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艷
(福建省霞浦縣農業(yè)技術推廣站 355100)
福建省霞浦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8.6℃、日照時數(shù)1 929 h、降水量1 100 ~1 800 mm、無霜期345 d,發(fā)展馬鈴薯生產(chǎn)具有得天獨厚的區(qū)位優(yōu)勢。霞浦縣每年冬種馬鈴薯面積約有2 800 hm2,總產(chǎn)量達63 000 t。近幾年,引進閩薯1 號、中薯3 號、早大白、福克212、麗薯6 號等馬鈴薯新品種,通過推廣稻草包芯栽培技術和品種比較試驗,結果表明:閩薯1 號平均每667 m2產(chǎn)量達2 318.7 kg,比當?shù)刂髟云贩N紫花851 增產(chǎn)24.13%,居參試品種首位。2011 年和2012 年全縣共推廣種植500 hm2,平均每667 m2產(chǎn)量達2 264.7 kg、產(chǎn)值5 433.3 萬元,獲得較好的經(jīng)濟效益,受到了當?shù)剞r民的普遍歡迎,2013 年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順利實現(xiàn)全縣馬鈴薯品種更新?lián)Q代。
表1 閩薯1 號主要栽培特征表現(xiàn)
閩薯1 號是福建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和龍巖市農科所聯(lián)合選育的馬鈴薯新品種。該品種屬于中熟鮮食品種,休眠期較長,休眠期秋薯留種的一般為65 ~70 d,春薯留種的一般為55 ~60 d;萌動的薯塊從下種到出苗,冬種需要20 ~25 d,生育期89 d左右;株型開展,單株主莖3 ~4 個,株高41 cm左右;出苗率95%左右,單株結薯數(shù)7 個左右。品比試驗結果(表1)表明:單株薯塊重最高,為0.62 kg;單薯重最高,為88.6 g;商品率最高,為93.5%。薯皮淺黃色,薯肉黃色,薯型橢圓形,芽眼淺,無裂薯、空心,食用品質較好,無發(fā)生卷葉病,較抗晚疫病。
2.1.1 翻耕起壟作高畦 閩薯1 號株高相對較矮,單株結薯數(shù)較多,單薯重較高。因此,種植地要選擇土層深厚、土壤疏松、富含有機質及排灌方便的沙壤田,有利于獲得較高產(chǎn)量。同時,因霞浦縣冬種馬鈴薯的結薯盛期在春季,雨水較多,栽培上要起壟作高畦,開好田間三溝(環(huán)溝、縱溝、畦溝),以利于旱能灌、澇能排,調節(jié)好田間小氣候,抑制病蟲害發(fā)生蔓延。特別是前作為晚稻的田塊,晚稻收割后要進行深翻曬白,精細整地,創(chuàng)造疏松的土壤環(huán)境,以利于閩薯1 號塊莖生長。然后按畦寬80~90 cm、壟高35 cm、溝寬30 cm、環(huán)溝深25 cm、縱溝深30 cm、畦溝深15 cm 的規(guī)格起壟作畦。
2.1.2 種薯處理 閩薯1 號休眠期較長,播種前,特別是使用秋薯留種的要提早5 ~7 d 進行種薯處理,以打破休眠。挑選種薯時,首先要剔除病、爛薯,以選用薯重25 ~30 g、完整、無病蟲害、無傷凍的薯塊作種薯為佳。若種薯較大,應進行切塊處理,以減少用種量。切種薯應從臍部按芽眼排列順序向頂部斜切或縱切,切成30 g 左右的小塊,注意不要傷到芽眼,確保每塊種薯上有1 ~2 個芽眼。切種塊時,應準備2 把刀口鋒利、無銹斑的小刀,并在5%高錳酸鉀或75%酒精的消毒液中浸泡10 min,每當切到病薯或爛薯時,應立即更換切刀,防止病菌感染到其他種薯。切好的種薯用0.5%福爾馬林溶液浸泡20 ~30 min,撈出后用草木灰粘蘸切口,并覆蓋薄膜悶種8 h 左右,然后放在避風處攤晾,當切面愈合、芽長至1 cm 時即可播種。
