、形象而生動。作者從蔡以忱編纂的民國譜牒《蔡氏宗譜》入手,進而對其求學、從教與編輯生涯,以及走出象牙塔,投身學運、農(nóng)運與共運的豐富閱歷,進行過細的考察。同時參考傳主當年所作的詩文、工作報告、演講稿與答記者問原始記錄,以及相關人物的旁證史料等,并借助文學的表現(xiàn)手法,揭示主人公由一位民主主義者,轉變?yōu)橐幻伯a(chǎn)主義者的心路歷程。細細品讀,不難悟出,蔡以忱的人生觀、生死觀、道德觀、幸福觀與苦樂觀,是崇高的,圣潔的。他的精神內(nèi)核,就是既繼承了傳統(tǒng)士大夫的道德風采,又具有現(xiàn)代科學民主精神,更有為民請命,獻身真理的豪情壯舉。
對于主人公參加革命的過程,并未無限“拔高”,而是據(jù)實敘介。早在1919年,蔡以忱就投身于武漢“五四”愛國運動??墒?,在隨后的幾年間,原來一起參加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的同門師兄弟,分裂成兩大陣營:共產(chǎn)主義派與國家主義派。這位長期接受程朱理學教育的學者,一度陷入迷茫、苦惱與沉默。
不在沉默中沉淪,就在沉默中奮起。此間,蔡以忱一頭扎進圖書館與世界革命史默默對話,并以一個知識分子的良心,對現(xiàn)實社會進行認真考察。尤其是經(jīng)編輯革命刊物《武漢星期評論》,以及參與新舊教育斗爭的實踐之后,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選擇。繼而,他沉默后發(fā)出的第一聲吶喊,就是在中華大學的講壇上,開講世界各國革命史,介紹“十月革命”。還在報刊上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做一些革命啟蒙工作。再經(jīng)過襄辦“讀書會”、指導“女師”學潮與參與創(chuàng)辦國共兩黨基層組織的革命實踐。直到幾年后,方由董必武介紹,正式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然而,他一旦認定這一崇高目標后,便勇往直前,義無反顧了。
蔣介石“清共”后,形勢險惡,具備國共兩黨雙重身份的蔡以忱,卻始終以共產(chǎn)黨員的身份參加各種公開活動。身為中共湖北區(qū)委宣傳部部長(時稱主任),他與秘書策劃編寫了《蔣介石裸體跳舞》的單行本,一時間暢銷全國,發(fā)行了數(shù)十萬冊。蔣介石得知后極為震怒,即令懸重賞通緝作者。
此間,中共中央正在武漢籌備召開“五大”,而與會者中的高級干部大都上了蔣介石通緝的“黑名單”,還有遠道而來的各國共產(chǎn)黨代表。為了確保萬無一失,蔡以忱會同同鄉(xiāng)先賢,排除萬難,及時將中共“五大”會議安全轉移到漢口黃陂會館成功舉行。他就是在此次大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首任監(jiān)察委員的,五天后又成為中共中央農(nóng)委的新科委員。
面對大小軍閥勾結土豪劣紳,向農(nóng)民協(xié)會瘋狂進攻,他全力組建湖北農(nóng)民自衛(wèi)軍奮起反擊,并試行鄉(xiāng)村自治,設立農(nóng)民銀行,全方位地與反動派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不僅為日后的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建立了隊伍,對當今的村民自治也具有借鑒作用。
在大革命后期與土地革命戰(zhàn)爭初期,黑云壓城,險象環(huán)生,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但主人公以天下為己任,以自己的一腔熱血“鑄劍”與“亮劍”。全書以傳主存世的遺物(一柄銅劍)破題(“鐵血劍魂”),接著敘介主人公在大革命“赤都”武漢,參與創(chuàng)建中共紀檢監(jiān)察制度,主持組建農(nóng)民自衛(wèi)軍的義舉(“江城鑄劍”)。進而,轉戰(zhàn)“小莫斯科”安源,發(fā)動秋收起義(“安源亮劍”)……雖然烈士長逝八十五載,但其光風長存,“劍魂”仍在新世紀飄舞……如此環(huán)環(huán)相扣,首尾呼應,畫龍點睛地揭示主題,耐人尋味。
文如其人。我與高才先生之機緣,始于紀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的學術研討會上。那天,他將其創(chuàng)作的首部黎元洪傳記小說《首義大都督》索序予余。我看后,覺得其寫法、觀點,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通過獨家披露的史料,客觀公正地評介黎氏,頗有見地,這在當時是需要有非凡的道德勇氣的。所以,我愉快地應允了,并提了幾點意見。接下來,他以謙卑而嚴謹?shù)膽B(tài)度,旁征博引,幾易其稿。圖書出版后,熱評如潮,不僅列為文藝創(chuàng)作重點項目與重大歷史題材,學術界與文藝界還兩度為其舉行專題研討會。自此,我們一直保持頻繁互動,莫逆于心。
辛亥百年期間,他又主創(chuàng)了《辛亥首義百人傳》,且與我有過愉快的合作。我們還一同作為特邀嘉賓,在南京電視臺的五集專題片中系統(tǒng)解讀了黎元洪的傳奇一生。他以文獻、實物與口述三重證據(jù)解讀黎氏行狀的情景,仿佛歷歷在目。
高才先生是一位文才橫溢,才思敏捷,出手不凡的作家。他的作品富有地方色彩,對武漢史研究貢獻良多,也豐富了當代文壇與中國近代史??梢院敛豢浯蟮卣f,他是武漢文史研究與文學創(chuàng)作的一位卓越的學者與作家。數(shù)年間,繼他創(chuàng)作的首部專著《田長霖傳奇》,一舉摘取第九屆世界華人藝術大會傳記類惟一金獎之后,其Z+XqlJGtIGgFUyOUrTy80jM86QMQy/h8sJ4XFshryz4=文化類專著《無陂不成鎮(zhèn)》又在臺北首發(fā)與研討,《理學雙鳳程顥程頤》還榮膺中國炎黃文化研究會優(yōu)秀作品獎。
據(jù)悉,他此次與青年作家朱芬聯(lián)袂推出的這部專著,經(jīng)多次征詢專家學者意見,幾經(jīng)打磨,方才定稿繡梓。且其行文風格兼顧青年讀者群的接受程度,可信、可讀、可賞,不失為一部兼具史學、文學與社會學多重價值的長效文本。
一個無愧于歷史的人,歷史終不會忘記他。如今,我們通過此傳追尋蔡以忱烈士的足跡,讓人們沐浴一個偉大靈魂的烈烈光焰,心靈穿行于大革命歷史的波瀾之中。通過認知那個偉大而混亂的時代,思考人生與機緣、意志與時態(tài)、無為與責任,命運與境遇。從而,領悟人生真諦,堅信曙光終將劃破黑暗,新生必然戰(zhàn)勝腐朽。并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致力于揚清風、樹正氣,甘當構建和諧社會的鋪路石。我想,這也是作者創(chuàng)作本傳的初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