閩薯1 號休眠期較長,在霞浦縣冬種的播種期可適當提早一些,一般在12 月上旬播種,既可避開霜凍,又可適當延長生育期,為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打下基礎。
閩薯1 號出苗率較高,株高相對較矮,單株主莖數(shù)較多,長勢強苗勢旺,株型開展,單株結薯數(shù)較多,中大薯率高,故應適當稀植。霞浦縣農民一般采用單畦雙行種植,即行距45 cm、株距25 cm;每667 m2種植4 000 ~4 500 穴,每穴播1 ~2 塊種薯,播種后隨即覆土5 cm 左右。
閩薯1 號單株結薯數(shù)多、薯塊大、產(chǎn)量高。根據(jù)其塊莖生長動態(tài),在前、中期生長迅速,需肥量大,栽培上應結合閩薯1 號需肥特性和土壤肥力情況,施肥時應掌握“攻頭、保中、控尾”原則。播種前,在畦中間開溝并在溝中鋪上適量的濕稻草或干稻草(每667 m2干稻草用量150 ~200 kg),之后每667 m2用復合肥100 kg、有機肥300 kg 均勻撒入稻草中,最后在畦溝兩旁開穴播種。播種時,應避免肥料與種薯直接接觸,以防爛種。在齊苗后,要重施1 次速效提苗肥,以氮、磷肥為主,用碳酸氫銨、過磷酸鈣各20 kg 對水澆施,以促幼苗迅速生長?,F(xiàn)蕾期要巧施結薯肥,以鉀肥為主,結合中耕培土用復合肥15 kg、硫酸鉀30 kg、尿素10 kg 穴施,此次施肥要特別注意將肥料施在植株周圍,但不能太靠近植株,以防燒苗。開花后要看苗施肥,植株生長正常的一般不施肥;如果植株出現(xiàn)早衰,可用0.2%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施。水管要掌握幾個關鍵時期:播種至出苗期,土壤要保持濕潤,如遇干旱,要灌1 次跑馬水;薯塊生長高峰期,要確保土壤水分充足,如遇連續(xù)晴旱,每隔10 d 要灌1 次跑馬水;植株落黃后,如遇雨季,要注意清溝排水。
閩薯1 號一般要求中耕培土3 次,第1 次在齊苗后結合除草進行中耕淺培土,培土厚度掌握在5 cm 左右,以利提高地溫,促進發(fā)苗;第2 次在第1次中耕后10 d 進行大培土,培土厚度在7 ~10 cm;第3 次在現(xiàn)蕾時,培土深度要比第2 次稍淺些。這樣既可降低后期土溫,有利于塊莖生長,又可避免薯塊露青而降低品質。
閩薯1 號在栽培過程中無發(fā)現(xiàn)重花葉病和卷葉病等病害,偶爾有發(fā)生晚疫病。晚疫病用化學藥劑防治效果不明顯,應以防為主,掌握在現(xiàn)蕾期用代森錳鋅或安泰生結合磷酸二氫鉀噴施,既能提高植株的抗逆性又能防病;一旦發(fā)病,可用甲霜靈和瑞毒霉交替噴施,每隔1 周噴1 次,連續(xù)噴施3 ~4次,可獲得較好效果。
閩薯1 號屬中熟鮮食品種,生育期比紫花851短,栽培上要加強后期田間管理,防止早衰,以保證高產(chǎn)。當?shù)厣锨o葉停止生長、開始發(fā)黃時,即表明閩薯1 號已成熟,霞浦縣一般在4 月上中旬開始收獲。收獲時,要選擇晴天,小心挖薯,盡量減少薯塊機械損傷,挖出的薯塊去土晾干后,在避光陰涼處堆放貯藏,要避免受烈日曝曬或強光直射,以防薯塊表皮變綠而影響品質。